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 发表于 2019-8-5 00:01:14

胫骨

胫骨/tɪbiə/(复数胫骨/tɪbii/或胫骨),也称为shinbone或shankbone,是脊椎动物膝关节下方腿部两块骨骼的较大,较强和前(前额)(另一种是 腓骨,在胫骨的后面和外面),它将膝盖与踝骨连接起来。 胫骨位于腓骨旁边的腿内侧,更靠近中间平面或中心线。 胫骨通过腿骨间膜与腓骨连接,形成一种称为韧带联合的纤维关节,运动很少。 胫骨以长笛胫骨命名。 它是人体中仅次于股骨的第二大骨骼。 腿骨是最强壮的长骨,因为它们支撑身体的其他部分。


胫骨的位置(以红色显示)


显示不同隔间的腿的横截面(拉丁术语)

目录
1 结构
1.1 上肢
1.1.1 面
1.1.2 髁突隆突
1.1.3 表面
1.2 轴
1.2.1 边界
1.2.2 表面
1.3 下肢
1.3.1 表面
1.3.2 骨折
1.4 血液供应
1.5 关节
1.6 发展
2 功能
2.1 肌肉附着
2.2 力量
3 临床意义
3.1 断裂
4 社会与文化
5 其他动物
6 其他图像
7 参考文献

结构
在人体解剖学中,胫骨是股骨旁边的第二大骨骼。与其他脊椎动物一样,胫骨是小腿中的两块骨头之一,另一块是腓骨,是膝关节和踝关节的一个组成部分。腿骨(股骨,胫骨和腓骨)是最强壮的长骨,因为它们必须支撑身体的其他部分。

骨骼的骨化或形成始于三个中心;一个在轴中,一个在每个肢体中。

胫骨被归类为长骨,因此由骨干和两个骨骺组成。 骨干是胫骨的中段,也称为轴或身体。 虽然骨骺是骨头的两个圆形末端; 最靠近大腿的上部(也称为上部或近端)和最靠近足部的下部(也称为下部或远端)。 胫骨在下三分之一处收缩最多,而远端比近端小。

上肢


右胫骨上表面。 (前面位于顶部。)


膝盖
胫骨的近端或上端在横向平面中扩展,具有内侧和外侧髁,其在水平平面中均变平。内侧髁是两者中较大的一个,并且更好地支撑在轴上。髁的上表面与股骨关节连接以形成胫股关节,膝关节的承重部分。

内侧和外侧髁由髁间区域分开,其中十字韧带和半月板附着。这里内侧和外侧髁间结节形成髁间隆起。髁间区域与内侧和外侧髁一起形成胫骨平台,其既与股骨的下肢连接并且锚固到股骨的下肢。髁间隆起将髁间区域分为前后部分。前髁间区域的前外侧区域被许多用于营养动脉的小开口穿孔。两个髁的关节面都是凹的,特别是在中央。更平坦的外边缘与半月板接触。内侧髁上表面呈椭圆形,并横向延伸到内侧髁间结节侧。外侧髁上表面形状更圆,其内侧边缘延伸到外侧髁间结节侧。内侧髁的后表面具有用于半膜肌的一部分附着的水平凹槽,而外侧髁具有用于与腓骨头部进行关节的圆形小面。髁突下方是胫骨结节,用于附着髌韧带,股四头肌的延续。


上关节面呈现两个光滑的关节面。

内侧小面,椭圆形,从一侧到另一侧略微凹入,从后向前略微凹入。
横向的,近似圆形的,从一侧向另一侧凹入,但在向后之前略微凸起,特别是在其后部,在那里它延伸到后表面一小段距离。
这些小平面的中央部分与股骨的髁突关节,而它们的周边部分支撑膝关节的半月板,其在此处介于两个骨头之间。

髁突隆突
在髁间区域的关节面之间,但是比骨的前部更靠近后部,是髁间隆起(胫骨的脊柱),在两侧由突出的结节覆盖,在其两侧的关节面是延长;在髁间隆突前面和后面是前后交叉韧带和半月板附着的粗糙凹陷。


髁的前表面彼此连续,形成大的稍微平坦的区域;这个区域是三角形的,宽阔的上方,并且由大的血管孔穿孔;狭窄的下方,它以一个大的长圆形高度结束,胫骨的结节,使髌韧带附着;一个滑囊介入韧带深层表面和结节上方骨骼部分之间。

在后面,髁突通过浅凹陷相互分离,后髁间窝,附着于膝关节后部十字韧带的一部分。内侧髁向后呈深横向沟槽,用于插入半膜肌腱。

其内侧表面凸出,粗糙,突出;它使内侧副韧带附着。

外侧髁呈后平坦的关节面,近似圆形,向下,向后和向侧,用于与腓骨的头部连接。它的侧面是凸出的,粗糙的,并且在前面是突出的:在它上面是一个隆起,位于结节的上边界和它的前表面和侧面的交界处,用于髂胫束的附着。在其下方,趾长伸肌的一部分起源并且插入来自股二头肌的肌腱的滑动。




