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现象:联觉(Synesthesia)
有联觉的人如何看待某些字母和数字。 Synesthetes看到的角色就像其他人一样(以实际显示的颜色),但可以同时感知与每个角色相关或由每个颜色诱发的颜色。
联觉是一种感知现象,其中一种感觉或认知途径的刺激导致第二感觉或认知途径中的自动,非自愿体验。报告这种经历的终身历史的人被称为联觉。
该术语来自古希腊语σύνsyn,“together”和αἴσθησιςaisthēsis,“sensation”。
最早记录的通感病例来自牛津大学学者和哲学家约翰·洛克,他在1690年发表了一篇关于一个盲人的报告,他说当他听到喇叭声时,他体验到了猩红色。
目录
1 概述
2 症状和体征
3 类型
3.1 感官混淆症
3.2 色联觉
3.3 空间序列联觉
3.4 号码表格
3.5 听觉 - 触觉联觉
3.6 序数语言拟人化
3.7 恐音症
3.8 镜面触摸联觉
3.9 词汇 - 味觉联觉
3.10 其他表格
4 机理
4.1 遗传学
5 诊断标准
6 流行
7 历史记录
8 社会与文化
8.1 值得注意的案例
8.2 艺术
8.3 文学
9 研究
9.1 技术应用
10 参考资料
概观
在一种常见的联觉形式中,称为字形 - 颜色联觉或颜色 - 石墨联觉,字母或数字被认为是固有颜色的。在空间序列中,或数字形式的联觉,数字,一年中的几个月或一周中的几天引出空间中的精确位置(例如,1980年可能比1990年“更远”),或者可能表现为三维地图(顺时针或逆时针)。协同关联可以以任何组合和任何数量的感官或认知途径发生。
关于联觉是如何发展的知之甚少。有人提出,儿童在第一次积极参与抽象概念时会在童年时期发生联觉。这个假设 - 被称为语义真空假设 - 解释了为什么最常见的联觉形式是字形颜色,空间序列和数字形式。这些通常是教育系统要求儿童学习的第一个抽象概念。
只有少数类型的联觉被科学地评估。联觉意识的意识因人而异。
在充分定义联觉方面已经认识到困难。术语联觉(“感官联合”)中包括许多不同的现象,并且在许多情况下,术语似乎是不准确的。更准确但非常常见的术语可能是感觉异常。
体征和症状
一些联觉者经常报告他们不知道他们的经历是不寻常的,直到他们意识到其他人没有他们,而其他人报告感觉好像他们一直保守秘密。联合体验的自动和不可言说的性质意味着配对可能看起来不同寻常。这种无意识和一致的性质有助于将联觉定义为真实的体验。大多数联觉者报告他们的经历是愉快的或中立的,尽管在极少数情况下,联觉者报告说他们的经历会导致一定程度的感觉超负荷。
虽然在流行媒体中经常被定型为医学状况或神经畸变,但许多联觉者本身并不认为他们的联觉经历是一种障碍。相反,有些人将其作为礼物报告 - 一种额外的“隐藏”感 - 这是他们不想错过的。大多数联觉者在童年时就会意识到他们独特的感知模式。有些人已经学会了如何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运用他们的能力。 Synesthetes利用他们的能力记忆姓名和电话号码,心算和更复杂的创作活动,如制作视觉艺术,音乐和戏剧。
尽管允许定义广泛的联觉现象的共性,但个人经历在许多方面有所不同。这种可变性首先在联觉研究的早期就被注意到了。一些联觉者报告说元音的颜色更浓,而对于其他人来说,辅音颜色更浓。联觉者的自我报告,访谈和自传记录证明了联觉类型的多样性,联觉感知的强度,对联觉者和非联觉者之间感知差异的认识,以及在工作中使用联觉的方式,创作过程,和日常生活。
Synesthetes很可能参与创造性活动。有人提出,感知和认知技能的个体发展,除了一个人的文化环境,产生了对联觉现象的认识和实际使用的多样性。联觉也可能给记忆带来优势。在爱丁堡大学的Julia Simner进行的一项研究中,发现空间序列联觉有一个内置和自动的助记符参考。因此,非最苛刻的人需要创建一个记忆序列的记忆设备(如日记中的日期),但是联觉者可以简单地引用他们的空间可视化。
类型
联觉有两种总体形式:
投射联觉:在刺激时看到实际颜色,形状或形状的人(广泛理解的联觉版本)。
联想联觉:在刺激和它触发的感觉之间感到非常强烈和不自主的联系的人。
例如,在镀铬(声音到颜色)中,投影仪可以听到小号,并且在空间中看到橙色三角形,而关联者可能听到小号,并且非常强烈地认为它听起来是“橙色”。
麻醉可以发生在几乎任何两种感官或感知模式之间,并且至少有一个联觉者,Solomon Shereshevsky,经历了联系所有五种感官的联觉。通过使用符号x→y来表示联觉的类型,其中x是“诱导者”或触发体验,y是“并发”或额外体验。例如,将字母和数字(统称为字素)视为彩色将表示为字素→颜色联觉。类似地,当联觉者由于听到音调而看到颜色和运动时,它将表示为音调→(颜色,运动)联觉。
虽然几乎每种逻辑上可能的经验组合都会发生,但有几种类型比其他类型更常见。
感官混淆症
来自2009年非小说类书籍周三是Indigo Blue。请注意此示例的倒置钟面。
在最常见的联觉形式之一中,字母和数字的单个字母(统称为字素)用颜色“阴影”或“带”。虽然不同的人通常不会为所有字母和数字报告相同的颜色,但是具有大量联觉者的研究发现字母之间存在一些共性(例如,A可能是红色的)。
色联觉
另一种常见的联觉形式是声音与颜色的联系。对于一些人来说,日常的声音,如开门,汽车鸣喇叭或人们说话都会触发看到的颜色。对于其他人,在播放音符或键时会触发颜色。与音乐相关的联觉人也可能具有完美的音调,因为他们能够看到/听到颜色有助于他们识别音符或键。
