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电解治疗前列腺增生症
肖军 唐涌志 丁满棠1997年7~12月笔者采用QDE-Ⅱ型前列腺电解治疗仪(沈阳博斯林医疗器械公司生产),对17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行经尿道电解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7例,年龄62~92岁,平均71.8岁,病史4个月~33年,平均7.2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排尿困难及夜尿增多。其中合并冠心病10例,脑梗死、慢性呼吸道疾病9例。17例中尿潴留9例,6例反复发作。均经直肠指检及B超证实,前列腺Ⅰ度增生5例,Ⅱ度增生6例,Ⅲ度增生6例。所有患者均排除前列腺癌、尿道狭窄、膀胱结石、神经源性膀胱、难以控制的糖尿病和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急性泌尿生殖系感染。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门诊治疗。根据B超测定的前列腺尿道部的长度选择前列腺探头型号及治疗电量。Ⅰ度增生,前列腺尿道部长度<35 mm,选用Ⅰ型探头,治疗电量300库仑(C);Ⅱ度增生,前列腺尿道部长度36~45 mm,选用Ⅱ型探头,治疗电量350 C;Ⅲ度增生,前列腺尿道部长度>45 mm,选用Ⅲ型探头,治疗电量400 C。患者取仰卧位,先以0.5%地卡因15 ml表面浸润麻醉尿道粘膜,将F18治疗探头按常规导尿法置入膀胱,定位气囊内注入15 ml生理盐水,外牵受阻后固定。如治疗探头放入困难,可先用F20尿道探子扩张尿道,再用支撑内芯将治疗探头放入膀胱。探头与前列腺电解治疗仪输出连接后,整个电解治疗按上述设定条件由电脑控制自动进行,一般取电压15~20 V,电流80~100 mA。为确保电解反应正常进行和电解时产生的酸碱液体和气体及时排出,治疗时通过探头上专用调压引流管输入生理盐水,以1 000~1 500 ml/h的流量持续膀胱冲洗,一次治疗时间为90~120 min。为预防治疗时尿道刺痛感及膀胱痉挛,治疗前30 min口服双氯酚酸钾片50 mg或肌注度冷丁50 mg。治疗后留置导尿管48 h,并口服抗生素1周。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40 d、90 d患者主、客观指标,包括IPSS、最大尿流率(MFR)和残余尿(Ru)。
临床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IPSS及MFR均改善25%以上,Ru减少30%以上或消失;②有效:IPSS及MFR其中一项改善25%以上,和(或)Ru减少30%以上或消失;③无效:IPSS及MFR的改善均未达到25%以上,Ru未减少。
2 结果
17例患者治疗后48 h拔管后,有15例能自行排尿,1例拔管当天出现尿潴留,另1例14 d后出现尿潴留。所有患者治疗后30 d有坏死脱落组织随尿排出,其中4例治疗结束后脱落组织送病理检查,证实为液化坏死的前列腺组织。本组治疗后14 d内8例患者有尿路刺激症状,3例患者2 d内有轻微血尿,无尿失禁、附睾炎、膀胱直肠损伤等并发症发生。
治疗前与治疗后40 d、90 d时观察指标的变化见表1。
表1 治疗前与治疗后40 d、90 d时观察指标
指标 治疗前 治疗后40 d 治疗后90 d
IPSS(分) 30.3±7.2
18.7±6.8??
10.6±4.8?
MFR(%) 9.5±4.3 14.9±4.7? 17.9±3.9??
Ru(ml) 238.2±46.5 72.9±28.5?? 43.2±12.3??
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
本组治疗后随访率为100%。显效9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2.4%。
3 讨论
前列腺电解治疗借鉴于瑞典放射学家Nordenstrom创立的“生物闭路电路学说”,在治疗电极→前列腺→膀胱内液→探头腔内电极之间形成闭合电路,在治疗电极周围产生治疗电场,形成一直径为20 mm的柱状液化坏死区。其次电解中产生的新生态氧、氯、氢气和损伤坏死细胞中存在大量的自由基因子,它们继续作用于损伤坏死区外的前列腺细胞,加速其凋亡。坏死脱落组织随尿排出,使前列腺尿道部管径增粗,解除膀胱出口梗阻,达到治疗目的。
我们经过90 d的随访,证实电解治疗能有效地改善前列腺增生的临床症状,IPSS、MFR、Ru均有显著的改善,总有效率达82.4%,无大出血、尿失禁、附睾炎、膀胱直肠损伤等并发症。
本组3例无效的患者中,有2例前列腺中叶明显增生,突入膀胱30 mm以上;另1例前列腺尿道部长度为62 mm,超出了治疗电极的最大长度,因而疗效欠佳。
我们认为,经尿道前列腺电解治疗,是一种疗效确切、创伤小、操作简便的治疗方法,适用于高龄、高危患者,治疗中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其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单位: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泌尿外科(上海,200040)
更多相关文档请点击>>治疗(16426)患者(8343)增生(277)前列腺(412)MFR(2)Ru(2)IPSS(2)以上(119)电解(20)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