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屯医学

标题: 心理现象:生日效应(Birthday problem) [打印本页]

作者: 大江    时间: 2018-11-28 00:31
标题: 心理现象:生日效应(Birthday problem)
生日效应(有时被称为生日劫难,特别是在特指自杀时)是一种统计现象,其中个人的死亡可能性在其生日或接近生日时增加。在英格兰和威尔士,瑞士,乌克兰和美国的一般人群以及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球员等较小人群的研究中已经看到了生日效应。研究并不总是表现出这种效应;一些研究发现,男性和女性的死亡率在生日前夕有所不同,而其他人则没有发现明显的性别影响。建议的效果机制包括饮酒,与生日有关的心理压力,自杀风险增加,试图坚持到生日的绝症患者,死亡率突然增加,或导致身体每年减弱的生理周期。还有人认为它可能是一个统计工件,可能是报告异常的结果,但生命效应也出现在控制已知报告异常的研究中。

目录
1 研究
2 可能的解释
2.1 外部原因
2.2 心身和心理
2.3 生理
2.4 统计学
3 参考

研究

[attach]5701[/attach]
Gabby Hartnett是他生日那天死于MLB球员的统计数据之一。
随着可以轻松处理大型数据集的统计软件的引入,已经开展了一些州或全国范围的研究,以调查生日是否对死亡率有任何影响。第一项大规模研究使用了1969年至1990年间死亡的2,745,149名加利福尼亚人的记录。在纠正了死亡,选择性手术和2月29日出生的人等混杂因素后,本周死亡人数显着增加。在个人的男性生日之前,以及女性生日后的一周 - 在这两种情况下,死亡率在生日那天没有达到峰值,而是接近它。这种效果在年龄和种族群体中是一致的。

在12,275,033名瑞士人中进行的类似研究发现,实际生日的死亡率最高(比预期值高17%),80岁以上人群的死亡率最高;另一项关于瑞士数据的研究发现,这一数字超出了13.8%,能够将其与特定原因联系起来:心脏病发作和中风(女性占主导地位),自杀和事故(男性占主导地位),以及癌症死亡人数增加。在1998年至2011年期间死亡的2500万美国人中,超过预期的人数比他们的生日死亡人数多6.7%,其效果在周末和年轻人中最为明显 - 在20至29岁之间,超过25%。在基辅人口中发现了更大的过剩,1990年至2000年期间,生日男性死亡人数比预期的多44.4%,女性死亡率比预期高36.2%。较小的传记研究也显示了亚人群中的生日效应,例如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MLB)球员和美国历史百科全书中的参赛者。

仅关注自杀死亡,大型研究已经发现丹麦和匈牙利生日或生日后自杀高峰的证据,但巴伐利亚或台湾没有。

然而,其他研究尚未发现这种相关性。一项使用丹麦和奥地利人口(在此期间总共有2,052,680人死亡)的研究发现,虽然人们的寿命往往与他们的出生月相关,但没有一致的生日效应,秋天或冬天出生的人是更有可能在他们生日后的几个月内死去。一项关于1995年至2009年德国所有癌症死亡的研究发现没有生日效应的证据,尽管确实发现了相关的圣诞效应。 Leonard Zusne的一项小型研究发现男性和女性同龄人的生日效应,女性更有可能在生日前立即死亡,而男性更容易在之后立即死亡,但是当平均在一起时,人群中没有生日效应。整个。英格兰和威尔士的死亡率数据研究也是如此,其中每个亚组(男性和女性,未婚,已婚,离婚和丧偶)的生日效应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人群中未见为整个。

可能的解释
外部原因
生日庆祝活动通常与酒精消费量的大幅增加有关。暴饮暴食会增加个人因酒精中毒,意外事故和酒后驾车而死亡的风险,以及加剧现有疾病和增加自杀风险。在饮酒年龄为21岁的美国,21岁生日和紧随其后的一天死亡率非常高,几乎完全归因于事故的增加。

心身和心理

提出了两种相互矛盾的解释,即依赖于心身效应。一方面,生日提供了一个固定的日期来关注,允许绝症患者坚持直到白天。另一方面,生日也会提醒个人死亡率,并提供一个回顾生活的机会。根据恐怖管理理论,这会导致压力加速死亡。男女之间以及越来越不成功的棒球运动员之间的死亡率分布不均衡表明两者都可能在生日效应中发挥作用:关注公共生活领域的人(例如,职业驱动的人或职业运动员)可能会被提醒他们的辉煌岁月已过去,而那些在私人领域生活得更多的人(如留在家中的父母和业余体育运动员)更了解他们将在死亡中失去的东西并试图抓住上。相关的是“破碎的承诺效应”,即遭受自杀意念的人将等到生日或其他重大事件,看看他们的情况是否会改善。

心身/心理模型也可以解释圣诞节假期期间癌症死亡人数的类似增加并得到这些似乎依赖于文化的事实的支持 - 犹太人社区中存在逾越节效应(其移动)与节日本身一起),以及中国人的中秋节效应。

