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wis X抗原为表达于90%膀胱肿瘤细胞和极少量正常上皮伞形细胞的蛋白甙脂类细胞表面分化抗原。Golijamin等〔23〕用P12单抗检测两连续尿样的Lewis X抗原,敏感性达97.0%,特异性85.5%。与细胞学检查联合检测敏感性达100%。
Pode等〔24〕对排泄尿脱落细胞中的Lewis X抗原进行免疫染色检测,以5%抗原阳性为阈值,单尿样总体敏感性为79.8%,特异性86.4%。原位癌中敏感性达100%。两连续尿样总体敏感性为95.1%,仅在少量浅表、低级癌中有假阳性。
4 核酸水平检测
4.1 端粒酶
端粒为人染色体末端的重复DNA序列,有稳定DNA末端等作用。正常情况下DNA复制过程中存在着末端复制难题,即染色体3′端端粒所在的一小段序列因不能复制而不断丢失,当不断复制和分化使端粒缩短至一定长度时会使细胞衰亡。此机制决定细胞寿命。但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增高,能以自身RNA为模板逆转录从头合成端粒,使染色体形态趋于稳定而越过M2期,获得永生而成为肿瘤细胞。目前测定端粒酶活性的较有价值的方法有3种:①端粒重复扩增法(telomeric repeat amplification protocol,TRAP ):简便、定性;②延伸PCR法(stretch PCR assay ):定量、需24 h;③杂交保护分析法(hybridization protection assay,HPA):定量、仅需1 h。端粒酶检测标本应保持新鲜且混血少,以防RNA降解、端粒酶失活。
Ramakumar等〔8〕对端粒酶、自排尿细胞学、BTA stat、NMP22、FDP、化学荧光血红蛋白试纸、传统血红蛋白试纸进行了比较研究。端粒酶检测兼具高敏感性(70.0%)和高特异性(99.0%)。其他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尿细胞学44.0%和95.0%,BTA stat 74.0%和73.0%,NMP 22 53.0%和60.0%,FDP 52.0%和90.0%。在各级别、期别肿瘤中端粒酶敏感性分别为91.0%(Tis)、76.0%(Ta)、71.0%(T2/T3);56.0%(G1)、85.0%(G2)、85.0%(G3);复发肿瘤中为66.0%。故作者认为在G1和Ta中端粒酶为最强检测手段,在原位癌中尤为有用。
Yokota等〔25〕应用HPA法检测自排尿脱落细胞的端粒酶活性,敏感性为63.4%,特异性91.3%,认为可用于检测低级别癌。
端粒酶复合体含3个亚单位,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为其活性决定单位。Ito 等〔26〕用RT-PCR 测定尿沉渣中hTERT的mRNA,膀胱肿瘤患者中80%有此mRNA表达,而26位正常对照者均无表达。
4.2染色体异常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 )
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染色体异常包括数目异常如+7、+8、±9、-Y和结构异常如i(5p)、del(9q)等。荧光原位杂交将荧光素或生物素或地高辛等标记的寡聚核苷酸探针与标本的核酸杂交,从而显示染色体数目与结构异常。探针主要包括 4种:着丝粒探针、端粒探针、全染色体特异性探针、单基因探针。比较基因组杂交(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ion,CGH) 和多色多靶 FISH 的出现,使原位杂交技术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Junker等〔27〕用针对染色体 7、8、9、12 的着丝粒探针分析了膀胱肿瘤患者的44 份尿液和67份膀胱冲洗液,并与传统尿细胞学作比较。FISH 敏感性分别为68.5%和63.0%,传统细胞学为50.0%和77.3%。且在分期>PTa时,FISH具高敏感性和高特异性。
Pycha等〔28〕用FISH对组织学已证实的59例(非血吸虫性)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进行检测,7、9、17号染色体异常阳性率分别为93.2%、60.9%、84.7%。因此FISH可能在膀胱癌诊断中具重要价值。
4.3 微卫星DNA序列(microsatellite DNA sequence)检测
微卫星DNA又称短串联重复(short tandem repeat,STR ),其长度多态性可作为一种新的DNA 标记系统。测定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I)和杂合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可作为膀胱癌诊断的一种方法。Mourah等〔29〕进行微卫星DNA序列检测,发现其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3.0%和100%,认为可作为膀胱癌的诊断和筛查方法。
Steiner等〔30〕报道,微卫星 DNA 序列检测诊断出11例患者中的10例及预测出2例 4~5个月后的复发患者,而10例未复发患者均为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