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作者:大江 | 时间:2019-6-1 00:00:12 | 阅读:776| 显示全部楼层
视频:↓  2分钟神经科学_下丘脑和垂体腺
https://cache.tv.qq.com/qqplayerout.swf?vid=r08761gl9le

在脊椎动物解剖学中,脑垂体或垂体是一种豌豆大小的内分泌腺体,人体重0.5克(0.018盎司)。它是大脑底部下丘脑底部的突出物。垂体位于中颅窝中央的蝶骨的垂体窝上,周围是由硬膜褶皱(膈肌)覆盖的小骨腔(蝶鞍)。[2]垂体前叶(或腺垂体)是腺体的叶,其调节若干生理过程(包括压力,生长,繁殖和哺乳)。中间叶合成并分泌黑素细胞刺激素。垂体后叶(或神经垂体)是腺体的一个叶,通过称为垂体柄(也称为漏斗状梗或漏斗)的小管通过中位隆起与下丘脑功能性连接。

从脑垂体分泌的激素有助于控制生长,血压,能量管理,性器官,甲状腺和新陈代谢的所有功能,以及怀孕,分娩,母乳喂养,肾脏水/盐浓度,温度调节的一些方面。和缓解疼痛

Located at the base of the brain, the pituitary gland is protected by a bony str.png
脑垂体位于大脑的底部,受到称为蝶骨的骨结构的保护。

Median sagittal through the hypophysis of an adult monkey. Semidiagrammatic..png
通过成年猴子的垂体的正中矢状面。半图解。

视频:↓  脑垂体(Hypophysis cerebri)发育和先天性异常的解释。
https://cache.tv.qq.com/qqplayerout.swf?vid=e0878iq9ja2

Location of the human hypothalamus..jpg
人类下丘脑的位置。

The Hypothalamus-Pituitary Complex..jpg
下丘脑 - 垂体复合体。

The Limbic Lobe..jpg
边缘叶。

Histology of pituitary gland.jpg
脑垂体的组织学

目录
1 结构
1.1 前
1.2 后
2 功能
2.1 前
2.2 中
2.3 后
2.4 激素
3 临床意义
4 历史
4.1 词源
4.1.1 脑下垂体
4.1.2 垂体
5 其他动物
5.1 中叶
6 其他图像
7 参考

结构
人体中的垂体腺是一种豌豆大小的腺体,位于称为蝶鞍(sella turcica)的保护性骨膜外壳中。 它由三个叶片组成:前部,中部和后部。 在许多动物中,这三个叶是不同的。中间体是无血管的,几乎不存在于人体中。 中间叶存在于许多低等动物物种中,特别是在啮齿动物,小鼠和大鼠中,它们已广泛用于研究垂体发育和功能。[3] 在所有动物中,肉质,腺垂体前垂体不同于垂体后叶的神经组成,后垂体是下丘脑的延伸。[3]


主要文章:垂体前叶
垂体前叶起源于口腔外胚层的内陷并形成Rathke囊。这与垂体后叶形成对比,后垂体起源于神经外胚层。

垂体前叶的内分泌细胞受下丘脑毛细血管中的细小神经分泌细胞释放的调节激素控制,导致漏斗部血管,从而导致垂体前叶中的第二个毛细血管床。这种血管关系构成下丘脑 - 垂体门静脉系统。从第二个毛细血管床扩散出来,下丘脑释放激素然后与垂体前叶内分泌细胞结合,上调或下调它们释放的激素。[4]

垂体的前叶可分为管状(管状腺体)和远端(腺体),占腺体的约80%。中间层(中间叶)位于远端和鞘管之间,并且在人类中是基本的,尽管在其他物种中它更发达。[3]它发育于咽部(造口部分)的背壁凹陷,称为Rathke's囊。

垂体前叶含有几种不同类型的细胞[5],它们合成和分泌激素。通常,垂体前叶形成的每种主要激素都有一种细胞。对于与特异性激素结合的高亲和力抗体附着的特殊染色剂,可以区分至少5种类型的细胞。


主要文章:垂体后叶
后叶发展为下丘脑的延伸。垂体后叶激素由下丘脑中的细胞体合成。位于下丘脑的视上核和室旁核的大细胞神经分泌细胞将轴突沿着漏斗向下投射到垂体后叶的末端。这种简单的安排与相邻的垂体前叶的安排明显不同,后垂体不是从下丘脑发展而来的。

