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交替性偏瘫
儿童交替性偏瘫是一种超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以偏瘫的短暂发作(通常称为“攻击”)而命名,患有该病的人遭受偏瘫。它通常在18个月大之前出现。这些偏瘫发作会导致从轻度无力到身体一侧或两侧完全瘫痪的任何事情,并且持续时间可能会大不相同。攻击也可以从身体的一侧交替到另一侧,或者在一次攻击期间在影响一侧或两侧之间交替。除偏瘫外,该疾病的症状还包括广泛的神经和发育障碍,目前尚不清楚。正常情况下,偏瘫和其他相关症状会随着睡眠而完全消失,但醒来后可能会复发。最常见的AHC是由ATP1A3基因的自发突变引起的。这是一种极为罕见的疾病,大约每1,000,000人中就有1人患有AHC。它只是在1971年才被发现,直到最近才被发现。
内容
1 体征和症状
1.1 偏瘫发作
1.2 阵发性症状
1.3 非阵发性症状
1.4 癫痫
2 原因
3 诊断
4 治疗
4.1 管理策略
4.2 氟硝利嗪
4.3 羟丁酸钠
5 参考
体征和症状
除偏瘫发作外,AHC患者还表现出多种症状。这些可以进一步表征为阵发性和非阵发性症状。阵发性症状通常与偏瘫发作有关,并可能因偏瘫而突然发作或自行发作。阵发性症状可能持续不同的时间。非阵发性症状往往是AHC的副作用,这种症状一直存在,而不仅仅是发作或发作期间。癫痫也被认为是阵发性症状,在AHC的发展和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偏瘫发作
按时间顺序,偏瘫发作并不总是AHC的首发症状,但它们是最突出的症状,也是该疾病的症状。偏瘫发作可影响身体的一侧或两侧,而影响身体两侧的发作可称为双侧或四肢发作。 AHC的独特特征之一是偏瘫发作以及可能与偏瘫同时发生的其他症状在睡眠后立即停止。在强烈的攻击中,醒来时可能会再次出现症状。偏瘫发作可以突然或逐渐发生,发作的严重程度可以在持续时间内变化。发作可能会从身体的一侧交替到另一侧,尽管这种情况很少见。攻击的时间长度也可能从几分钟到几周不等,尽管人与人之间的攻击时间差异比人与人之间的攻击时间差异更大。双侧和偏瘫发作均与假性球囊功能有关,例如吞咽困难,构音困难和呼吸困难。瘫痪通常还伴有皮肤颜色和温度变化,出汗,躁动不安,震颤,尖叫和疼痛出现。偏瘫发作不定期发生,并可能伴有言语,进食和吞咽障碍。由于这些副作用,AHC患者经常体重不足。发现偏瘫发作的平均年龄为6-7个月大。这种早期发作使这种疾病的名字以“童年”的结局稍有误导。 AHC不仅限于童年-在某些情况下,生命的最初十年后发作会逐渐减轻,但从未完全消失。
阵发性症状
AHC患者表现出各种阵发性症状,在每个人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阵发性症状包括强直性,强直性阵挛性或肌阵挛性四肢运动,肌张力异常姿势,胆囊性运动病,眼球震颤和各种其他眼动异常。几乎一半的人在出现偏瘫前都有肌张力障碍症状。这些症状通常在8个月大之前开始。眼部运动异常较早发生,而这些是AHC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尤其是眼球震颤。在这种疾病中,近1/3的人在出生后1-2天内具有发作性眼动功能。许多人在3个月大之前还出现了偏瘫和肌张力障碍。可能被认为是阵发性的最终症状是行为的暂时改变-一些患者在发作之前或之后变得不合理,要求苛刻且具有攻击性
并非所有患者都具有所有这些症状,也不清楚它们是否由AHC引起。症状通常在孩子生命的前三个月出现,平均发病时间为2.5个月。通常,其中一些症状会在新生儿期出现。这些阵发性症状通常用于帮助诊断AHC,因为尚无简单的测试方法。
在某些情况下,在这些阵发性事件中服用的脑电图的特征是普遍的背景减慢。总体而言,发作期间的脑电图和其他研究方法(如脑MRI,TAC,血管造影MRI和CFS)均正常。
非阵发性症状
从长远来看,许多发作性症状会伴随AHC发生,尽管这些症状的强度因人而异,但它们是AHC的一致特征。尽管尚不确定,但据信某些症状是由偏瘫发作引起或加重的。患者患有持续的运动,运动(共济失调)和认知缺陷。这些缺陷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更加明显,包括发育迟缓,社会问题和发育迟缓。患有AHC的人很少有认知缺陷,但是在日本的一项研究确实发现了两名符合AHC所有诊断标准但没有精神障碍的患者。尚不清楚AHC是否为进行性疾病,但怀疑严重的发作会造成损害,从而导致永久性功能丧失。在美国研究的儿童中,有100%患有某种形式的精神障碍,通常被描述为轻度至中度,但因人而异。
癫痫
