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垂子宫内膜息肉梗塞
表现急性发作的剧烈盆腔疼痛,近期有经间期出血史。
患者数据
年龄:50 岁
性别:女
超声波
子宫呈沙漏状,因宫颈扩张而形成,内有边界清晰的低回声实性肿块,直径可达 6 厘米。
其他发现:脂肪肝、胆囊淤泥和两个小息肉,以及左侧脐旁前腹壁疝和网膜脂肪脱垂。
MRI
Sagittal
T2
Sagittal
T2 fat sat
Axial T1
fat sat
Axial T1
C+ fat sat
Sagittal T1
C+ fat sat
Coronal T1
C+ fat sat
Axial
T1
Axial
T2
Coronal
T1
Coronal
T2
Axial T2
fat sat
Axial
DWI
Axial
ADC
使用标准盆腔 MRI 方案进行进一步评估,1.5 T MRI 显示一个圆形、边界清晰的软组织带蒂肿块从子宫内膜出现并向下突出到宫颈管。
息肉信号强度在所有序列中均等于子宫内膜,但对比后研究除外,该研究显示完全缺乏与梗塞相符的增强。
请注意息肉底部呈风车状辐射的细线性增强带蒂线(在 T1 脂肪饱和 C+ 矢状平面上滚动图像时最明显),与扭曲的蒂一致。
一圈液体围绕着息肉,也填充了阴道穹窿。
其他发现:弥漫性肌壁和交界区增厚,高 T1 和 T2 信号强度的微结节灶分散在整个子宫肌层,使其呈现分层外观,子宫内膜/子宫肌层交界处定义消失,提示弥漫性子宫腺肌病。
病例讨论
一例子宫内膜息肉脱垂伴有扭曲蒂并导致梗塞的病例,该病例为围绝经期妇女,同时伴有子宫腺肌病,表现为急性发作的剧烈盆腔疼痛和月经间期出血病史。
子宫内膜息肉是良性的无蒂或带蒂结节,起源于子宫内膜表面,有时会突出到宫颈管中,使其呈现沙漏状外观,如本例所示。
它们多见于中年女性,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临床表现因无症状女性和月经间期或绝经后出血的不孕女性而异。
通常它们是边界清晰的结节,具有与子宫内膜组织相似的多模态成像外观(高回声、低衰减,在几乎所有序列中信号强度与子宫内膜相同),周围有子宫内膜和一圈液体。
关于对比后研究,增强模式可能在相对于子宫内膜的同质性或异质性增强之间变化,但在蒂部扭曲并导致梗塞的情况下,它们很少表现为非增强结节,如本例。
治疗策略包括息肉切除术,然后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排除息肉内可能的子宫内膜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