前叶和后叶的垂体激素释放都在下丘脑的控制之下,虽然方式不同。[4]

功能

垂体前叶合成并分泌激素。所有提到的释放激素(-RH)也可称为释放因子(-RF)。

生长激素细胞:

人生长激素(HGH),也称为“生长激素”(GH),也称为生长激素,在下丘脑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的作用下释放,并被下丘脑生长抑素抑制。
促皮质激素细胞:

从前体阿黑皮素原蛋白切割,包括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β-内啡肽,黑素细胞刺激素在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的影响下释放。[6] [7]:1210
促甲状腺激素细胞:

甲状腺刺激素(TSH)在下丘脑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的作用下释放,并被生长抑素抑制。
促性腺激素:

促黄体激素(LH)。
卵泡刺激素(FSH),均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影响下释放
催乳素细胞:

催乳素(PRL),其释放受到下丘脑TRH,催产素,血管加压素,血管活性肠肽,血管紧张素II,神经肽Y,甘丙肽,P物质,铃蟾肽样肽(胃泌素释放肽,神经介素B和C)的不一致刺激,以及神经降压素,并被下丘脑多巴胺抑制。[8]
这些激素在下丘脑的影响下从垂体前叶释放。下丘脑激素通过称为下丘脑 - 垂体门脉系统的特殊毛细血管系统分泌到前叶。

还有一种称为卵泡细胞的非内分泌细胞群。


中间叶合成并分泌以下重要的内分泌激素:

促黑素细胞激素(MSH)。这也是在前叶产生的。[9]当在中间叶中产生时,MSH有时被称为“中间体”。


垂体后叶储存和分泌(但不合成)以下重要的内分泌激素:

大细胞神经元:

抗利尿激素(ADH,也称血管加压素和精氨酸加压素AVP),其中大部分是从下丘脑的视上核释放的。
催产素,其中大部分是从下丘脑的室旁核释放的。 催产素是少数产生正反馈回路的激素之一。 例如,子宫收缩刺激催产素从垂体后叶释放,从而增加子宫收缩。 这种积极的反馈循环在整个分娩过程中都在继续。
激素
从垂体分泌的激素有助于控制以下身体过程:

增长(GH)
血压
怀孕和分娩的某些方面包括刺激子宫收缩
母乳产量
性器官在两性中起作用
甲状腺功能
代谢将食物转化为能量
体内水和渗透压调节
通过控制肾脏对水的重吸收来实现水平衡
温度调节
缓解疼痛
临床意义

A normal sized hand (left) and the enlarged hand of someone with acromegaly (right).JPEG
正常大小的手(左)和肢端肥大症患者的放大手(右)
主要文章:垂体疾病
一些涉及脑下垂体的疾病是:

中枢性尿崩症由血管加压素缺乏引起。
巨大症和肢端肥大症分别由儿童和成人过量的生长激素引起。
由甲状腺刺激素缺乏引起的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垂体功能减退症,通常由垂体产生的一种或多种激素的增加(超)分泌。
垂体功能低下,通常由脑下垂体产生的一种或多种激素的分泌减少(低)。
全垂体机能减退大多数垂体激素的分泌减少。
垂体瘤。
垂体腺瘤,发生于脑垂体的非癌性肿瘤
脑垂体的所有功能都可能因相关激素的过量产生或产量不足而受到不利影响。

垂体腺对于通过下丘脑 - 垂体 - 肾上腺轴(HPA轴)介导应激反应非常重要。重要的是,青春期脑垂体生长可以通过早期生活压力改变,如儿童期虐待或母体焦虑行为。[10]

已经证明,在控制年龄,性别和BMI之后,更大量的DHEA和DHEA-S倾向于与更大的垂体体积相关联。[11]此外,确定了脑垂体体积与社交焦虑量表评分之间的相关性,为探索调解提供了依据。再次控制年龄,性别和BMI,已发现DHEA和DHEA-S可预测较大的脑垂体体积,这也与社交焦虑的评分增加有关[11]。这项研究提供了证据,证明垂体腺体积介导了较高的DHEA(S)水平(与相对早期的肾上腺素相关)和与社交焦虑相关的特征之间的联系。[11]与后来肾上腺发育的儿童相比,经历早期肾上腺发育的儿童倾向于具有更大的垂体腺体积[11]。