由某些声音和任何其他联觉视觉体验触发的颜色被称为光子。
根据Richard Cytowic的说法,感染是“像烟花一样的东西”:声音,音乐和各种环境声音,如叮当作响的菜肴或狗吠声,触发颜色和烟花形状,随着声音的结束而移动,移动,然后褪色。声音经常改变感知的色调,亮度,闪烁和定向运动。有些人在他们面前的“屏幕”上看到音乐。对于Deni Simon来说,音乐产生的波浪线“就像示波器配置一样 - 线条颜色变化,通常是金属的高度,宽度,最重要的是深度。我最喜欢的音乐有水平延伸到'屏幕'区域之外。”
个人很少同意给定声音的颜色。 B flat对于一个人可能是橙色而对另一个人可能是蓝色。 作曲家Franz Liszt和Nikolai Rimsky-Korsakov对音乐键的颜色不以为然。
空间序列联觉
那些具有空间序列联觉(SSS)的人倾向于将数字序列视为空间中的点。 例如,数字1可能更远,数字2可能更近。 患有SSS的人可能会有美好的回忆; 在一项研究中,他们能够比没有条件的人更好地回忆过去的事件和记忆。 他们还会在周围的空间看到数月或日期。 有些人把时间看作是他们上方和周围的时钟。
数字表格
主要文章:数字表格
弗朗西斯高尔顿主题之一(1881年)的数字形式。注意前12个数字如何对应钟面。
数字形式是数字的心理地图,只要经历数字形式联觉的人想到数字,就会自动地和非自愿地出现。数字形式首先记录在1881年由Francis Galton在“The Sions of Sanes Persons”中命名。
听觉 - 触觉联觉
在听觉 - 触觉联觉中,某些声音可以在身体的某些部位引起感觉。例如,具有听觉 - 触觉联觉的人可能经历听到特定单词感觉像在身体的一个特定部分中的触摸或者可能经历某些声音可以在没有被触摸的情况下在皮肤中产生感觉。它是最不常见的联觉形式之一。
序数语言拟人化
主要文章:序数语言拟人化
序数 - 语言拟人化(OLP,或简称拟人化)是一种联觉形式,其中有序序列,例如序数,星期名称,月份和字母与个性或性别相关(Simner和Hubbard 2006)。例如,2号可能是脾气暴躁的小男孩,或者字母G可能是一个有着善良面孔的忙碌的母亲。虽然这种形式的联觉早在19世纪90年代就有记载(Flournoy 1893; Calkins 1893),但直到最近,研究人员对这种形式一无所知(见联觉研究史)。这种形式的联觉在Julia Simner及其同事的当代文学中被命名为OLP,尽管它现在也被称为“序列 - 个性”联觉。序数语言拟人化通常与其他形式的联觉(如石墨色联觉)共同发生。
恐音症
主要文章:Misophonia
错觉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其中由特定声音触发消极体验(愤怒,恐惧,仇恨,厌恶)。 Richard Cytowic认为,失语与联觉有关,或者可能是各种各样的联觉。 Miren Edelstein和她的同事将不同脑区之间的连接性以及特定症状进行了比较。他们形成了一个假设:“听觉皮层和边缘结构之间的连接的病理性扭曲可能导致一种声音 - 情感联觉。”
镜面触摸联觉
主要文章:镜面触摸联觉
这是一种罕见的联觉形式,其中个体感受到与另一个人感觉相同的感觉(例如触摸)。例如,当这样的联觉者观察到有人被轻拍在他们的肩膀上时,联觉者也不由自主地感觉到他们自己肩膀上的轻拍。与普通人群相比,具有这种类型联觉的人已被证明具有更高的移情水平。这可能与存在于大脑运动区域的所谓镜像神经元有关,这也与同理心有关。
词汇 - 味觉联觉
主要文章:词汇 - 味觉联觉
这是另一种罕见的联觉形式,在听到单词时会体验到某些品味。例如,篮球这个词可能会像华夫饼一样。纪录片“Derek Tastes Of Earwax”从这种现象得到它的名字,到酒馆老板詹姆斯·万纳顿谁经历时,他听到说出名字这种特殊的感觉引用。 据估计,0.2%的人口有这种形式的联觉。
其他形式
已经报道了其他形式的联觉,但很少科学地分析它们。至少有80种不同类型的联觉。
2017年8月,社会神经科学期刊上的一篇研究文章回顾了fMRI的研究,以确定经历自主感觉经络反应的人是否正在经历一种联觉。虽然尚未做出决定,但有证据表明,基于与对照组在神经通路内功能连接方面的显着和一致差异,情况可能如此。目前尚不清楚这是否会导致ASMR成为现有联觉的一种形式,或者是否会考虑新的类型。
机制
主要文章:联觉的神经基础
被认为在石墨色联觉中交叉激活的区域(绿色=石墨烯识别区域,红色= V4颜色区域)
截至2015年,联觉的神经学相关性尚未确定。
大脑的专用区域专门用于给定的功能。专门针对不同功能的区域之间增加的串扰可以解释许多类型的联觉。例如,在观察字形时看到颜色的附加体验可能是由于字素识别区域和称为V4的颜色区域的交叉激活(见图)。这得到了以下事实的支持:即使他们无法有意识地识别出石墨烯的形状,石墨色联觉也能够识别周边视觉中的石墨的颜色。
另一种可能性是去抑制反馈,或沿着正常存在的反馈途径减少抑制量。通常,激发和抑制是平衡的。然而,如果没有像往常那样抑制正常反馈,则从多感官处理的后期反馈的信号可能影响早期阶段,使得音调可以激活视觉。 Cytowic和Eagleman在一定条件下在非联觉中发生的所谓的获得性联合形式中发现对去抑制概念的支持:颞叶癫痫,头部创伤,中风和脑肿瘤。他们还指出,它同样可以发生在冥想,深度集中,感官剥夺,或使用迷幻剂,如LSD或mescaline,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使用大麻。然而,联觉者报告说,常见的兴奋剂,如咖啡因和香烟,不会影响他们的联觉强度,酒精也不会。:137-40