右腿的骨头。前表面
胫骨的轴或身体的横截面为三角形并形成三个边界:前部,内侧和外侧或骨间边界。这三个边界形成三个表面;内侧,外侧和后侧。胫骨的前部平坦部分称为纤维,通常与腓骨混淆。

边界
前嵴或边界,三者中最突出的,在结节上方开始,并在内踝的前缘下方结束。它在上部三分之二的范围内是蜿蜒而突出的,但在下面是光滑的圆形;它可以附着在腿部的深筋膜上。

内侧边缘光滑,上下圆润,但在中心更为突出;它始于内侧髁的后部,终止于内踝的后缘;其上部使膝关节的胫骨副韧带附着至约5cm的程度,并插入到pop肌的一些纤维中;从其中间三分之一处,比目鱼肌和屈肌趾长肌的一些纤维起源。

骨间顶部或侧边缘薄而突出,尤其是其中央部分,并与骨间膜连接;它从腓骨关节面前面开始,在下面分叉,形成三角形粗糙表面的边界,用于连接胫骨和腓骨的骨间韧带。


内侧表面光滑,凸起,宽于上方;它的上三分之一,指向前方和内侧,被来自缝匠肌腱的腱膜,以及Gracilis和Semitendinosus的肌腱所覆盖,所有这些肌腱都插入到前嵴的前方;在其余程度上它是皮下的。

侧面比内侧窄;它的上部三分之二处有一个浅沟,用于胫骨前肌的起源;其下三分之一是光滑,凸起的曲线,逐渐向前到骨的前方,并且由胫骨前肌,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肌腱覆盖,从内侧依次排列。

后表面在其上部呈现突出的脊,腘线,其从腓骨的关节面的后部向下倾斜地向下延伸到内侧边缘,在其上部和中间三分之一的交界处;它标志着腘肌插入的下限,用于覆盖这个肌肉的筋膜的附着,并产生部分Soleus,屈肌趾长肌和胫骨后肌。在该线上方的三角形区域插入腘肌。后表面的中间三分之一被垂直脊分成两部分;山脊从腘线开始,上面有很好的标记,但下面不明显;内侧和较宽的部分产生屈肌趾长肌,侧胫骨后部的较窄部分。后表面的其余部分是光滑的并且由胫骨后部,屈肌趾长肌和长屈肌腱覆盖。紧靠pop线以下的是营养孔,它很大并且倾斜向下。

下肢


从前面看到的胫骨下肢


从背部看到的下肢胫骨
胫骨的远端远小于近端并且呈现五个表面;它作为一个强大的金字塔形过程,即内踝,在其内侧向下延长。胫骨的下肢连同腓骨和距骨形成踝关节。


下关节面是四边形的,并且与距骨的关节平滑。它在向后之前是凹的,在前面比在后面更宽,并且在向后通过略微的高度横穿,分开两个凹陷。它与内踝连续。

下肢前表面光滑圆润,伸展肌肉的肌腱覆盖;其下边缘呈现出粗糙的横向凹陷,用于附着踝关节的关节囊。

后表面被一个浅槽向后倾斜向下和向内延伸,与距骨后表面上的类似凹槽连续,并用于屈肌腱的肌腱通过。

侧面呈现三角形粗糙凹陷,用于连接下骨间韧带,将其与腓骨连接;该凹陷的下部是光滑的,在新鲜状态下覆盖有软骨,并与腓骨关节连接。表面由两个突出的边界(前部和后部丘)界定,在骨间顶部连续;它们能够附着在外踝的前后韧带上。

内侧表面 - 详见内踝。

骨折
胫骨踝关节骨折有几种基于位置或机制的分类系统:

内踝 -Herscovici分类
后踝 -Haruguchi分类
机制 - 劳格 - 汉森分类

血液供应
胫骨供应来自两个来源的血液:作为主要来源的营养动脉和来自胫前动脉的骨膜血管。

关节
胫骨是四个关节的一部分;膝,踝,上下胫腓关节。

在膝盖中,胫骨形成与股骨的两个关节中的一个,通常被称为膝关节的胫骨股骨组件。 这是膝关节的负重部分。胫腓关节是胫骨和腓骨之间的关节,允许很少的运动。[引证需要]近端胫腓关节是一个小平面关节。关节形成在外侧胫骨髁的下表面和腓骨的头部之间。关节囊由腓骨头的前后韧带加强。远端胫腓关节(tibiofibular syndesmosis)由腓骨远端内侧的粗糙凸面和胫骨外侧的粗糙凹面形成。被称为踝关节的踝关节部分是滑动铰链关节,其将下肢中的胫骨和腓骨的远端与距骨的近端连接。胫骨和距骨之间的关节比较小的腓骨和距骨之间的重量更大。[引证需要]

