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屯医学

标题: 隐喻思维 [打印本页]

作者: 大江    时间: 2019-8-25 00:01
标题: 隐喻思维
隐喻逃离了感官世界,将我们的思想延伸到无形的世界。

来源: Joseph E. Baker/Library of Congress 1865.B1675, no. 3 (A size) [P&P]

在信息超载的时代,浏览新闻通常是人们在从他们的眼睛中擦拭睡眠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数字原生文件滚动浏览源。较慢的移动倒咖啡和打开笔记本电脑。在一个小时之内,甚至大多数Luddites[反对新技术(或新工作方法)的人]都展开了纸质报纸。

因此,开始每日泛滥的隐喻。

你的八年级英语老师可能已经教过隐喻比较两个表面不同的领域。这个定义不足以捕捉这种语言转义的广度和价值。隐喻有许多伪装抽象动词,精炼形容词,修饰名词。甚至介词(特别是介词)都会进入游戏(当你处于心情,泡菜或咕噜声中时,你会占用什么容器?)。

显式比较更多是例外而不是规则。从广义上讲,隐喻使用上下文来突出一个词的抽象意义,同时隐藏其不相关的具体特征。尽管他们与小说家和诗人有关,但我们一直都在使用隐喻。

如果比喻如此常见,我们为什么不注意它们呢?为什么我们这么依赖它们呢?

隐喻在我们的雷达下飞行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数隐喻表达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熟悉程度会改变我们对它们的理解。单词通常是多义的 - 具有许多相关含义 - 但我们根据我们遇到它们的上下文毫不费力地解决它们的适当意义。

例如,只要一个人熟悉猎豹和人类,他们就会毫不费力地理解“跑”表示一种哺乳动物与另一种哺乳动物的不同运动形式,而冰箱运行时根本没有运动。通过反复曝光,隐喻感被传统化和理解为任何其他。

新创造的比喻更为突出,因为它需要不同的认知工作才能得出其意义。听众必须迅速确定隐喻扩展词的哪些语义特征与语境相关,并忽略那些不具有语义特征的语义特征。

明天的头条新闻宣称,“富人们在经济衰退中徘徊不前”,高效的读者会暂停他们与四足动物的通常联系。动词的特殊代理人(富人)会发出反对这种习惯性承诺的信号,随后的对象(经济衰退)会进一步限制动词的相关特征,限制其解释意味着1%的随意轻松而不是实际的步态。对于不太熟悉的人来说,应用这些上下文约束可能需要更多努力。

我们的实验室和其他人已经发现,新颖隐喻所强加的特征选择过程增加了对双侧前额叶皮层中大脑左侧语言网络和语义控制区域的需求。认知和神经处理的这种转变被称为“隐喻的职业生涯。”我们每天遇到的大多数隐喻都是长期的,敬业的员工,非常可靠,我们认为他们有意义的工作是理所当然的。

如果熟悉的比喻不再引起我们的注意,而新颖的比喻会对它产生影响,那么为什么我们经常使用它们呢?因为他们巧妙地执行各种工作。隐喻是有用的教学设备,使用熟悉的领域来解释复杂或新的(例如,技术,科学概念,幼儿看到的一切)。

它们可以构成我们的思想和态度。当患有癌症是一场战斗时,最终的赢家和输家都会参与其中;当它是一个旅程,挑战和变化。恰当的比喻也可以是用于传达信息的吸引人的紧凑车辆。您可以清楚地表达技术级联,以支撑我们过热行星温度升高2摄氏度的灾难性失控后果。或者,你可以说出临界点。

一些隐喻既有审美功能,又有认知功能。当然,在文学和诗歌中,作家们用它们创造性地表达思想,激发共鸣,并通过意象参与其中。审美的考虑也适用于日常语言和文本。如果运用得当,隐喻可能比陈腐的字面表达、尖锐的细微差别和语调更能抓住注意力(哪一种方式更能描述坠入爱河时令人头晕目眩、头脑发昏的兴奋感——兴奋还是陶醉?)

最有力的是,隐喻使我们能够思考和交流抽象的和主观的经验。文字语言与感官世界紧密相连。隐喻扩展了我们的推理,包含了无形的东西——人类经验的哲学、情感和精神层面。它们丰富了思维,拓展了想象力,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理解。

隐喻的实用性和使用频率掩盖了它的认知复杂性。隐喻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掌握的最后一种语言技能。这样一个灵活的认知工具需要许多神经子系统(工作记忆、语义知识、推理、心智理论)的参与。

这种神经活动的体液协调可能是由前额皮质介导的,前额皮质是大脑中最后成熟的区域之一,也是最早显示出与年龄有关的萎缩的区域。在我们自己的研究中,我们发现老年人发现隐喻比紧密匹配的字面句子更难理解,但年轻人没有表现出这种差异。

我们还发现,在左半球局灶性脑损伤患者中,文字和隐喻能力之间的差距扩大。传统的比喻性语言的神经模型并没有预测到在这一人群中会出现理解隐喻的不成比例或选择性困难,但这种模式与其他非典型人群(精神分裂症、自闭症谱系障碍、阿尔茨海默病)的比喻性障碍相呼应。它们对社会互动和推理能力的影响尚不清楚,这也是未来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隐喻思维的能力似乎是我们大脑独特的抽象和灵活本性的核心,也特别容易受到神经损伤和疾病的影响。语言和生活中一样,有时候对我们来说最珍贵的东西是最难欣赏的。

参考:
Bowdle, B. F., & Gentner, D. (2005). The career of metaphor. Psychological review, 112(1), 193-216. http://dx.doi.org/10.1037/0033-295X.112.1.193

Cardillo, E. R., McQuire, M., & Chatterjee, A. (2018). Selective Metaphor Impairments After Left, Not Right, Hemisphere Injury.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9, 2308. https://doi.org/10.3389/fpsyg.2018.02308

Jamrozik, A., McQuire, M., Cardillo, E. R., & Chatterjee, A. (2016). Metaphor: Bridging embodiment to abstraction. Psychonomic bulletin & review, 23(4), 1080-1089. https://doi.org/10.3758/s13423-015-0861-0




欢迎光临 珍屯医学 (https://zhentun.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