一种非常不同的联觉理论方法是基于意识形态。根据这一说法,联觉是一种通过提取诱导刺激的含义而介导的现象。因此,联觉可能基本上是一种语义现象。因此,要理解联觉的神经机制,需要更好地理解语义机制和意义提取。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它不仅是大脑中“处理”意义的位置问题,而且还涉及理解问题 - 例如中国房间问题中的缩影。因此,联觉的神经基础问题深深扎根于一般的身心问题和解释性差距的问题。
遗传学
主要文章:联觉遗传学
联觉的遗传机制一直存在争议。由于联觉的一级亲属之间存在联觉,有证据表明联觉可能具有遗传基础,但同卵双胞胎案例研究表明存在表观遗传成分。联觉可能也是一种低聚状态,具有基因座异质性,多种形式的遗传(在某些情况下包括孟德尔),以及基因表达的连续变异。已经发现,女性发生联觉的可能性较高,而在英国,女性患联觉的可能性要高8倍(原因尚不清楚)。当人们左撇子时,它是遗传的,研究人员发现,联觉者比一般人群更有可能被左撇子。神经科学
诊断标准
虽然通常被称为“神经系统疾病”,但联合DSM-IV或ICD并未列出联觉,因为它通常不会干扰正常的日常功能。实际上,大多数联觉者报告说他们的经历是中立甚至是愉快的。就像完美的音调一样,联觉只是感知体验的差异。
与synesthete的自动颜色一致的答案的反应时间短于那些答案不一致的答案。
Synesthesia Test Variations如何确定他们是否有联觉。每种常见类型都有特定的测试。当测试Grapheme颜色联觉时,给出视觉测试。该人被显示包括黑色字母和数字的图片。联觉者将字母和数字与特定颜色相关联。听觉测试是另一种测试Synesthesia的方法。一个声音被打开,一个人将要品味它,或设想形状。音频测试与色联觉相关(声音与颜色)。由于人们质疑联觉是否只是与记忆联系在一起,因此给出了“重新测试”。一个被给予一组对象,并被要求分配颜色,品味,个性或更多。一段时间后,相同的对象被返回给该人并被再次要求做同样的工作。联觉者能够分配相同的特征,因为该人已经进行了神经关联,这涉及大脑中的永久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人对某个对象的记忆。最简单的方法是长时间测试 - 再测试可靠性,使用颜色名称,颜色芯片或计算机屏幕颜色选择器的刺激,提供1670万选择。 Synesthetes在协会的可靠性方面持续得分约为90%,即使在测试之间存在多年。相比之下,非联觉者的得分仅为30-40%,即使测试之间只有几周,并且警告他们会被重新测试。
联合体验的自动化。联觉者可能会感觉到左侧面板就像右侧的面板一样。
作为一个群体,字形颜色的联觉者对每个字母的颜色有很大的偏好(例如A倾向于是红色; O倾向于是白色或黑色; S倾向于是黄色等)尽管如此,还有一个各种类型的联觉,并且在每种类型中,个体报告他们的感觉和不同的经验强度的不同触发因素。这种多样性意味着在个人中定义联觉是困难的,并且大多数联觉者完全没有意识到他们的经历有名。
神经学家Richard Cytowic在他的第一版书中确定了以下联觉诊断标准。但是,第二本书中的标准不同:
联觉是非自愿和自动的。
协同感知在空间上得到扩展,这意味着它们通常具有“位置感”。例如,联觉者说“看”或“去”某个特定的地方去体验。
Synesthetic感知是一致和通用的(即简单而不是图画)。
联觉非常令人难忘。
联觉会带来影响。
Cytowic的早期病例主要包括将联觉坦诚地投射到身体外的个体(例如在一个人面前的“屏幕”上)。后来的研究表明,这种明显的外化发生在少数联觉中。 Cytowic和Eagleman对这一概念进行了细化,区分了“本地化者”和“非本地化者”,以区分那些认知具有明确空间质量感的那些联觉者与那些认知不具备的感知者。
流行
联觉的患病率估计范围很广,从4比1到2比25,000-100,000。然而,大多数研究都依赖于联觉者报告自己,引入了自我推荐偏见。在迄今为止被称为最准确的流行率研究中,通过研究从爱丁堡和格拉斯哥大学社区招募的500名人员来避免自我转介偏见;它的患病率为4.4%,有9种不同的联觉变异。这项研究还得出结论,一种常见形式的联觉 - 字形 - 颜色联觉(彩色字母和数字) - 在超过百分之一的人口中被发现,而后一种字素 - 颜色联觉的流行已经在样本中独立验证。爱丁堡大学近3000人。
最常见的联觉形式是触发颜色的形式,最普遍的是白色。相对常见的是石墨色联觉。我们可以从群体中的联觉(或不同形式的联觉)的共同点来看待“普遍性”,或者在联觉者中不同形式的联觉有多常见。因此,在联觉中,触发颜色的联觉形式似乎也是最常见的联觉形式,在联觉者中的流行率为86%。在另一项研究中,音乐色彩也很普遍,占18-41%。据报道,一些最罕见的是听觉 - 触觉,镜面触摸和词汇 - 味觉。
有研究表明,患有自闭症的人患有联觉的可能性更大。
历史
主要文章:联觉研究的历史
有色听证会的兴趣可以追溯到希腊古代,当时哲学家们质疑音乐的颜色(chroia,我们现在称之为音色)是否具有可量化的质量。艾萨克·牛顿(Isaac Newton)提出音乐音调和色调共享共同的频率,歌德在他的“颜色理论”一书中也是如此。建造彩色器官的历史悠久,例如在音乐厅里演奏彩色音乐的键盘乐器。
