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让别人离开你的生活对你的健康有害。
考虑以下两种情况。
情景A:您属于致力于金毛猎犬的国际公共群组。你家里有两个,但是他们得不够!有一天,你注意到团队中的某个人经过和你结识了。你和她交朋友。这与您的互动程度有关。你不知道她是谁,她住的地方,或任何东西。你并没有多想。
有一天,你正在浏览你的社交媒体并查看最新的可爱小狗照片,突然之间你注意到不再被列为你的朋友。然而,她显然仍然活跃在小组,一小时前刚刚张贴了她的小狗的照片。嗯...
情景B:你在工作的小委员会。团队中有五个人。您的责任是制定一项计划,在工作时间内增加部门成员之间的回收利用。你已经在你的部门工作了20多年,至少在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你已经了解了委员会中的每个人。在大多数情况下,你认为自己都是他们的朋友。你很高兴在这个项目上和他们一起工作。
这是星期五,你的委员会今天下午1:00-2:00举行会议。会议进展顺利,你没想太多。下午剩下的时间你会回复电子邮件并整理你的桌子。你大约6点回家。
第二天早上,你正在滚动浏览,你会从你最喜欢的欢乐时光酒吧里看到一堆照片。问题是:你委员会的每个成员都在那里,显然很开心。龙舌兰酒的镜头,啤酒采样器,翅膀,甚至鳄梨酱。事实上,他们四个人中的每个人都独立地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这个史诗般的欢乐时光的照片,充斥着电视广播,记录着你被裁掉的欢乐时光。
所以问题是:你觉得哪种情况更麻烦?在场景A中,一个你从未见过面,可能永远不会见面的人在社交媒体上与你交朋友。谁在乎呢,对吧?
但情景B是一个完全不同的野兽。在这里,你受到多人的社交骚扰。此外,您已将这些人定义为您的长期朋友。与所有这些分开,他们是您的回收委员会团队成员。星期一早上你必须看着它们并与它们一起工作。事实上,他们都没有发布关于他们愚蠢的欢乐时光的事实,这使得你被排斥的事实感觉像是一场公共事件。
让我们面对现实:情景B比情景A更具威胁性。
为小规模生活而建造的思想
关于人类社会行为的进化观点有能力揭示人类社会心理学的各个方面。行为科学这一领域的核心原则涉及这样一个事实,即人类的思想并没有为大规模生活而发展(参见Giphart&Van Vugt,2018; Dunbar,1992)。新石器时代的革命,包括农业和文明的出现,发生在大约一万年前。在有机进化的时间尺度上,这是一眨眼。
在新石器时代的革命之前,我们的祖先都是游牧民族。他们没有种植自己的食物,所以他们在整个季节都在追随它。
游牧部落中的群体规模存在重要的实际约束。简而言之,游牧群体通常上限约150人。这种约束仅仅是因为当一个群体变得太大时,将每个人从这里移到那里变得越来越困难。想想与撤离纽约这样的大城市相关的物流,与在蒙大拿州农村地区疏散一个不到200人的小镇相比。后者会容易得多。
在围绕人类进化的主要条件下,人们生活在小部族中,上限约为150。此外,他们被生命期间的同一个人所包围。今天,您可以从港务局巴士总站步行到大中央车站,看到成千上万的陌生人,你再也见不到了。在如此大规模的社区中被陌生人包围,在进化上与人类思维演变为存在的小规模社会生态系统的种类不匹配。
这种基于演化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上面的情景B比情景A更令人不安。在情景A中,你被一个陌生人轻视。在祖先的条件下,我们的祖先并没有花太多时间与陌生人互动。对于狮子在人类进化史上的份额,我们的祖先被亲属和其他与他们共享长期家族历史的人所包围。当一些来自世界各地的不露面的陌生人碰巧喜欢我们喜欢的同一种狗品种时,我们的思想并没有发展到引发警报。
但是情景B更像是我们的祖先经常遇到的各种社交场景。在情景B中,您被其他人定义为在您的社交圈中被轻视。事实上,你已经将它们定义为“你的朋友”。其他你应该能够信任的人有你的背。
如果整个社交世界由150人组成,你突然发现其中有四个可能会让你失望,那就是一个问题。在祖先的条件下,从其他四个对你的社交圈子至关重要的人来说,这将是灾难性的。四个人将占整个社交世界的很大一部分。此外,八卦在小社交社区中一直很猖獗(参见Kniffin&Wilson,2010)。因此,您可能会担心他们为什么会让您失望,以及他们对其他人说的话。
人类进化语境中的陌生化
在New Paltz进化心理学实验室(Geher et al。,2019)最近进行的一项研究中,我和我的团队探讨了与异化相关的社会心理结果。基于上述进化推理,我们预测报告与相对较多的其他人疏远的人会表现出广泛的不良社会和心理后果。
为了测试这个问题,我们调查了来自美国各地的300多名不同年龄的成年人。我们让每个参与者都描述了今天生活在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死了他们”的事例。我们将一种隔阂定义为一种社会情境,在这种社会情境中,你的行为就像这个人已经死了,那个人完全得到了回报。你拒绝在杂货店与眼睛接触的前配偶就是一个例子。
我们的方法允许我们衡量每个参与者报告在他或她自己的社交世界中的疏远总数。报告的异化平均数为3.86。因此,我们样本中的大多数成年人都可以说出世界上大约四个“死于他们”的人。有趣的是,异化变量的分数范围相当大。分数范围从0到27(是的,有一位参与者报告了当今世界上27个特定的其他人,他们“已经死了”)。
然后,我们让参与者完成了各种基本心理结构的心理测量,如基本的人格特征(如情绪稳定和自恋倾向),性滥交,从他人那里获得的社会支持程度,以及抑郁和焦虑的倾向。