历史
词源
垂体
希腊医生盖伦仅使用(古希腊语)名称ἀδήν,[12]腺体来提及脑下垂体。[13]他将脑垂体描述为一系列分泌粘液的分泌器官的一部分。[12]解剖学家安德烈亚斯·维萨利斯(Andreas Vesalius)用头翻译了ἀδήν,在quam pituita destillat,“粘液(pituita [14])滴下的腺体。”[12] [15]除了这个“描述性”名称,Vesalius使用腺体垂体,从中最终衍生出英文名称脑垂体[16]。

表达垂体腺仍然被用作官方拉丁语命名法Terminoticia Anatomica中垂体的垂直同义词。[17]在十七世纪,脑垂体产生鼻粘液的假定功能被揭穿。[12]表达垂体腺及其英语等效脑垂体只能从历史的角度来证明。[18]包含这个同义词仅仅是合理的,因为注意主要术语垂体是一个不那么流行的术语。[19]

垂体
解剖学家Samuel ThomasvonSömmerring创造了名称hypophysis。[12]这个名字包括[12] [18]的ὑπό('under')[13]和φύειν('to grow')。[13]在后来的希腊语中,希腊医生使用不同的方法作为生长。[12] Sömmering也使用等效表达附录cerebri,[12] [15]和附录作为附属物。[14]在各种语言中,德国的Hirnanhang [15]和荷兰的hersenaanhangsel [20],这些术语来自阑尾脑。

其他动物
所有脊椎动物都有垂体腺,但其结构因人而异。

上述垂体的划分是哺乳动物的典型划分,并且在不同程度上对所有四足动物也是如此。然而,仅在哺乳动物中,垂体后叶具有紧凑的形状。在鱼中,它是位于垂体前叶上方的相对平坦的组织片,但在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鸟类中,它变得越来越发达。一般来说,中叶在任何物种中都没有很好的发育,在鸟类中完全不存在。[21]

除了肺鱼外,鱼类垂体的结构通常与其他动物的结构不同。通常,中间叶片趋于良好发育,并且可以等于垂体前叶的其余部分。后叶通常在垂体柄的基部形成一片组织,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将不规则的指状突出物投射到垂直于其下方的垂体前叶组织中。垂体前叶通常分为两个区域,一个是前部前端部分和一个后部近端部分,但两者之间的边界通常没有明确标记。在软骨鱼类中,在垂体前叶下面还有一个额外的腹叶。[21]

灯盏的布置是所有鱼类中最原始的,可能表明垂体最初是如何在祖先的脊椎动物中进化的。在这里,垂体后叶是大脑底部的一块简单的平板组织,没有垂体柄。 Rathke的小袋仍然向外敞开,靠近鼻孔。与小袋紧密相关的是三个不同的腺体组织簇,对应于中间叶,以及垂体前叶的头端和近端部分。这些不同的部分被脑膜分开,这表明其他脊椎动物的垂体可能是由一对独立但相关的腺体融合而形成的。[21]

大多数犰狳还具有与垂体后叶非常相似的神经分泌腺,但位于尾部并与脊髓相关。这可能在渗透调节中起作用。[21]

有一种类似于章鱼脑垂体的结构。[22]

中叶
尽管在人类中基本存在(并且通常被认为是垂体前叶的一部分),但位于垂体前叶和后垂体之间的中间叶对许多动物很重要。 例如,在鱼类中,据信它控制生理颜色变化。 在成年人中,它只是前脑垂体和后垂体之间的一层薄薄的细胞。 中间叶产生黑素细胞刺激素(MSH),尽管这种功能通常(不精确地)归因于垂体前叶。

通常,中间叶在四足动物中不发育良好,并且在鸟类中完全不存在。[21]

其他图片

Location of the pituitary gland in the human brain.png
脑垂体在人脑中的位置

Pituitary and pineal glands.jpg
垂体和松果腺

The arteries of the base of the brain..png
大脑底部的动脉。

Mesal aspect of a brain sectioned in the median sagittal plane..png
在正中矢状面切片的大脑的近中面。