“彩色听力”的第一次医学描述是由德国医生Sachs在1812年的论文中提出的。 “心理物理学之父”古斯塔夫·费希纳(Gustav Fechner)报告了1876年对73位联觉者中有色字母光影的第一次实证调查, 其后是19世纪80年代弗朗西斯·高尔顿。 卡尔荣格在1912年的“转型符号”中提到了“色彩听觉”。
20世纪20年代早期,包豪斯老师和音乐家Gertrud Grunow研究了声音,色彩和运动之间的关系,并开发了一个“十二色调的圆圈”,类似于奥地利作曲家ArnoldSchönberg的十二音音乐(1874-1951) )。她参与了20世纪20年代末和30年代初在汉堡举行的至少一场色彩研究大会(德语:KongreßfürFarbe-Ton-Forschung)。
一些国家对联觉的研究进展迅速,但由于难以衡量主观经验和行为主义的兴起,这使得任何主观经验的研究成为禁忌,联觉在1930年至1980年间逐渐消失于科学遗忘。
随着20世纪80年代的认知革命使对内部主观状态的调查再次受到尊重,科学家们又回到了联觉。由Larry Marks和Richard Cytowic领导的美国,以及后来在英国由Simon Baron-Cohen和Jeffrey Gray领导的研究人员探索了联觉体验的现实性,一致性和频率。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焦点集中于字形→色彩联觉,这是最常见的和容易研究的类型之一。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研究联觉不仅是因为其内在的吸引力,而且也是因为它可能给认知和感知过程中的见解,这些过程发生在联觉和非联觉中。联觉现在是科学书籍和论文,博士论文,纪录片,甚至小说的主题。
自从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兴起以来,联觉者开始相互联系并创建专门针对这种情况的网站。这些迅速发展成为国际组织,如美国麻醉协会,英国麻醉协会,比利时麻醉协会,加拿大麻醉协会,德国麻醉协会和荷兰联合网络社区。
社会与文化
值得注意的案例
主要文章:有联觉的人名单
如前所述,最着名的联觉者之一是所罗门·谢列舍夫斯基,一位报纸记者转为了由俄罗斯神经心理学家亚历山大·卢里亚发现的着名助记者,他有一种罕见的五重联觉形式。文字和文字不仅与高度生动的视觉空间图像有关,还与声音,味觉,色彩和感觉有关。 Shereshevsky可以在没有形式的情况下重述无数细节,从名单到数十年的谈话,但他很难掌握抽象概念。由于联觉而导致的每一个细节的自动,几乎永久的保留极大地抑制了Shereshevsky对他所阅读或听到的内容的理解。
Ramachandran,一位神经科学家和作家,研究了一个同样色盲的石墨色联觉的案例。虽然他用眼睛看不到某些颜色,但在查看某些字母时,他仍然可以“看到”那些颜色。因为他没有这些颜色的名称,所以他称之为“火星颜色”。
艺术
主要文章:艺术中的联觉
其他着名的联觉者尤其来自艺术职业和背景。交感艺术历史上指的是视觉音乐,音乐可视化,视听艺术,抽象电影和中间媒体等多种感官实验。 与神经科学不同,艺术中的联觉概念被视为在一种完形体验中同时感知多种刺激。
神经联觉一直是艺术家,作曲家,诗人,小说家和数字艺术家的灵感源泉。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在几部小说中明确写了关于联觉的文章。 Wassily Kandinsky(一个联觉者)和Piet Mondrian(不是一个联觉者)都在他们的绘画中尝试了图像 - 音乐的一致性。亚历山大·斯克里亚宾(Alexander Scriabin)创作的彩色音乐是故意设计的,基于五度音乐圈,而奥利维尔·梅西安(Olivier Messiaen)发明了一种新的构图方法(限制换位模式),专门用于呈现他的双向声色联觉。例如,布莱斯峡谷的红色岩石描绘在他的交响乐Des Desyonsauxétoiles......(“从峡谷到星星”)。新的艺术运动,如文学象征,非比喻艺术和视觉音乐,都从联觉感知的实验中获益,并促进了公众对联觉和多感官感知方式的认识。
当代有联觉的艺术家,如Carol Steen 和Marcia Smilack (一位等待她从她看到的东西得到一个联想反应然后拍照的摄影师),使用他们的联觉来创作他们的艺术作品。加拿大视觉艺术家Brandy Gale经历了一种无意识的加入或穿越她的任何感官 - 听觉,视觉,味觉,触觉,嗅觉和运动。大风从生活中而不是从照片中汲取灵感,并通过探索每个地区的感官全景来捕捉,选择和传播这些个人经历。
大卫·霍克尼将音乐视为色彩,形状和配置,并在绘制歌剧舞台布景时使用这些感知(尽管不是在创作他的其他作品时)。康定斯基结合了四种感官:颜色,听觉,触觉和嗅觉。 纳博科夫在他的自传“说话,记忆”中详细描述了他的字形颜色联觉,并在他的一些角色中描绘了它。除了Messiaen,他发明的音乐和弦结构中明确呈现了三种复杂的颜色, 其他报道联觉的作曲家包括Duke Ellington, Rimsky-Korsakov,和Jean Sibelius 。 Michael Torke是一位联合作曲家的当代典范。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在他的自传中描述了他的有色方程式,你在乎别人怎么想?
