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屯医学

标题: 结节性甲状腺肿并发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诊治体会(附11例分析) [打印本页]

作者: 大江    时间: 2014-9-27 07:39
标题: 结节性甲状腺肿并发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诊治体会(附11例分析)

       刘东坡 杨植 程德敏

  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AST)是一种少见的甲状腺疾病,成年人AST多继发于结节性甲状腺肿,与多发于儿童的,由梨状窝瘘引起的AST在病因、治疗等多方面均有所不同。作者总结1980年3月至1998年8月收治的11例AST,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80年3月至1998年8月,共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病人2741例,其中11例并发AST,占0.4%,其中男性3例,女性8例,年龄45~81岁,平均67.6岁。1例伴有Ⅱ型糖尿病。

2 临床表现

  10例有5~40年结节性甲状腺肿病史。4例颈部肿痛后10~30天就诊,3例3~7天就诊,4例1~2天就诊。11例病人均有咽部疼痛、发热,不同程度的憋气;3例有喉头水肿,存在比较严重的呼吸困难。5例表现为颈部弥漫性肿胀,指凹性水肿、压痛,其中3例触之有囊性感,波动感不明显;其余6例表现为单发压痛结节,边界不甚清楚。除2例皮肤微红外,无急性化脓性炎症所具有的皮肤红肿。体温38.5~41.2℃,WBC(13.2~21.2)×109/L。均行甲状腺穿刺抽出脓液。10例行B超检查,见甲状腺有单个或多发结节,6例明确诊断为AST。

3 治疗和结果

  确诊后即给予抗生素静脉注射。2例行单纯穿刺抽脓,其中1例2个月后复发,再次手术切除腺叶治愈;3例急诊切开引流;2例择期切开引流;4例经1~4次穿刺抽脓引流后行一侧腺叶部分或全切术,切口甲级愈合。5例引流病人中1例1个月后复发,1例形成瘘,经再次手术切除腺叶治愈。10例做了细菌培养,其中3例无菌生长,2例为溶血性链球菌;沙门菌B组、克雷伯肺炎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伤寒杆菌及流感嗜血杆菌各1例。所有病人均做了病理检查,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并发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全部病人随访0.5~8年无复发。

4 讨论

  目前已证实AST的发生主要与两种因素有关,一是胚胎腮弓闭合不全等先天性畸形,临床上最常见的是梨状窝瘘;二是结节性甲状腺肿后甲状腺的囊性变。上述两种病理改变都破坏了甲状腺的解剖及生理特征,细菌通过邻近器官侵入,通过血液或淋巴播散至甲状腺使其感染。本组有10例病人有长期结节性甲状腺肿病史,甲状腺发生囊肿或钙化时,其周围形成了大量的纤维化,使微血管及淋巴管减少,碘离子浓度下降,细菌侵入囊内容易滞留和繁殖形成感染,年老体弱、糖尿病等免疫功能低下时,更易发生AST。
4.1 诊断
  具有颈部弥漫性肿胀、水肿、疼痛、发热、咽痛、白细胞升高等典型表现者诊断并不困难。本组近半数发病10天以上来我院就诊,其原因是多数(4例)在当地医院以亚急性甲状腺炎治疗。本病的临床表现确实与亚急性甲状腺炎有相似之处,尤其是脓肿局限在囊性变的囊内时,病人均有发热、咽痛、甲状腺肿胀并有压痛,因上述两种疾病的治疗截然不同,引起重视给予鉴别是非常重要的。详细地询问病史,认真地查体是正确诊断的基础,细针穿刺涂片检查是简单准确的诊断方法,本组术前均采取该方法做出诊断,本组B超诊断的准确率60%,但能发现结节、钙化、炎症侵犯的范围以及气管受压等情况,对诊断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资料,可作为首选的辅助检查。由梨状窝瘘引起的AST在手术时应将瘘管高位结扎切除,否则易复发,结节性甲状腺肿后AST应与该病相鉴别。
4.2 治疗
  确诊AST后应立即给予抗生素治疗,以往的文献资料均证实AST的致病菌多为革兰阳性球菌,近期的文献报道阴性杆菌或厌氧菌占有很大比例。本组细菌培养结果与此相似。因此,在抗生素的选用上应兼顾厌氧菌和需氧菌。本组采用青霉素和甲硝唑,疗效比较满意。穿刺抽脓引流可使部分病人痊愈,但易复发。对有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的病人应及时行脓肿切开引流,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颈部弥漫性肿胀的病人行单纯脓肿引流效果较好,不易复发。发生于一叶的脓肿尽可能做腺叶切除,至少应将钙化或囊性变的组织一并切除,否则极易复发或形成瘘道。本组再次手术的病人,感染坏死组织中均有钙化结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穿刺抽脓使脓腔缩小后手术,连同脓腔壁一并切除,是较好的手术方法,能降低手术难度,减少术后复发。本组4例采取了该种方法,无并发症,随访2~3年未见复发。

作者单位:刘东坡(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 067000)
杨植(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 067000)
程德敏(河北省滦平县医院 068250)



    更多相关文档请点击>>分析(5228)诊断(2905)急性(2574)复发(536)体会(1784)AST(15)本组(684)并发(454)甲状(360)病人(2253)            





欢迎光临 珍屯医学 (https://zhentu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