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屯医学

标题: 死亡焦虑 - 死亡意识对我们的思想,感受和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 [打印本页]

作者: 大江    时间: 2018-5-19 08:01
标题: 死亡焦虑 - 死亡意识对我们的思想,感受和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
虽然很大程度上是无意识的,但我们有限存在的意识,即我们都必须死亡的事实,对我们的思想,感受和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 与预期生命结束相关的恐惧和情绪痛苦是如此痛苦,以至于我们必须保护自己。

人们很难容忍直接面对他们的死亡率,因此他们压制死亡和死亡的完全实现,并发展各种防御措施来抑制被抑制的物质。 正如存在主义心理学家维克多弗洛里安和马里奥米库林塞尔(Mario Mikulincer,2004)所正确地指出的那样,“由于意识到自己的死亡而产生的瘫痪性恐怖导致了对死亡意识的拒绝和对与死亡有关的思想的压制”。

大多数人会说他们很少考虑死亡。 然而,在无意识的层面上,认识到我们最终的死亡会引起死亡焦虑的感觉,这会影响我们生活的重要方面并激励我们的许多行为。 恐怖管理理论(TMT)研究人员的实证研究表明,当他们的死亡显着被实验引起时,人们改变他们的行为反应并增加他们对特定防御机制的依赖。

在一个实验中,在受试者被暗示“死亡”这个词之后,他们更强烈地赞同他们自己的族群或国家的世界观,同时,他们诋毁了世界观与他们自己的世界观不同的其他团体的成员。 (Solomon等,2015)。 另一方面,接触“死亡”这个词的法官比对照组的法官判处更多的惩罚性刑罚,他们没有受到处罚。 如果在实验环境中引入的单个词“死亡”可以对受试者的态度和行为产生重大变化,人们只能想象现实世界中无数事件的强大影响,这些事件提醒人们他们的死亡率。

孩子的死亡意识

一般而言,随着儿童成长,死亡的概念和有限存在的实现逐渐演变。 年幼的孩子,有些早在两岁时就会意识到死亡的事实 - 例如,当宠物去世或当他们知道亲属或亲密朋友的逝世。 在三到六岁之间,儿童意识到他们的母亲和父亲容易死亡(Kastenbaum,2000)。 最终,孩子们意识到他们实际上无法维持自己的生活。

在这一点上,他们原本认为是永久性的世界颠倒了。 他们必须死去的曙光意识和随后的恐惧是不能容忍的,并且必然受到压制。 无论这种发现何时发生,它都有效地摧毁了孩子的自给自足的幻觉。 尽管设立了防御措施来阻止意识中的死亡意识,但是儿童的恐惧却完全保留在无意识中。 此后,受到抑制的死亡恐惧继续对发展中儿童以及后来的成年人的个人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死亡焦虑对个体的影响

当他们的死亡焦虑被激发时,人们往往会以对自己有害的方式变得越来越防守,而且往往对其他人也是如此。 尽管他们最初可能会更积极地回应生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人通常会退缩到更加坚定的姿势。 当他们否认死亡以保护自己时,他们会失去视野,重视他们生活中的微不足道的问题,同时忽视其他相关和有意义的影响。 许多人倾向于过生活,就好像他们永远不会死,并且能够承担浪费他们最有价值的经历。

对死亡的防御性反应会对个人产生士气低落的影响。 可悲的是,许多人最终失去了对生活的精神和兴奋。 他们逐渐变得更加僵硬和控制,从而缩小了他们的经验范围。 他们开始对自己和他人开玩笑或仇恨的态度,放弃曾经激励他们的兴趣,并逐渐减少对生活的快乐和沮丧以及徒劳。

大多数人拥抱宗教教条以维持来世的希望或承诺。 事实上,对宗教的信仰代表了最强有力的否认死亡。 一些人过度智力化死亡主题,采取更加哲学的立场,让自己脱离感觉自己的死亡。 其他人找到另一种解决方案:他们相信有人会最终拯救他们 - 一个关系伙伴,一位古茹或者一位政治人物。

一些防止死亡焦虑的防御措施具有有益的副作用; 例如,通过艺术,文学和科学中的创造性作品而生活的想象力所促成的象征性的不朽。 寻求对家庭,朋友和广大民众的持久意义,并试图留下积极的遗产通常具有良好的效果。 其他防御措施,例如通过自己的孩子生活,通常会产生负面影响。 许多孩子因父母努力使自己成为自己的副本而受苦。

个人防止死亡焦虑

任何负面事件或死亡提示,例如疾病,拒绝,事故或悲剧,都可能引发死亡焦虑感,进而可能导致特定的,特异性的防御。 这些防御措施不是独立的实体,而是为了清楚起见在此分类。

否认:否认个人有限存在的现实是防止死亡焦虑的主要防御措施。 它表现为两种形式:追求字面不朽和象征性的不朽。 在宗教或宗教信仰中寻求直接的不朽,并且是否定人类死于其他物种这一明显的科学结论的关键防御,并且没有来世的证据。 一神教的宗教信仰以及一些泛神论或一元论的精神传统为他们的追随者提供了创世神话和死后生命的版本,从而减轻了由不可知事件造成的死亡焦虑。 通过自己的创造性生产,对事业的投入和对自己的孩子的生活,寻求象征性的不朽。 然而,在后一种情况下,如果孩子采用父母的文化世界观或宗教信仰,孩子只能缓解或缓解父母的死亡焦虑。