其他着名的联觉者包括音乐家Billy Joel,:89,91 Itzhak Perlman,:53 Alexander Frey,Ida Maria, Brian Chase 和Patrick Stump;女演员Stephanie Carswell(被誉为StéphanieMontreux);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 电子音乐家理查德D.詹姆斯又名Aphex Twin(声称受到清醒梦和音乐的启发);和古典钢琴家HélèneGrimaud。 The Grateful Dead的Drummer Mickey Hart在他的自传“魔法边缘的鼓声”中写下了他对通感的经历。 The Neptunes和N.E.R.D.的Pharrell Williams也经历了联觉 ,并将其作为专辑“Seeing Sounds”的基础。歌手/词曲作者Marina和the Diamonds体验音乐→色彩联觉并报道一周中有色的日子。
事实上,有些艺术家经常提到,因为联觉者并没有神经系统疾病。例如,斯克里亚宾的1911年普罗米修斯是一个刻意的设计,其颜色选择基于五度的圆圈,似乎取自布拉瓦茨基夫人。 乐谱上有一个单独的工作人员标记为luce,其“音符”在彩色风琴上播放。技术评论出现在科学美国人的期间。另一方面,他的老同事里姆斯基 - 科萨科夫(被认为是一位相当保守的作曲家)实际上是一位联觉者。
法国诗人亚瑟·兰波(Arthur Rimbaud)和查尔斯·波德莱尔(Charles Baudelaire)写下了联觉经历,但没有证据表明他们本身就是联觉。波德莱尔1857年的“通讯”介绍了感官可以而且应该混合的概念。波德莱尔参加了精神病学家雅克 - 约瑟夫莫罗的大麻实验,并对感官如何相互影响感兴趣。兰波后来写了Voyelles(1871),这可能比通讯推广联觉更重要。他后来吹嘘“J'inventais la couleur des voyelles!” (我发明了元音的颜色!)。
丹尼尔·塔米特(Daniel Tammet)写了一本关于他的联觉经历的书,名为“生日蓝天”。
Chocolat的作者乔安妮·哈里斯(Joanne Harris)是一位认为她体验色彩作为气味的联觉者。她的小说Blueeyedboy具有联觉的各个方面。
Ramin Djawadi是一位作曲家,他以为“权力的游戏”,“西方世界”和“钢铁侠”电影等电视连续剧的主题歌曲和乐谱创作而闻名,他也有联觉。他说,他倾向于“将色彩与音乐,音乐与色彩联系起来。”
文献
主要文章:文学中的联觉和小说中的联觉
联觉有时被用作情节设备或发展角色内心生活的方式。作家和联觉者Pat Duffy描述了现代小说中使用联觉性角色的四种方式。
作为浪漫理想的联觉:其中的条件说明了超越一个人的世界经验的浪漫主义理想。此类书籍包括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礼物。
作为病理学的联觉:其中的特征是病理性的。这类书籍包括Julia Glass的The Whole World Over。
作为浪漫病理学的联觉:其中联觉是病态的,但也为超越日常经验的浪漫理想提供了一条途径。这类书籍包括Holly Payne的The Sound of Blue和Anna Ferrara的The Woman For Tried To Normal。
作为心理健康和平衡的联觉:由Jane Yardley绘制Ruby,Wendy Mass绘制Mango-Shaped Space。
许多联觉的文学描写都不准确。有些人更多地谈论作者对联觉的解释而不是现象本身。
研究
这样的测试表明,人们不会随意将声音附加到视觉形状上。你称之为“Bouba”和“Kiki”的形状是什么?
对联觉的研究提出了关于大脑如何结合来自不同感觉方式的信息的问题,称为交叉模式感知或多感官整合。
这方面的一个例子是bouba / kiki效应。在WolfgangKöhler首次设计的实验中,人们被要求选择两种形状中的哪一种被命名为bouba和哪种kiki。 95%至98%的人选择kiki作为角形,而bouba则选择圆形。特内里费岛上的人们在称为takete和maluma的形状之间表现出类似的偏好。即使是2.5岁的孩子(年纪太小,无法阅读)也显示出这种效果。最近的研究表明,在这种效应的背景下,可能会形成一种意识形态。
研究人员希望联觉研究能够更好地理解意识及其神经相关性。特别是,联觉可能与qualia的哲学问题有关 ,因为联觉者经历了额外的质量(例如有色声音)。对于质量研究的一个重要见解可能来自于联觉具有认知特征的发现,然后表明概念化过程在产生感受性中的关键作用。
技术应用
Synesthesia还有许多实际应用,其中之一就是在技术中使用“故意联觉”。
声音
Peter Meijer开发了一种名为The vOICe的感官替代装置(大写字母“O”,“I”和“vOICe”中的“C”旨在唤起表达“哦,我看到”)。 vOICe是一个私人拥有的研究项目,没有风险投资,1991年首次使用低成本硬件实施。 vOICe是一种视觉到听觉的感觉替代设备(SSD),以高分辨率(高达25,344像素)保留视觉细节。该设备包括笔记本电脑,头戴式摄像头或计算机摄像头和耳机。 vOICe将由摄像机捕获的周围环境的视觉刺激转换为通过耳机以每秒一个声景的默认速率传递给用户的相应听觉表示(音景)。每个声景都是从左到右的扫描,高度由音高表示,亮度由响度表示。 vOICe通过将丢失的感觉模态中的信息转换为剩余模态中的刺激来补偿视力丧失。
另见:
Allochiria
Autonomous Sensory Meridian Response
Fantasy prone personality
Hallucination
Ideophone
Parosmia
Psychedelic drug
Sensory substitution
Thought-Forms
Visual music
The Yellow Sound
McCollough effect
参考:
Dictionary.com article for synaesthesia, accessed 2017-12-27
"Synaesthesia Research" in Macquarie University's Department of Cognitive Science, accessed 2017-12-27
Cytowic, Richard E. (2002). Synesthesia: A Union of the Senses (2nd edition).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MIT Press. ISBN 0-262-03296-1. OCLC 49395033.
Cytowic, Richard E. (2003). The Man Who Tasted Shapes.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MIT Press. ISBN 0-262-53255-7. OCLC 53186027.