至少有50%的AHC病人也患有癫痫病,因此AHC经常被误诊为癫痫病。这些癫痫事件与其他发作的区别在于意识的改变以及频繁的进补或进补-阵挛活动。癫痫发作通常很少见,尽管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由于癫痫发作的罕见性,因此很少有脑电图证实。
原因
最近的研究表明,AHC是由19号染色体(基因座19q13.31)上的ATP1A3基因从头(自发)遗传突变引起的,该基因编码酶ATP1A3。少数情况似乎是由ATP1A2基因突变引起的。在突变被遗传的地方,它具有遗传的常染色体显性模式。
以前,由于在AHC病例中报告有很强的偏头痛家族史,因此AHC被认为是一种复杂的偏头痛。 AHC也被认为是运动障碍或癫痫病的一种形式。建议的病因包括通道病,线粒体功能障碍和脑血管功能障碍。与AHC最密切相关的疾病是家族性偏瘫性偏头痛,它是由钙通道受体基因突变引起的。因此认为AHC可能是由类似的通道病引起的。
诊断
截至1993年,科学文献中仅描述了约30名AHC患者。由于AHC的稀有性和复杂性,最初的诊断不正确或在最初的症状出现后将诊断推迟数月并不罕见。诊断的平均年龄刚刚超过36个月。 AHC的诊断不仅困难,因为其稀有性,而且因为没有诊断测试,因此被诊断为排斥。有几种公认的标准可以定义这种疾病,但是必须首先排除其他具有类似表现的疾病,例如HSV脑炎。由于这些诊断困难,有可能低估了疾病的普遍性。
以下描述通常用于AHC的诊断。对AHC进行分类的最初四个标准是,它开始于18个月大时开始,包括身体两边的偏瘫发作,以及其他自主性问题,例如不自主的眼球运动(间歇性单眼眼球震颤),不当的眼球对准,胆囊炎和持续性肌肉收缩(肌张力障碍)。最后,患者患有智力障碍,发育迟缓和其他神经系统异常。 1993年对这些诊断标准进行了更新,以包括所有这些症状在睡眠时立即消失的事实。诊断标准也得到扩展,包括双侧偏瘫发作,从身体的一侧转移到另一侧。
已经提出了用于早期筛查AHC的最新标准,以改善诊断时间表。这些筛查标准包括出生后头6个月的局灶性或单侧阵发性肌张力障碍,以及伴有或独立于这些症状的轻度偏瘫的可能性。还应考虑阵发性眼球运动,这些运动应包括双眼和单眼症状,这些症状会在生命的头三个月出现。
治疗方法
AHC的总体结果通常很差,这是AHC的各种诊断和管理挑战所致。从长期来看,由于半身瘫痪发作和与AHC相关的永久性损害,AHC会使人衰弱。这种损害可能包括认知障碍,行为和精神障碍以及各种运动障碍。但是,尚无确凿证据表明AHC是致命的或会缩短预期寿命,但该疾病的较新发现使此类信息的大量数据不可用。 AHC的治疗还不是很成功,也没有治愈方法。有几种药物可供治疗,以及预防和应对偏瘫发作的管理策略。
管理策略
偏瘫发作可能是由特定诱因引起的,AHC的管理通常围绕避免常见或已知的诱因进行。尽管触发因人而异,但在许多患者中也存在一些常见的触发。常见的触发因素包括温度变化,水接触,明亮的灯光,某些食物,情绪紧张和体育锻炼。虽然避免触发可能会有所帮助,但它无法防止所有的偏瘫发作,因为许多偏头痛发作是在没有触发的情况下发生的。由于发作和其他相关症状会随着睡眠而终止,因此可以使用各种镇静剂来帮助患者入睡。
氟硝利嗪
用于治疗AHC的最常见药物是氟硝利嗪。氟硝利嗪通过充当钙通道阻滞剂起作用。按照使用频率的顺序,其他药物是苯二氮卓,卡马氮平,巴比妥酸盐和丙戊酸。开处方氟来利嗪是为了降低AHC发作的严重程度和发作次数,尽管这种药很少能完全阻止发作。尽量减少发作,可能有助于减少偏瘫发作对身体的伤害,并就精神和身体残疾而言改善长期结果。
专家们对氟硝利嗪的有效性充满信心。一些研究发现它在减少偏瘫发作的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和频率方面非常有效。通常认为它是最好的治疗方法,但有人认为这种药物对AHC患者几乎没有益处。许多患者遭受不利影响而没有任何改善。氟硝利嗪也引起问题,因为患者难以获得,因为在美国不易获得。
羟丁酸钠
犹他大学的当前研究正在调查羟丁酸钠(也称为Gamma-羟丁酸)是否是AHC的有效治疗方法。迄今为止,仅对少数患者进行了采样,尚无结论性结果。尽管迄今为止该药物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但众所周知,AHC患者最初对其他药物反应良好,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其有效性将下降。目前,羟丁酸钠被用作发作性睡病的昏迷疗法,尽管过去它在营养补品中一直存在争议。选择该药物进行测试是因为发作性睡病的原因和AHC之间可能存在联系。
参考
Alternating Hemiplegia of Childhood Foundation. "What is AHC?".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10 November 2010. Retrieved 2010-11-29.