虚荣 - 特殊与魔幻思维:虚荣是个人夸大对自我的正面看法,用以补偿不足和自卑感。 它代表了孩子在灵魂中生存的想象中的无敌,无所不能和无懈可击的残余。 在压力大的时候,或者当人们痛苦地意识到自身的物质性和生命的无常性时,它就充当了生存机制。 它表达了普遍的信念:死亡发生在别人身上,而不是自己。 这种特殊的感觉使得人们能够免于等待“普通”人类的命运。

权力和财富的积累:在商业,政治和组织生活中,积累力量和财富的动力往往是由权力和财富等同于无敌的错误信念所驱动的。 人们通过企图控制他人并取得财务成功来防御死亡恐惧。 尽管这些方法可以暂时缓解有意识的死亡恐惧,但同样的恐惧仍然存在于无意识的层面上,并且实际上随着个体集体力量的增强而增加。

自我培育:上瘾的行为和药物滥用支持一个人的无所不能的感觉,并有助于伪自立的自立态度。 人们使用越来越复杂的自我养护习惯来缓解情绪上的痛苦和焦虑。 事实上,美国目前患有处方药和阿片类药物问题,因为个人正在努力消除其存在的痛苦,并使自己麻木于死亡的幽灵。

专注于伪问题:大多数人似乎不能容忍简单而令人满意的生活,并倾向于用情节剧和伪问题占据他们的头脑,同时关闭生活中真实问题的感觉。 他们经常对愤怒,恐惧和恐慌等简单的日常事件作出巨大反应。 虽然对这些不那么有意义的担忧感到忧心忡忡,但却似乎对死亡恐惧毫无抵抗力。

成瘾的情侣债券:通过延续自限性幻想债券的形成来抵御死亡焦虑的破坏性影响尚未得到充分认识。 总是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临床医生的一件事情是,人们似乎想要让身体虚弱,传统形式的安全,安全和“团结”,但却拒绝与亲人真正亲密的关系。 个人倾向于在他们目前的关系中重温儿童早期的创伤,同时保持幻想,他们可以通过与另一个人合并来逃避死亡。

夫妻往往在相互作用中表现出相互作用(主导/顺从,父母/孩子等)。 两人都参与这种有害的勾结,并发现很难脱身,因为极化的模式提供了安全和整体的幻觉,并最终有助于在无意识水平上的不朽感。 在结合中,他们放弃了他们独特的观点,自我意识,并逐渐限制他们的生活。

在描述融合功能如何减轻死亡焦虑的幻想时,TMT研究人员Hart和Goldenberg(2008)断言:“现代时代似乎迎来了浪漫爱情的灵性,一种明确的与人类依恋相关的解决方案与其他人融合。 现代心理动力学研究表明,人们可以用浪漫关系来保护自己免于死亡恐惧“(第107-108页)。

渐进式自我否定和微型自杀:对死亡焦虑的特别阴险的防御是我称之为微型自杀的一种防御措施:每天使用小型“自杀”来控制死亡。 “正常”人的普遍倾向或多或少具有自我毁灭性,并不是由于死亡本能; 相反,它代表了对抗死亡恐惧的强大防御。 通过从个人追求和目标导向活动中撤回感受和积极的能量,个人减少他们对通过死亡预期的自我丧失的脆弱性。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人们通过提前自封,几乎没有注意到从生到死的过渡。

应对死亡焦虑的方法

因为对死亡难题没有最终的解决方案,所以当存在的恐惧浮出水面时,人们最好花时间面对死亡的现实,识别和表达伴随着的恐惧,悲伤和愤怒的情绪,并找到沟通的方式 他们对待他人的态度和想法。 我的同事和我建议,在允许自由流动情感的同时与朋友或同事谈论死亡焦虑可能特别有帮助。 尽管如此,这可能很难或很难找到,因为很多人不能容忍这个问题。 幸运的是,有可能在心理学和哲学课程,有组织的研讨会和研讨会以及个人和小组心理治疗课程中解决这个问题。

随着人们对生与死的孤独与生存问题的意识的增强,思考存在的本质困境与神秘,面对其情感痛苦,他们一般会对他人的感受与幸福发展得更加深入,更持久地尊重。 这些情绪被转化为对其他走过他们路的人的善意,敏感和同情。 当我们质疑我们对死亡焦虑的防御性反应时,我们能够更好地平静地面对死亡,感受更多的自觉,生活在当下,体验存在的喜悦和痛苦,而不用幻觉和幻想。 在变得更加开放和脆弱时,我们能够更充分地拥抱爱情和生活。

参考:

Florian, V., & Mikulincer, M. (2004). A multifaceted perspective on the existential meanings, manifestations, and consequences of the fear of personal death. In J. Greenberg, S. L. Koole, & T. Pyszczynski (Eds.), Handbook of experimental existential psychology (pp. 54—70). New York: Guilford.

Hart, J., & Goldenberg, J. L. (2008). A terror management perspective on spirituality and the problem of the body. In A. Tomer, G. T. Eliason, & P. T. P. Wong (Eds.), Existential and spiritual issues in death attitudes (pp. 91—113). New York: Lawrence Erlbaum.

Kastenbaum, R. (2000). The psychology of death (3rd ed.). New York: Springer.

Solomon, S., Greenberg, J., & Pyszczynski, T. A. (2015). The worm at the core: On the role of death in life. New York: Random House.




欢迎光临 珍屯医学 (https://zhentu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