简而言之,我们发现一个人报告的疏远数量在一个人的社交和情感世界中具有无处不在的结果。当将具有极端数量的异化(定义为10或更高)的那些与其他异性进行比较时,这一事实尤其如此。极端的异化者经验上出现了操纵,冷酷,自恋,性滥交,情绪不稳定,焦虑和沮丧。此外,他们报告说自己几乎没有其他人的支持。生活对极端的疏离者来说很难。
陌生化,抑郁,因果关系和方向性
行为科学家主要关注理解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细节。也就是说,疏远是否会导致痛苦和相关结果?或者它是否有可能走向另一个方向,而一个人的情感和社会世界中的痛苦间接导致一个人与其他人疏远?毕竟,没有人喜欢悲伤的麻袋。
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进行了因果建模分析*以测试模型的合理性,该模型具有多个异化作为“因果”变量,而抑郁作为相关结果变量。我们发现了两条重要的间接途径的证据,通过这两条途径,异化的数量可能在促进抑郁方面起到因果作用。首先,我们发现大量异化可能导致情绪稳定性降低,导致抑郁症状。此外,我们发现,大量的疏远可能会使一个人对他或她的亲密他人的依恋感到焦虑,从而导致抑郁症状。事实上,这些分析表明,通过多种途径,一种经历的异化数量可能在诸如抑郁症等无处不在的情绪结果中起着因果作用。
Jilters比Jilted更好吗?
关于隔离频率和不良心理结果之间关系的另一个问题涉及与削减其他人而不是被抛弃的人相关的可能的差异化结果。
最近关于父母/子女疏远的研究(不幸的是,很常见)部分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2018年发表在社会工作实践杂志上的一篇文章中,Kylie Agllias研究了与父母疏远的成年子女的情绪,行为和社会结果。这种方法可以评估这种情况下的过滤器是否正常。
事实上,一般来说,他们没有。与会者主要报告说,他们经常渴望在疏远发生之前获得的社会,情感和财政支持。这些诽谤者还报告说,这些疏远对他们与其他家庭成员,同事,朋友和亲密伴侣的关系产生了负面影响。
虽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更充分地充实与摇晃和被抛弃的经历相关的差异化结果,但足以说明由于他或她自己的有意识的决定而导致他或她的生活中存在许多疏远的人。别人不一定是梦想。简而言之,无论引发异化的因素如何,仅仅在一个世界中存在大量疏远,就会产生不利的社会和情感后果。
对现代生活的启示
如今,治疗师通常会鼓励人们为了自己的心理健康而切断“有毒的他人”。当然,在许多情况下这是可以理解的。这就是说,当谈到社会隔阂时,人们需要对他们的行为方式保持极其谨慎。鉴于小规模的社会条件包围了人类进化中的大部分,我们演变为对可能损害我们在紧密团体中熟悉的其他人中的地位的蔑视高度敏感。
我们进化的心理学不是为数十万陌生人的大规模生活而设计的,而是我们的思想进化,使我们与小社交圈中熟悉的其他人保持联系(参见我的新书,积极进化心理学; Geher&Wedberg,2020)。 削减他人的生活并没有发展成为我们祖先中的最佳社会策略 - 而这一事实可以从今天极端异化者中发现的许多不良心理后果中看出。
参考:
Agllias, K. (2018). Missing family: the adult child’s experience of parental estrangement. Journal of Social Work Practice, 32, 59-72.
Dunbar, R. I. M. (1992). Neocortex size as a constraint on group size in primates. Journal of Human Evolution, 22(6), 469–493.
Geher, G. & Wedberg, N. (2020). Positive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Darwin’s Guide to Living a Richer Lif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Geher, G., Rolon, V., Holler, R., Baroni, A., Gleason, M., Nitza, E., Sullivan, G., Thomson, G., & Di Santo, J. M. (2019). You're dead to me! The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of social estrangements and social transgressions. Current Psychology. doi: 10.1007/s12144-019-00381-z
Giphart, R. & Van Vugt, M. (2018). Mismatch. Robinson.
Kniffin, K. M., & Wilson, D. S. (2010).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s on Workplace Gossip: Why and How Gossip Can Serve Groups. Group and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35, 150–1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