2.Heinzen EL, Swoboda KJ, Hitomi Y, et al. (2012). "De novo mutations in ATP1A3 cause alternating hemiplegia of childhood". Nat Genet. 44 (9): 1030–4. doi:10.1038/ng.2358. PMC 3442240. PMID 22842232.
Roswich H, Thiele H, Ohlenbusch A, et al. (2012). "Heterozygous de-novo mutations in ATP1A3 in patients with alternating hemiplegia of childhood: a whole-exome sequencing gene-identification study". Lancet Neurol. 11 (9): 764–73. doi:10.1016/S1474-4422(12)70182-5. PMID 22850527.
Sweney MT, Silver K, Gerard-Blanluet M, et al. (March 2009). "Alternating hemiplegia of childhood: early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 of a neurodevelopmental syndrome". Pediatrics. 123 (3): e534–41. doi:10.1542/peds.2008-2027. PMID 19254988.
Heinzen, Erin L; Swoboda, Kathryn J; Hitomi, Yuki; Gurrieri, Fiorella; Nicole, Sophie; Vries, Boukje de; Tiziano, F Danilo; Fontaine, Bertrand; Walley, Nicole M (2012). "De novo mutations in ATP1A3 cause alternating hemiplegia of childhood". Nature Genetics. 44 (9): 1030–1034. doi:10.1038/ng.2358. PMC 3442240. PMID 22842232.
Verret S, Steele JC (April 1971). "Alternating hemiplegia in childhood: a report of eight patients with complicated migraine beginning in infancy" (PDF). Pediatrics. 47 (4): 675–80. PMID 5089756.
Silver K, Andermann F (January 1993). "Alternating hemiplegia of childhood: a study of 10 patients and results of flunarizine treatment". Neurology. 43 (1): 36–41. doi:10.1212/WNL.43.1_Part_1.36. PMID 8423908.
Neville BG, Ninan M (October 2007). "The treatment and management of alternating hemiplegia of childhood". Dev Med Child Neurol. 49 (10): 777–80. doi:10.1111/j.1469-8749.2007.00777.x. PMID 17880649.
Saito Y, Inui T, Sakakibara T, Sugai K, Sakuma H, Sasaki M (August 2010). "Evolution of hemiplegic attacks and epileptic seizures in alternating hemiplegia of childhood". Epilepsy Res. 90 (3): 248–58. doi:10.1016/j.eplepsyres.2010.05.013. PMID 20580529.
Haffejee S, Santosh PJ (January 2009). "Treatment of alternating hemiplegia of childhood with aripiprazole". Dev Med Child Neurol. 51 (1): 74–7. doi:10.1111/j.1469-8749.2008.03192.x. PMID 19087103.
Mulas F, Smeyers P, Barbero P, Pitarch I, Velasco RP (2002). "Alternating hemiplegia in young babies". Rev Neurol (in Spanish). 34 (2): 157–62. PMID 11988911.
Vigevano F, Andermann F, Aicardi J (1995). Alternating hemiplegia of childhood. New York: Raven Press. pp. 207–212. ISBN 978-0-7817-0163-1.
Sasaki M, Sakuragawa N, Osawa M (August 2001). "Long-term effect of flunarizine on patients with alternating hemiplegia of childhood in Japan". Brain Dev. 23 (5): 303–5. doi:10.1016/S0387-7604(01)00229-7. PMID 11504600.
Reference, Genetics Home. "Alternating hemiplegia of childhood". Genetics Home Reference. Retrieved 2019-03-21.
"Alternating hemiplegia of childhood | Genetic and Rare Diseases Information Center (GARD) – an NCATS Program". rarediseases.info.nih.gov. Retrieved 2019-03-21.
University of Utah School of Medicine. Pediatric Motor Disorders Research Program. "University of Utah AHC Sodium Oxybate Trial". Retrieved 30 December 2015.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