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精卵(来自希腊语ζυγωτόςzygōtos“加入”或“轭”,来自ζυγοῦνzygoun“加入”或“对轭”)[1]是由两个配子之间的受精事件形成的真核细胞。受精卵的基因组是每个配子中DNA的组合,包含形成新个体所需的所有遗传信息。在多细胞生物中,受精卵是最早的发育阶段。在单细胞生物中,受精卵可以通过有丝分裂无性分裂,产生相同的后代。
Oscar Hertwig和Richard Hertwig首次发现了动物受精卵形成的一些发现。
目录
1 真菌
2 植物
3 人类
4 重新编程为全能
5 在其他物种中
6 在原生动物中
7 参考
菌类
在真菌中,单倍体细胞的性融合被称为配子融合。 配子融合的结果是形成称为受精卵或接合孢子的二倍体细胞。然后,该细胞可以根据物种的生命周期进入减数分裂或有丝分裂。
植物
在植物中,如果在减数分裂未配合的配子之间发生受精,则受精卵可以是多倍体。
在陆地植物中,受精卵在称为藏卵器的腔室内形成。在无籽植物中,颈卵器通常是瓶形的,具有长的空心颈,精子细胞通过该颈部进入。随着受精卵的分裂和生长,它在颈部内部会这样做。
人类
主要文章:人体发育,人体受精
在人类受精过程中,释放的卵子(具有重复染色体拷贝的单倍体次级卵母细胞)和单倍体精子细胞(雄性配子) - 组合形成称为受精卵的单个2n二倍体细胞。一旦单个精子进入卵母细胞,就完成了第二次减数分裂的分裂,形成了一个单倍体的女儿,只有23条染色体,几乎所有的细胞质,以及精子在自己的原核中。减数分裂的另一个产物是仅具有染色体但没有复制或存活能力的第二极体。在受精的女儿中,DNA被复制到来自精子和卵子的两个独立的原核中,使得受精卵的染色体数暂时为4n二倍体。在受精后大约30小时后,原核和立即有丝分裂的融合产生两个称为卵裂球的2n二倍体子细胞。[2]
在受精和植入阶段之间,发育中的人是植入前的概念。关于这个概念是否应该不再被称为胚胎存在争议,但现在应该被称为原胚,这是传统上用于指植物生命的术语。一些伦理学家和法律学者认为将概念称为胚胎是不正确的,因为它后来会分化为胚胎内和胚外组织,[3]甚至可以分裂产生多个胚胎(同卵双胞胎)。其他人指出,所谓的胚外组织实际上是胚胎体内的一部分,在出生后不再使用(就像童年后乳牙脱落一样)。此外,当胚胎分裂形成同卵双胞胎 - 保持原始组织完整 - 产生新的胚胎,其过程类似于克隆成年人的过程。[4]在美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已经确定传统的植入前胚胎分类仍然是正确的。[5]
受精后,概念从输卵管向子宫移动,同时继续有丝分裂[6]而不会实际增加大小,在一个称为卵裂的过程中。[7]经过四次划分后,概念由16个卵裂球组成,它被称为桑椹胚。[8]通过压实,细胞分裂和胚胎破裂的过程,概念在发育的第五天采取胚泡的形式,就像它接近植入部位一样。[9]当胚泡从透明带孵化时,它可以植入子宫的子宫内膜内层并开始胚胎发育阶段。
人类受精卵已经在旨在治愈遗传性疾病的实验中进行了遗传编辑。[10]
重新编程为全能
具有产生整个生物体潜力的全能受精卵的形成取决于表观遗传重编程。受精卵中父系基因组的DNA去甲基化似乎是表观遗传重编程的重要组成部分。[11]在小鼠的父系基因组中,DNA的去甲基化,特别是在甲基化胞嘧啶的位点,可能是建立全能性的关键过程。去甲基化涉及碱基切除修复过程和可能的其他基于DNA修复的机制。[11]
在其他物种中
衣藻(Chlamydomonas)受精卵含有来自双亲的叶绿体DNA(cpDNA);这种细胞通常很少见,因为通常cpDNA是从mt +交配型亲本单独遗传的。这些罕见的双亲受精卵允许通过重组绘制叶绿体基因。
在原生动物
在变形虫中,通过亲本细胞的细胞分裂进行繁殖:首先,亲本的细胞核分成两个,然后细胞膜也裂开,成为两个“女儿”变形虫。
另见:
Proembryo
参考:
"English etymology of zygote". etymonline.com.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017-03-30.
Blastomere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Archived 2013-09-28 at the Wayback Machine.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Online.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Inc., 2012. Web. 06 Feb. 2012.
Larsen's Human Embryology. 4th Ed. Page 4.
Condic, Maureen L. (14 April 2014). "Totipotency: What It Is And What It Is Not". Stem Cells and Development. 23 (8): 796–812. doi:10.1089/scd.2013.0364. PMC 3991987. PMID 24368070.
"Archived copy" (PDF).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PDF) on 2009-01-30. Retrieved 2009-02-17.
O’Reilly, Deirdre. "Fetal development Archived 2011-10-27 at the Wayback Machine". MedlinePlus Medical Encyclopedia (2007-10-19). Retrieved 2009-02-15.
Klossner, N. Jayne and Hatfield, Nancy. Introductory Maternity & Pediatric Nursing, p. 107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2006).
Neas, John F. "Human Development" Archived July 22, 2011, at the Wayback Machine. Embryology Atlas
Blackburn, Susan. Maternal, Fetal, & Neonatal Physiology, p. 80 (Elsevier Health Sciences 2007).
Human zygote edited genetically Archived 2015-05-18 at the Wayback Machine
Ladstätter S, Tachibana-Konwalski K (December 2016). "A Surveillance Mechanism Ensures Repair of DNA Lesions during Zygotic Reprogramming". Cell. 167 (7): 1774–1787.e13. doi:10.1016/j.cell.2016.11.009. PMC 5161750. PMID 279162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