发展


胫骨骨化计划。 来自三个中心。


胫骨和腓骨的骨骺线在一个年轻成人。前方。
胫骨从三个中心骨化;骨干(轴)的主要中心和每个骨骺(肢体)的辅助中心。骨化开始于身体的中心,大约是胎儿生命的第七周,并逐渐向四肢延伸。

上骺中心出现在妊娠34周前或出生后不久;它呈扁平状,前面有一个薄薄的舌状突起,形成结节;较低的骨骺出现在第二年。

较低的骨骺与大约十八分之一的胫骨干融合,而上半部分在第二十年左右融合。

偶尔还有两个中心,一个用于形成结节的上骨骺的舌形过程,另一个用于内踝。

功能
肌肉附着

强度
胫骨被建模为在行走期间采取轴向力,最高可达4.7体重。它在后期站立阶段的矢状平面的弯矩达到71.6体重乘以毫米。

临床意义
断裂
胫骨骨折可分为仅涉及胫骨的骨折; 保险杠骨折,Segond骨折,Gosselin骨折,幼儿骨折,以及包括胫骨和腓骨的骨折; 三尖瓣骨折,双踝骨折,Pott骨折。

社会与文化
在犹太教中,山羊的胫骨或胫骨用于逾越节塞德板。

其他动物
大多数其他四足动物的胫骨结构基本上与人类相似。 胫骨的结节是髌韧带在哺乳动物身上所附着的嵴,而不是没有髌骨的爬行动物,鸟类和两栖动物的股四头肌肌腱。

其他图片


右胫骨的形状


3D图像


显示内部的胫骨的纵剖面


右膝关节。 前视图。


从正面右膝关节,显示内部韧带


从后面左膝关节,显示内部韧带


左距骨关节


右距骨和距骨关节冠状断面


足背。 踝关节。 深层解剖


足背。 踝关节。 深层解剖


踝关节。 深层解剖。 前视图


右腿的骨头。 前表面


右腿的骨头。 后表面


足背。 踝关节。 深层解剖。


踝关节。 深层解剖。


踝关节。 深层解剖。


踝关节。 深层解剖。


踝关节。 深层解剖。

另见:
This article uses anatomical terminology; for an overview, see anatomical terminology.
Shin splints
Squatting facets

参考:
This article incorporates text in the public domain from page 256 of the 20th edition of Gray's Anatomy (1918)
Drake, Richard L.; Vogl, A. Wayne; Mitchell, Adam W. M. (2010). Gray′s Anatomy for Students (2nd ed.). pp. 558–560. ISBN 978-0-443-06952-9.
Drake, Richard L.; Vogl, A. Wayne; Mitchell, Adam W. M. (2010). Gray′s Anatomy for Students (2nd ed.). pp. 584–588. ISBN 978-0-443-06952-9.
"Chapter 12: THE BONES OF THE LOWER LIMB". www.dartmouth.edu. Retrieved 2018-06-17.
Nelson G, Kelly P, Peterson L, Janes J (1960). "Blood supply of the human tibia". J Bone Joint Surg Am. 42-A: 625–36. PMID 13854090.
Rytter S, Egund N, Jensen LK, Bonde JP (2009). "Occupational kneeling and radiographic tibiofemoral and patellofemoral osteoarthritis". J Occup Med Toxicol. 4 (1): 19. doi:10.1186/1745-6673-4-19. PMC 2726153. PMID 19594940.
Gill TJ, Van de Velde SK, Wing DW, Oh LS, Hosseini A, Li G (December 2009). "Tibiofemoral and patellofemoral kinematics after reconstruction of an isolated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injury: in vivo analysis during lunge". Am J Sports Med. 37 (12): 2377–85. doi:10.1177/0363546509341829. PMC 3832057. PMID 19726621.
Bojsen-Møller, Finn; Simonsen, Erik B.; Tranum-Jensen, Jørgen (2001). Bevægeapparatets anatomi (in Danish) (12th ed.). pp. 364–367. ISBN 978-87-628-0307-7.
Wehner, T; Claes, L; Simon, U (2009). "Internal loads in the human tibia during gait". Clin Biomech. 24 (3): 299–302. doi:10.1016/j.clinbiomech.2008.12.007. PMID 19185959.
Romer, Alfred Sherwood; Parsons, Thomas S. (1977). The Vertebrate Body. Philadelphia, PA: Holt-Saunders International. p. 205. ISBN 0-03-910284-X.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胫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