Cytowic, Richard E; Eagleman, David M (2009). Wednesday is Indigo Blue: Discovering the Brain of Synesthesia (with an afterword by Dmitri Nabokov). Cambridge: MIT Press. ISBN 0-262-01279-0.
Harrison, John E.; Simon Baron-Cohen (1996). Synaesthesia: classic and contemporary readings.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 ISBN 0-631-19764-8. OCLC 59664610.
Ward, Ossian (10 June 2006) The man who heard his paint box hiss in The Telegraph. Retrieved 3 December 2018
Rich AN, Mattingley JB (January 2002). "Anomalous perception in synesthesia: a cognitive neuroscience perspective". Nature Reviews Neuroscience (Review). 3 (1): 43–52. doi:10.1038/nrn702. PMID 11823804.
Hubbard EM, Ramachandran VS (November 2005). "Neurocognitive mechanisms of synesthesia" (PDF). Neuron (Review). 48 (3): 509–20. doi:10.1016/j.neuron.2005.10.012. PMID 16269367.
Galton F (1880). "Visualized Numerals". Nature. 21 (543): 494–5. doi:10.1038/021494e0.
Seron X, Pesenti M, Noël MP, Deloche G, Cornet JA (August 1992). "Images of numbers, or "When 98 is upper left and 6 sky blue"". Cognition. 44 (1–2): 159–96. doi:10.1016/0010-0277(92)90053-K. PMID 1511585.
"How Synesthesia Works". HowStuffWorks. 1970-01-01. Retrieved 2016-05-02.
Mroczko-Wąsowicz A.; Nikolić D. (2014). "Semantic mechanisms may be responsible for developing synesthesia". 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 8: 509. doi:10.3389/fnhum.2014.00509.
van Campen, Cretien (2007). The Hidden Sense: Synesthesia in Art and Science.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MIT Press. ISBN 0-262-22081-4. OCLC 80179991.
Campen, Cretien van (2009) "The Hidden Sense: On Becoming Aware of Synesthesia" TECCOGS, vol. 1, pp. 1–13."Archived copy" (PDF).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PDF) on 8 July 2009. Retrieved 18 February 2009.
Nikolić D (2009). "Is synaesthesia actually ideaesthesia? 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of the phenomenon" (PDF). 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Synaesthesia, Science & Art, Granada, Spain, April 26–29.
Simner J (2012). "Defining synaesthesia". British Journal of Psychology (Review). 103 (6): 1–15. doi:10.1348/000712610X528305. PMID 22229768.
Sagiv, Noam; Robertson, Lynn C (2005). Synesthesia: perspectives from cognitive neuroscienc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0-19-516623-X. OCLC 53020292.
Flournoy, Théodore (2001). Des phénomènes de synopsie (Audition colorée). Adamant Media Corporation. ISBN 0-543-94462-X.
Dittmar, A. (Ed.) (2007) Synästhesien. Roter Faden durchs Leben? Essen, Verlag Die Blaue Eule.
Dailey A, Martindale C, Borkum J (1997). "Creativity, synesthesia, and physiognomic perception". Creativity Research Journal. 10 (1): 1–8. doi:10.1207/s15326934crj1001_1.
"Investigating Spatial Sequence Synesthesia". Synesthesia Test. 2012-06-26. Retrieved 2016-05-02.
"Absolute Pitch and Synesthesia | The Feinstein Institute for Medical Research". The Feinstein Institute for Medical Research. Retrieved 2016-05-02.
Do sequence-space synaesthetes have better spatial imagery skills? Maybe not,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A Mind That Touches the Past, Sciencemag.org
Galton F (1881). "The visions of sane persons" (PDF). Fortnightly Review. 29: 729–40. Retrieved 2008-06-17.
Naumer MJ, van den Bosch JJ (July 2009). "Touching sounds: thalamocortical plasticity and the neural basis of multisensory integration". J. Neurophysiol. 102 (1): 7–8. doi:10.1152/jn.00209.2009. PMID 19403745.
Simner J, Hubbard EM (December 2006). "Variants of synesthesia interact in cognitive tasks: evidence for implicit associations and late connectivity in cross-talk theories". Neuroscience. 143: 805–14. doi:10.1016/j.neuroscience.2006.08.018. PMID 16996695.
Cytowic, Richard E. (2002). Synesthesia: A Union of the Senses (2nd edition).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MIT Press. ISBN 0-262-03296-1. OCLC 49395033
Edelstein Miren; Brang David; Rouw Romke; Ramachandran Vilayanur S (2013). "Misophonia: Physiological Investigations and Case Descriptions". Frontiers in Human Neuroscience. 7. doi:10.3389/fnhum.2013.00296. PMC 3691507. PMID 23805089.
Heyes, Cecelia. "Where Do Mirror Neurons Come From?" Neuroscience and Biobehavioral Reviews (2009): 576–77. CognitiveScience. University of Oxford, 7 November 2009. Web. 30 January 2015.
"Derek Tastes of Ear Wax". Top Documentary Films. Retrieved 2 February 2015.
"BBC – Science & Nature – Horizon". bbc.co.uk. Retrieved 2 February 2015.
Simner, Julia (2009). Encyclopedia of Neuroscience. Springer Berlin Heidelberg. ISBN 978-3-540-23735-8.
"Types-of-Syn". DaySyn.com. Retrieved 2016-01-26.
Smith, Stephen D.; Katherine Fredborg, Beverley; Kornelsen, Jennifer. "An examination of the default mode network in individuals with autonomous sensory meridian response (ASMR)". Social Neuroscience. 12 (4): 361–365. doi:10.1080/17470919.2016.1188851. PMID 27196787.
Ramachandran VS, Hubbard EM (2001). "Synaesthesia: A window into perception, thought and language" (PDF). Journal of Consciousness Studies. pp. 3–34.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PDF) on 27 May 2006.