Pituitary.png
垂体

Pituitary gland.jpg
脑垂体

Cerebrum.Inferior view.Deep dissection..JPG
大脑。俯视图。深部解剖。

另见
Dantian
Head and neck anatomy
Melanotroph

参考
Gibo H, Hokama M, Kyoshima K, Kobayashi S (1993). "[Arteries to the pituitary]". Nippon Rinsho. 51 (10): 2550–4. PMID 8254920.
Mancall, Elliott L.; Brock, David G., eds. (2011). "Cranial Fossae". Gray's Clinical Anatomy. Elsevier Health Sciences. p. 154. ISBN 9781437735802.
Melmed, Shlomo (2011). The Pituitary - (Third Edition). San Diego, CA 92101-4495, USA: Academic Press is an imprint of Elsevier. pp. 23–25. ISBN 978-0-12-380926-1.
Boron, Walter F.; Boulpaep, Emile L. (2009). Medical Physiology (2nd ed.). Philadelphia: Saunders Elsevier. pp. 1016–1017. ISBN 978-1-4160-3115-4.
Textbook of Medical Physiology. Elsevier Saunders.
Knepel W, Homolka L, Vlaskovska M, Nutto D. (1984). Stimulation of adrenocorticotropin/beta-endorphin release by synthetic ovine corticotropin-releasing factor in vitro. Enhancement by various vasopressin analogs. Neuroendocrinology. 38(5):344-50.
Brunton, Laurence L.; Chabner, Bruce A.; Knollmann, Björn C., eds. (2011). Goodman & Gilman's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12th ed.). New York: McGraw-Hill. ISBN 978-0-07-162442-8.
Shlomo Melmed (3 December 2010). The pituitary. Academic Press. p. 40. ISBN 978-0-12-380926-1.
Pocock, Gillian (2006). Human Physiology (Third 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 193. ISBN 978-0-19-856878-0.
Ganella, Despina E.; Allen, Nicholas B.; Simmons, Julian G.; Schwartz, Orli; Kim, Jee Hyun; Sheeber, Lisa; Whittle, Sarah. "Early life stress alters pituitary growth during adolescence—A longitudinal study". Psychoneuroendocrinology. 53: 185–194. doi:10.1016/j.psyneuen.2015.01.005. PMID 25622011.
Murray, CR; Simmons, JG; Allen, NB; Byrne, ML; Mundy, LK; Seal, ML; Patton, GC; Olsson, CA; Whittle, S (February 2016). "Associations between dehydroepiandrosterone (DHEA) levels, pituitary volume, and social anxiety in children". Psychoneuroendocrinology. 64: 31–9. doi:10.1016/j.psyneuen.2015.11.004. PMID 26600008.
Hyrtl, J. (1880). Onomatologia Anatomica. Geschichte und Kritik der anatomischen Sprache der Gegenwart. Wien: Wilhelm Braumüller. K.K. Hof- und Universitätsbuchhändler.
Liddell, H.G. & Scott, R. (1940). A Greek-English Lexicon. revised and augmented throughout by Sir Henry Stuart Jones. with the assistance of. Roderick McKenzie. Oxford: Clarendon Press.
Lewis, C.T. & Short, C. (1879). A Latin dictionary founded on Andrews' edition of Freund's Latin dictionary. Oxford: Clarendon Press.
Schreger, C.H.Th.(1805). Synonymia anatomica. Synonymik der anatomischen Nomenclatur. Fürth: im Bureau für Literatur.
Anderson, D.M. (2000). Dorland’s illustrated medical dictionary (29th edition). Philadelphia/London/Toronto/Montreal/Sydney/Tokyo: W.B. Saunders Company.
Federative Committee on Anatomical Terminology (FCAT) (1998). Terminologia Anatomica. Stuttgart: Thieme
Triepel, H. (1927). Die anatomischen Namen. Ihre Ableitung und Aussprache. Anhang: Biographische Notizen.(Elfte Auflage). München: Verlag J.F. Bergmann.
International Anatomical Nomenclature Committee (1966). Nomina Anatomica. Amsterdam: Excerpta Medica Foundation, p. 62
Pinkhof, H. (1923). Vertalend en verklarend woordenboek van uitheemsche geneeskundige termen. Haarlem: De Erven F. Bohn.
Romer, Alfred Sherwood; Parsons, Thomas S. (1977). The Vertebrate Body. Philadelphia, PA: Holt-Saunders International. pp. 549–550. ISBN 0-03-910284-X.
Wells, M. J.; Wells, J. (1969). "Pituitary Analogue in the Octopus". Nature. 222 (5190): 293–294. doi:10.1038/222293a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Copyright © 2011-2024 东莞市珍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Powered by zhentun.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