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庆坤
[摘 要] 目的:研究单侧唇裂患者治疗年龄的选定,比较下三角瓣法和旋转推进法的应用特点,以期指导临床术式的选择。 方法:用三角瓣法修补单侧唇裂131例;用旋转推进法修补37例,并进行临床比较。 结果:下三角瓣法设计简单,能使上唇保持动态的平衡;旋转推进法使上唇下部向前翘起较自然。 结论:旋转推进法的设计更符合对唇裂修复的生理性原则,而下三角瓣法设计简单,并认为这两种方法能长期并存却不能相互取代。
[关键词] 单侧唇裂 下三角瓣 旋转推进法
[中图分类号]R782.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00)06-0466-02
THE CHOICE OF METHOD AND AGE OF REPAIRING
UNILATERAL CLEFT LIP PATIENTS
LIU Qing-kun
(Department of stomatology,PuYang city Hospital,He Nan province PuYang 457000)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age of repairing unilateral cleft lip patients,and comparing Tennison 's method with Millard's to guide the choice of clinic. Methods:To compare Tennison 's method(to repair 131 cases)with Millard's(37cases)in clinic. Results:It is easy to be devised and remains moving balance for Tennison 's method.It is normal to raise the lower of upper lip to the front for Millard's. Conclusion:The device of Millard's method conforms to the requirement of reconstructing the lip on the physiological aspect,but Tennison's method is simple.Anyone of two methods could be used for ever.
[Key words] Unilateral cleft lip Tennison's method Millard's method
我科自1983年至1999年4月共收治单侧唇裂患儿168例,采用了不同的术式进行修复,现分析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68例患者中,男104例,女64例,男女之比为1.625:1;最小年龄5个月,最大年龄14岁,其中5个月~9个月113例,1岁至2.5岁者41例;左侧107例,右侧61例;Ⅲ度59例,Ⅱ度84例,Ⅰ度25例。
2 手术操作
2.1 手术年龄及麻醉方法 我们把年龄限制在五个月以上施行手术。所有患者均采用氯胺酮加眶下神经阻滞麻醉,根据临床观察,该方法效果良好。
2.2 修复方法 本组患者中有131例采用下三角瓣法(即Tennison法),37例施行了旋转推进法(即Millard法)。并在修复唇裂的同时矫正鼻畸形。使用下三角瓣法时,点5和点8向下移时,可使唇峰点的旋转向下;相反,如点5和点8向上时则可控制裂隙侧唇峰点的下移,其他点与常规定点方式相同,如图1。
图1 Tennison法(下三角瓣法)
术中尽量保存上唇组织,对上唇肌纤维进行功能性重建,使口轮匝肌对位缝合。同时,术中尽量减少对软组织的潜行剥离,以减少瘢痕的形成。该方法适合于前唇发育较好、唇珠和唇缘弓明显的单侧唇裂患者。
使用旋转推进法时,如将点5和点8向下移时可最大限度的使裂隙侧唇峰点旋转下降;向反,如将点5和点8向下移时,则可控制裂隙侧唇峰点的下降距离,其他点与常规定点相同,如图2。
图2 Millard法(旋转推进法)
3 术后护理及结果
除全身抗炎、增加营养外,主要是暴露创口,保持创口清洁。术毕即用红霉素眼膏涂沫于创口,次日用4%硼酸酒精拭擦创口。如有结痂时用3%双氧水交替拭擦,每日2~3次,术后唇弓减张固定,7天拆线。所有病例术后基本达一定美学效果,如图3。
图3 典型病例治疗前后
4 讨论
通过对本组病例的临床分析,在五个月以上行手术安全系数较大,此时患儿已经能适应外界环境,危险性相对缩小,但是术后上唇功能的恢复和外形较3~6个月施行手术者略差。
对于唇裂的修复,尽管国内外学者试图寻找一种尽善尽美的手术方法,以期最大限度的恢复患者的正常容貌与唇腭功能,但都离不开Millard和Tennison两种术式的基本原理。Millard术式虽设计复杂、切口过长,但切口形式更为合理而隐蔽,且利于上唇组织向裂隙侧移动,也有助于患侧鼻小柱和鼻翼畸形的矫正,术后上唇下部向前翘;但该方法的缺陷在于裂隙侧唇峰点旋转下降距离有限。Tennison法设计简单,定点特点是使裂隙侧唇峰下降,达到与健侧对称的目的,但切口破坏了人中嵴的形态,不利于对鼻畸形和鼻小柱偏斜的矫正,不过能使两侧口轮匝肌纤维基本上一致,运动时能保持动态的平衡,使用此法修复唇裂时,在上唇所做的水平切口集中在上唇的下部,故术中使两侧唇下部组织向裂隙移动的幅度相对于在使用Millard法时对同一部位组织的移动要大。相反在使用旋转推进法中所在的唇部水平状切口集中在唇上方,故术中两侧唇上部组织向裂隙移动程度又相对于在同一部位上使用下三角瓣时要大〔2〕。
编辑/张惠娟
刘庆坤 男,1964年生,1997年毕业于河南新乡医学院医疗系。现为濮阳市人民医院口腔科主治医师。已发表论文十篇,获市科研成果二等奖一项,副主编专著一部。
刘庆坤(濮阳市人民医院口腔科 河南 濮阳457000)
[参考文献]
1,宋儒耀.唇裂与腭裂的修复,第三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
2,邓典智,王洪涛.常用的两种单侧唇裂修复方法的对比研究[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1994:4(3);127
更多相关文档请点击>>手术(4173)推进(43)方法(1894)三(4)Millard(6)旋转(54)年龄(202)修复(554)选择(25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