Hupé JM, Dojat M (2015).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neuroimaging literature on synesthesia". Front Hum Neurosci. 9: 103. doi:10.3389/fnhum.2015.00103. PMC 4379872. PMID 25873873.
Grossenbacher P. G.; Lovelace C. T. (January 2001). "Mechanisms of synesthesia: cognitive and physiological constraints". Trends Cogn. Sci. 5 (1): 36–41. doi:10.1016/S1364-6613(00)01571-0. PMID 11164734.
Marcel Neckar; Petr Bob (11 January 2016). "Synesthetic associations and psychosensory symptoms of temporal epilepsy". Neuropsychiatric Disease and Treatment.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IH). 12: 109–12. doi:10.2147/NDT.S95464. PMC 4714732. PMID 26811683.
Gray JA, Parslow DM, Brammer MJ, Chopping S, Vythelingum GN, Fytche DH (2006). "Evidence Against Functionalism from Neuroimaging of the Alien Colour Effect in Synaesthesia". Cortex. 42 (2): 317. doi:10.1016/s0010-9452(08)70357-5.
Baron-Cohen, Simon; Burt, Lucy; Smith-Laittan, Fiona; Harrison, John; Bolton, Patrick (1 September 1996). "Synaesthesia: prevalence and familiality". Perception. 25 (9): 1073–1079. doi:10.1068/p251073. Retrieved 4 April 2017.
Hubbard, Edward (June 2007). "Neurophysiology of synesthesia". Curr Psychiatry Rep. 9: 193–9. doi:10.1007/s11920-007-0018-6. PMID 17521514.
Simner, Julia; Hubbard, Edward M., eds. (2013). "A brief history of synesthesia research". Oxford Handbook of Synesthesia. Oxford, U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 13–17. ISBN 978-0-19-960332-9. Retrieved 25 February 2018.
Simner J, Mulvenna C, Sagiv N, Tsakanikos E, Witherby SA, Fraser C, Scott K, Ward J (2006). "Synaesthesia: The prevalence of atypical cross-modal experiences" (PDF). Perception. 35: 1024–1033. doi:10.1068/p5469. PMID 17076063. Retrieved 26 April 2016.
Carmichael DA, Down MP, Shillcock RC, Eagleman DM, Simner J (2015). "Validating a standardised test battery for synesthesia: Does the Synesthesia Battery reliably detect synesthesia". Conscious Cogn. 33: 375–85. doi:10.1016/j.concog.2015.02.001. PMID 25734257.
Safran, Avinoam; Sanda, Nicolae (24 December 2014). "Colour synesthesia. Insight into perception, emotion, and consciousness". Current Opinion in Neurology. 28 (1): 36–44. doi:10.1097/WCO.0000000000000169. PMC 4286234. PMID 25545055.
Baron-Cohen S, Johnson D, Asher J, Wheelwright S, Fisher SE, Gregerson PK, Allison C, "Is synaesthesia more common in autism?", Molecular Autism, 20 November 2013
Gage, J.Colour and Culture. Practice and Meaning from Antiquity to Abstraction. (London:Thames & Hudson, 1993).
Goethe, Johann Wolfgang (1840). Theory of Colours. J. Murray.
Peacock, Kenneth. "Instruments to Perform Color-Music: Two Centuries of Technological Experimentation,"Leonardo 21, No. 4 (1988) 397–406.
Jewanski, J. & N. Sidler (Eds.). Farbe – Licht – Musik. Synaesthesie und Farblichtmusik. Bern: Peter Lang, 2006.
Mahling F (1926). "Das Problem der 'audition colorée': Eine historisch-kritische Untersuchung". Archiv für die gesamte Psychologie. 57: 165–301.
Fechner, G. (1876) Vorschule der Aesthetik. Leipzig: Breitkopf und Hartel. Website:
Campen Cretien van (1996). "De verwarring der zintuigen. Artistieke en psychologische experimenten met synesthesie". Psychologie & Maatschappij. 20 (1): 10–26.
Galton F (1880). "Visualized Numerals". Nature. 21 (533): 252–6. doi:10.1038/021252a0.
Galton F (1883). Inquiries into Human Faculty and Its Development. Macmillan. Retrieved 2008-06-17.
Jung, C.G. The Transformation of Libido in "Symbols of Transformation", CW5, London 1912/1956, Routledge & Kegan Paul, para.237.
Bauhaus100.Curriculum. Harmonisation theory 1919-1924. Retrieved 2 December 2018
Farbe-Ton-Forschungen. III. Band. Bericht über den II. Kongreß für Farbe-Ton-Forschung (Hamburg 1. - 5. Oktober 1930). Published 1931.
Schacter, Daniel (1996). Searching for Memory: The Brain, The Mind, And The Past. Basic Books. p. 81. ISBN 0465075525.
"Martian Colors - Cosmic Variance". 5 November 2007. Retrieved 12 April 2018.
Campen C (1999). "Artistic and psychological experiments with synesthesia". Leonardo. 32 (1): 9–14. doi:10.1162/002409499552948.
Berman G (1999). "Synesthesia and the Arts". Leonardo. 32 (1): 15–22. doi:10.1162/002409499552957.
Maur, Karin von (1999). The Sound of Painting: Music in Modern Art (Pegasus Library). Munich: Prestel. ISBN 3-7913-2082-3.
Gage, John D. (1993). Colour and culture: practice and meaning from antiquity to abstraction. London: Thames and Hudson. ISBN 0-500-27818-0.
Gage, John D. (1999). Color and meaning: art, science, and symbolism.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ISBN 0-520-22611-9.
Campen, Cretien van (2009) Visual Music and Musical Paintings. The Quest for Synesthesia in the Arts. In: F. Bacci & D. Melcher. Making Sense of Art, making Art of Sense.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teen C (2001). "Visions Shared: A Firsthand Look into Synesthesia and Art". Leonardo. 34 (3): 203–208. doi:10.1162/002409401750286949.