生理
有人提出,与24小时的昼夜节律一样,身体也有一年一度的“周期性”生物节律。 Vaiserman等。他们认为,出生时的气候条件会成为触发内部压力并增加死亡机会的时代精神。

统计
在处理死亡证明时,可能会混淆出生日期和死亡日期,这会增加证明其重合的证书的明显数量。 此外,如果确切日期未知,则该月的第1天和第15天通常用作占位符。 这些将导致在这些日期记录的出生和死亡人数过多。 然而,研究还发现前后几天(不太可能由数据处理异常引起)死亡率的变化,这表明单独的统计假象无法解释生日效应。

参考
Anderson, M (1975). "Relationship between month of birth and month of death in the elderly". British Journal of Preventive & Social Medicine. 29 (3): 151–156. PMC 478908. PMID 1191883.
Bovet, J; Spagnoli, J; Sudan, C (1997). "[Mortality and birthdays]". Sozial-und Praventivmedizin (in French). 42 (3): 151–161. PMID 9334087.
Ajdacic-Gross, Vladeta; et al. (2012). "Death has a preference for birthdays—an analysis of death time series". Annals of Epidemiology. 22 (8): 603–606. doi:10.1016/j.annepidem.2012.04.016. PMID 22658822.
Vaiserman, Alexander; Grigoryev, Pavel; Belaya, Irina; Voitenko, Vladimir (2003). "Variation of mortality rate during the individual annual cycle". Biogerontology. 4 (4): 221–225. doi:10.1023/A:1025168932058.
Phillips, David; Van Voorhees, Camilla; Ruth, Todd (1992). "The Birthday: Lifeline or Deadline?". Psychosomatic Medicine. 54 (5): 532–542. CiteSeerX 10.1.1.103.5726. doi:10.1097/00006842-199209000-00001.
Peña, Pablo (2015). "A not so happy day after all: Excess death rates on birthdays in the U.S".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126: 59–66. doi:10.1016/j.socscimed.2014.12.014. PMID 25528555.
Abel, Ernest; Kruger, Michael (2009). "Mortality Salience of Birthdays on Day of Death in the Major Leagues". Death Studies. 33 (2): 175–184. doi:10.1080/07481180802138936. PMID 19143110.
Doblhammer, Gabrielle (1999). "Longevity and month of birth: Evidence from Austria and Denmark". Demographic Research. 1 (3). doi:10.4054/DemRes.1999.1.3.
Medenwald, Daniel; Kuss, Oliver (2014). "Deaths and major biographical events: a study of all cancer deaths in Germany from 1995 to 2009". BMJ Open. 4 (4): e004423. doi:10.1136/bmjopen-2013-004423. PMC 3987729. PMID 24694623.
Jessen, Gert; Jensen, Børge (1999). "Postponed Suicide Death? Suicides around Birthdays and Major Public Holidays". Suicide and Life-Threatening Behavior. 29 (3): 272–283. doi:10.1111/j.1943-278X.1999.tb00302.x (inactive 2018-11-22).
Zonda, Tamás; Bozsonyi, Károly; Veres, Előd; Kmetty, Zoltán (2010). "The Effect of Birthday on the Fluctuation of Suicides in Hungary (1970–2002)" (PDF). Review of Sociology. 20 (2): 96–105.
Reulbach, Udo; Biermann, Teresa; Markovic, Katrin; Kornhuber, Johannes; Bleich, Stefan (2007). "The myth of the birthday blues: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about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birthday and suicide". Comprehensive Psychiatry. 48 (6): 554–557. doi:10.1016/j.comppsych.2007.06.006. PMID 17954141.
Zusne, Leonard (1987). "Some Factors Affecting the Birthday-Deathday Phenomenon". Omega: Journal of Death and Dying. 17 (1): 9–26. doi:10.2190/RR4D-4W0L-5QAK-X4YX.
Carpenter, Christopher; Dobkin, Carlos (1 January 2009). "The Effect of Alcohol Consumption on Mortality: 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Evidence from the Minimum Drinking Age". 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Applied Economics. 1 (1)): 164–182. doi:10.1257/app.1.1.164. PMC 2846371. PMID 20351794.
Carpenter, Christopher; Dobkin, Carlos (1 January 2009). "The Effect of Alcohol Consumption on Mortality: Regression Discontinuity Evidence from the Minimum Drinking Age (Web Appendix A and B)" (PDF). 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Applied Economics.
Blakeslee, Sandra (22 September 1992). "Birthdays: a Matter Of Life and Death". New York Times. Retrieved 7 April 2016.
Abel, Ernest; Kruger, Michael (2006). "Heaping in Anniversary Reaction Studies: A Cautionary Note". Omega: Journal of Death and Dying. 54 (1): 59–65. doi:10.2190/V752-6773-1KMW-3334.




欢迎光临 珍屯医学 (https://zhentu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