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屯医学

标题: 下睑成形术睑球分离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方式的探讨 [打印本页]

作者: 大江    时间: 2014-9-29 09:23
标题: 下睑成形术睑球分离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方式的探讨

       邓朝东 李芳凤

1 下睑成形术中一旦出现睑球分离的可能原因

1.1 下眼睑皮肤切除过多。这是最常见的原因。术者为了考虑到术后下眼睑皮肤万一切除不够而出现还有部分小皱纹,因此过分夸张地多切除了下眼睑皮肤,在切口缝合时使得下眼睑皮肤张力增高,而把下睑板拉向外下方脱离眼球出现不可恢复的睑球分离。
1.2 下睑板前眼轮匝肌切除过多。由于眼轮匝肌的两端的作力点分别附着在内眦韧带和外眦韧带上,牢牢地护卫着下睑板。当眼轮匝肌肥厚、松弛等原因在切除过多时,使下睑板前失去或减弱了下眼轮匝肌的护卫能力,由于眶内脂肪的重力向前外下作用,加之眼球的运动挤压作用等因素,将会使下睑板朝重力指引方向移位而出现睑球分离。
1.3 下眼轮匝肌在眼外眦韧带的附着点被切断。这种情况见于眼轮匝肌松弛在眼外眦侧切除一段时,两断端对拢缝合结扎处松脱或缝合结扎比较松弛所致。
1.4 术中或术后下眼眶隔内、外出血过多、肿胀、血块机化不完全而出现下眼睑皮肤向外张力被增高,并牵扯下睑缘脱离眼球出现睑球分离。
1.5 下睑成形术中皮肤切口缝合在外眦部的缝合点未缝到外眦韧带上或眶骨膜上,在眶内脂肪和皮肤本身的重力作用下致下眼眶中部皮肤向外下凸出,形成睑球分离。
1.6 皮肤切口上下缘缝合的边距和针距不一致,导致各处缝合线的张力不均等,从而使被缝合处的皮肤移动的距离不均匀而出现个别部位的睑球分离。

2 其处理方法应针对不同的原因而采取不同的方法

2.1 因切除下眼睑皮肤过多所致的睑球分离。首先观察判断睑球的分离程度,对于轻度分离者(睑球分离距离在0.5mm以下)术后加强下眼睑皮肤作向上按摩护理动作,大约在1~2个月可消除睑球分离现象。若分离程度较大者(睑球分离距离在0.5mm以上),可采用自体上眼睑皮片游离移植。方法:测量睑球分离程度的距离,然后精确估算所需要皮肤量的多少,在同侧或对侧上眼睑皮肤的重睑线位置以上测取应去除的多余眼睑皮肤(既要保证所需足够的皮肤量,又要保证重睑的美观)。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后,沿下眼睑原有切口线切开皮肤使下睑板复位,在切口下缘皮下向下作适当分离,然后常规重睑手术,将切取的上眼睑皮肤按下眼睑皮肤切口上下缘之间暴露的缺损形状作适当的修剪,最好修剪成中厚皮片,用5-0丝线间断缝合,伤口外涂抗生素软膏,加压包扎,术后7天拆线。
2.2 因切除下眼轮匝肌过多而致睑球分离者采取同侧或对侧上眼轮匝肌肌片游离移植。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后切开下眼睑原有切口线,并向下分离暴露眼轮匝肌,然后在同侧或对侧的上眼睑的重睑线处切开皮肤并向下分离暴露出上眼轮匝肌,整段整条地取出切口线以下的上眼轮匝肌肌片,然后快速移植到下眼睑暴露的眼轮匝肌部调整肌片长度,并拉紧缝合,使下睑板复位为准。肌片的中段与毗邻的下眼轮匝肌间断缝合即可,再间断缝合下眼睑皮肤切口,常规重睑术操作缝合。
2.3 在下眼轮匝肌松弛于眼外眦部缩短切除时,其断端缝合处应连结缝合牢固,避免松脱而出现眼轮匝肌护卫睑板的能力消失。
2.4 下睑成形术中应着重讲究无创操作,解剖层次结构清楚,止血彻底,可避免出血肿胀而致睑球分离。对术后仍有活动性出血者应重新手术彻底结扎止血。术后常规使用止血芳酸、地塞米松、甘露醇、速尿以减轻肿胀反应,加快消肿。
2.5 下眼睑成形术皮肤缝合时应首先缝好皮肤外眦部这一缝点,将皮肤向后外上方向牵引,缝针应挂在外眦韧带上或眶骨膜上,增加皮肤张力,缓冲眼眶中部皮肤向前外下的重力,从而避免睑球分离。
2.6 下眼睑成形术皮肤缝合时,边距、针距应讲究一致,边距最好控制在0.5mm左右,针距以皮肤整齐对合为原则,不一味地强调缝多少针,拉线的力度要均匀,最好使用5-0丝线,否则出现缝合口处凹凸不平,遇此情况应重新调整缝合,做到边距、针距、拉线力度一致。

作者单位:邓朝东(四川省达川中医学校附属医学整形美容门诊 635000)
李芳凤(四川省达川地区人民医院医学整形中心)



    更多相关文档请点击>>探讨(1409)皮肤(852)术后(2877)过多(18)方式(194)切除(1094)分离(328)处理(747)出现(612)缝合(246)            





欢迎光临 珍屯医学 (https://zhentu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