Marcia Smilack Website Accessed 20 August 2006.
"Coastal Synaesthesia: Paintings and Photographs of Hawaii, Fiji and California by Brandy Gale – Gualala Arts Center exhibit: January, 2015". gualalaarts.org.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 February 2015. Retrieved 2 February 2015.
EG. "The Wondrous Sensory Spectrum of Brandy Gale". FORA.tv. Retrieved 2 February 2015.
brandygale.com
Nabokov, Vladimir. 1966. Speak, Memory: An Autobiography Revisited. New York: Putnam.
see Samuel, Claude. 1994 (1986). Olivier Messiaen: Music and Color. Conversations with Claude Samuel. Translated by E. Thomas Glasow. Portland, Oregon: Amadeus Press.
Ellington, as quoted in George, Don. 1981. Sweet man: The real Duke Ellington. New York: G.P. Putnam's Sons. Page 226.
according to the Russian press: Yastrebtsev V. "On N.A.Rimsky-Korsakov's color sound- contemplation." Russkaya muzykalnaya gazeta, 1908, N 39–40, p. 842–845 (in Russian), cited by Bulat Galeyev (1999).
Feynman, Richard. 1988. What Do You Care What Other People Think? New York: Norton. P. 59.
Seaberg, M. (2011). Tasting the Universe. New Page Books. ISBN 978-1-60163-159-6.
Cairns, Dan (24 February 2008). "Times Online interview". The Times. London. Retrieved 2008-07-24.
Forrest, Emma (30 March 2009). "Emma Forrest meets New York's favourite art-punk rockers Yeah Yeah Yeahs". guardian.co.uk. London: The Guardian. Retrieved 2009-05-07.
Chase, Brian. "Brian Chase's blog". yeahyeahyeahs.com.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5 January 2009. Retrieved 2009-05-07.
Tesla, Nikola. "The Strange Life of Nikola Tesla" (PDF). pitt.edu.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PDF) on 17 July 2012. Retrieved 4 September 2012.
Hart, M., Stevens, J., & Lieberman, F. (1990). Drumming at the edge of magic: a journey into the spirit of percussion. San Francisco, CA: HarperSanFrancisco. pp.133
It just always stuck out in my mind, and I could always see it. I don't know if that makes sense, but I could always visualize what I was hearing... Yeah, it was always like weird colors." From a Nightline interview with Pharrell
"Synesthetes: "People of the Future"". Psychology Today. 3 March 2012. Retrieved 15 May 2014.
Loose Women | Marina and the Diamonds – ITV Lifestyle ITV – 27 April 2010 – Retrieved 28 April 2010.
Dann, Kevin T. (1998). Bright colors falsely seen: synaesthesia and the search for transcendental knowledge. New Haven, Conn: Yale University Press. ISBN 0-300-06619-8.
This is according to an article in the Russian press, Yastrebtsev V. "On N.A.Rimsky-Korsakov's color sound- contemplation." Russkaya muzykalnaya gazeta, 1908, N 39–40, pp. 842–845 (in Russian), cited by Bulat Galeyev (1999).
Barth, Friedrich; Giampieri-Deutsch, Patrizia; Hans-Dieter, Klein (2012). Sensory Perception: Mind & Matter. Vienna: Springer Vienna. p. 221. ISBN 9783211997505. I invented the colours of the vowels!
Tammet, Daniel (2007). Born on a Blue Day. Free Press. ISBN 978-1416535072.
"Chocolat author Joanne Harris talks about her latest novel Blue Eyed Boy". Metro. 7 April 2010.
"Meet the musical genius behind the 'Game of Thrones' soundtrack who watches each season before anyone else". Business Insider. Retrieved 2018-01-11.
Duffy, P.L. (2006). Images of Synesthetes and their Perceptions of Language in Fiction. 6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Synesthesia Association.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17 January 2012.
Duffy PL, Simner J (2010). "Synaesthesia in fiction". Cortex. 46 (2): 277–278. doi:10.1016/j.cortex.2008.11.003. PMID 19081086.
Maurer D, Pathman T, Mondloch CJ (May 2006). "The shape of boubas: sound-shape correspondences in toddlers and adults". Dev Sci. 9 (3): 316–22. doi:10.1111/j.1467-7687.2006.00495.x. PMID 16669803.
Gómez Milán E.; Iborra O.; de Córdoba M.J.; Juárez-Ramos V.; Artacho Rodríguez; Rubio J.L. (2013). "The Kiki-Bouba effect: A case of personification and ideaesthesia". The Journal of Consciousness Studies. 20 (1–2): 84–102.
Gray JA, Chopping S, Nunn J, et al. (2002). "Implications of synaesthesia for functionalism: Theory and experiments". Journal of Consciousness. 9 (12): 5–31.
Suslick, Kenneth S (December 2012). "Synesthesia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ore than making the unseen visible". Current Opinion in Chemical Biology. 16 (5–6): 557–563. doi:10.1016/j.cbpa.2012.10.030. PMC 3606019. PMID 23183411.
Meijer, Peter. "Augmented Reality for the Totally Blind". Retrieved 4 February 2014.
Striem-Amit, Ella; Guendelman, Miriam; Amedi, Amir; Serino, Andrea (16 March 2012). "'Visual' Acuity of the Congenitally Blind Using Visual-to-Auditory Sensory Substitution". PLoS ONE. 7 (3): e33136. doi:10.1371/journal.pone.0033136. PMC 3306374. PMID 22438894.
Carmichael, Joey. "Device Trains Blind People To 'See' By Listening". Retrieved 4 February 2014.
Haigh, Alastair; Brown, David J.; Meijer, Peter; Proulx, Michael J. (2013). "How well do you see what you hear? The acuity of visual-to-auditory sensory substitution".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4. doi:10.3389/fpsyg.2013.00330.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