大江 发表于 2014-9-30 08:05:53

PYM联合DXM治疗颌面部淋巴管瘤

         
       翟军 马继红 张蕾

  淋巴管瘤(Lymphangioma)是淋巴管发育畸形所形成的一种良性肿瘤[1]。常见于儿童及青年。大多数发生于颌面部及颈部,因其部位解剖关系复杂,功能特殊,治疗时均不尽人意。我科自1995年以来采用平阳霉素(Ping yangmycin, PYM)联合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 DXM)治疗颌面部淋巴管瘤16例,随访3年,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6例,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1.5~13岁。临床诊断为淋巴管瘤,其中混合型7例,囊肿型9例。病变部位:颊部2例,唇颊部5例,颌下区9例;瘤体范围最大4.0cm×5.0cm,最小2.0cm×2.5cm。

2 治疗方法

  术前对患者进行血尿RT、血糖、肝肾功能检查及胸透,结果正常者方可进行治疗,每注射4次,复查一次。将PYM(天津市河北制药厂生产)8mg/支加DXM 5mg/支,用2%利多卡因2ml稀释,根据瘤体大小、部位、病人年龄,抽取稀释液1~3ml,注入瘤体(囊肿型可先抽出囊液后再推入药液)。
  对瘤体较大者可自周围作弥散性注射。10~15天重复一次,直至瘤体消失。一疗程以3~6次为宜(总量不超过48mg)。1~3个月后复查,如发现残余瘤体可再次注射,16例病人中有5例注射3次(8mg/次),9例注射4次,1例注射6次(总量48mg)痊愈。
2.1 疗效标准
2.1.1 治愈:瘤体完全消失,皮肤粘膜正常,无功能障碍,形态恢复正常,随访3年无复发。
2.1.2 显效:瘤体明显缩小,畸形大部分消失,功能基本恢复正常。
2.1.3 无效:治疗前后各体征无明显改变。
2.2 治疗结果 16例病人治疗术后经3年随访观察,无1例复发,且保持了口腔颌面部皮肤粘膜的正常形态和功能。治愈率达100%。

3 讨论

3.1 淋巴管瘤是一种常见病,好发于口腔颌面部。临床治疗常采用手术切除、硬化剂注射等方法,但由于口腔颌面部解剖关系复杂,功能特殊,每种疗法均有其局限性,疗效不能令人满意。手术治疗常导致局部组织缺损、瘢痕、外观畸形、功能障碍;传统的硬化剂注射,治疗时间长,易造成正常组织的肿胀坏死,加之注射药物疼痛难忍,病人难以接受,特别是儿童更不易配合,以及术后容易复发等,因此限制了在其临床中的应用。
3.2 笔者选用的PYM是新抗肿瘤抗生素,具有抗肿瘤、活性强、不良反应少、对骨髓和免疫功能无抑制作用[2]。临床可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瘤体内注射,见效快,疗程短,不会引起溶血反应,也不会损伤破坏周围组织正常结构。瘤体内注射PYM可迅速抑制细胞DNA的合成和切断DNA链[3]。由于PYM注射后易在局部积聚高浓度药物,较长的作用时间,从而加速淋巴管内皮细胞的退化坏死,囊肿闭锁,瘤体消退而治愈。
3.3 文献报道:使用PYM约有44%患者出现发热反应[4]。其原因是PYM能激发机体内热源的释放,而PYM中加入DXM可抑制机体内热源的释放,防治PYM所致的过敏发热反应。两药联合应用在其治疗中有协同作用,提高疗效,缩短治疗时间。
  本组PYM应用每次8mg,最大剂量48mg;DXM每次5mg,最大剂量30mg,用药间隔时间长且未发生明显毒副反应。局部注射时配以适量利多卡因,可达无痛状态,患者容易接受。该方法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颌面部正常解剖形态和功能,无需住院,不影响学习和生活,疗效确切,为口腔颌面部淋巴管瘤的保守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单位:翟军(261300 山东省昌邑市人民医院口腔科)
马继红(261300 山东省昌邑市人民医院口腔科)
张蕾(261300 山东省昌邑市人民医院口腔科)

参考文献

1,张锡泽, 邱尉六主编. 口腔颌面外科学. 第2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7, 364.
2,翟 军, 韩淑芬, 朱深智. 平阳霉素治疗颌面部海绵状血管瘤的疗效观察. 实用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1998, 9(5): 246.
3,梁文武, 朱培所. 平阳霉素瘤腔注射治疗血管瘤.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1998, 12: 142.
4,寿柏泉, 杨 震, 孟绍业, 等. 平阳霉素治疗草莓状和混合性血管瘤的临床研究.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1995, 11(1): 16.



    更多相关文档请点击>>治疗(16426)联合(1169)面部(165)淋巴(518)临床(7288)口腔(384)注射(931)PYM(8)正常(1179)功能(2296)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PYM联合DXM治疗颌面部淋巴管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