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腹腔感染的引流原则

作者:大江 | 时间:2014-9-27 06:32:52 | 阅读:511| 显示全部楼层

       黎沾良

[关键词] 腹腔感染;  引流
[中图分类号] R619+.9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5-6483(2000)06-0328-01

  “哪里有脓,就引流哪里”这一千年古训,至今仍是不可动摇的外科处理 原则。对于腹腔感染,这一原则也同样适用。腹腔是人体最大的潜在腔隙,腹膜的表面积(1 .7~2.2 m2)与体表面积相差无几,又与人体最大的细菌库——消化道为邻,这一抵御细 菌入侵的屏障一旦溃决,其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可想而知。因此,在腹腔感染的处理中,引流 占有特殊的位置,是每一位外科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功。
  一、什么时候要安置治疗性腹腔引流
  并非腹腔感染时都需建立引流。对于大多数腹膜炎,无论是弥漫性还是局限性,在手术处 理了感染病灶、消除了污染来源、清洗干净之后,无需放置引流物。由于腹腔范围很大,加 上肠管、网膜的阻隔和粘着,在弥漫性腹膜炎时无论放置多少引流物,都无法有效引流整个 腹腔。因此,腹腔感染时建立引流的适应证只局限在下列情况:①腹腔脓肿或感染性包裹积 液;②消化道持续有渗漏;③原发感染灶无法彻底清除,如急性坏死性胰腺炎;④局部严重 污染,预计很可能形成脓肿,如粪性腹膜炎。
  二、如何建立有效的引流
  首先,要选择最便捷、创伤最小的引流方式。与腹腔隔绝又有便捷入路的脓肿或感染性 积液,尽量选择腹膜外径路,如膈下脓肿、盆腔脓肿。在准确定位、能可靠地避开空腔脏器 的 前提下,尽量选用B超或CT引导下的穿刺置管引流。这种引流方法创伤性小,如果掌握得当 ,同样可以达到通畅引流的目的。例如应用同轴导管技术,即穿刺成功后置入导丝,退针后 顺导丝用扩张导管扩大通道后可以最终置入口径为0.4~0.6 cm的引流管,必要时另行穿刺 置入冲洗导管,完全可以达到手术引流的效果。但若脓肿中有较多坏死脱落组织,或存在多 个互相分割的脓腔,例如胰周脓肿或多发性肠间隙脓肿,则应手术清创后置管引流。局限性 腹腔/腹膜后严重感染(如胰腺坏死感染)又无法做到彻底清创时,敞开伤口的盆式引流也是 一种可供考虑的选择。更大范围的腹腔严重感染,包括无法彻底清创、无法消除感染源和因 病情过重无法完成确定性治疗(如修补破裂的十二指肠)时,甚至可以利用尼龙搭扣或拉锁暂 时关闭腹腔(etappenlavage),以便有计划地分期清创、引流[World J Surg,1990,14∶218 -226]。
  要根据感染部位的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引流物。烟卷引流只能依靠毛细管作用引流出稀薄 的液体,一般不适用于治疗性引流,除非是利用其体积创造出一个宽畅的引流口而临时(3 d 左右)使用。乳胶管能长时间起作用,必要时可以多根甚至成排放置。继续有较多渗出或消 化道渗漏的感染腔隙,宜放置双套管低负压吸引。最好选用内套管能够取出的双套管,以便 随时清除堵塞内套管口的坏死组织或脓栓。当内容物粘稠或夹有渣滓时,还应加放一根细导 管到双套管的尖端附近,滴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引流。用抗生素溶液灌注作用不大,研究表 明这无助于清除脓肿壁组织中的细菌,反而容易诱导出高度耐药的菌株。近年开发的高负压 (-60~-80 kPa)封闭引流技术(VSD)已开始进入腹部外科临床。这种前端为聚乙烯醇泡沫海 绵、通过多侧孔硅塑导管引出体外并妥为密封的装置,在负压下能发挥极佳的引流效果,尤 其适用于渗出多和存在消化道渗漏时,能促进瘘口自行关闭,颇有推广价值。
  脓腔经有效引流逐渐缩小接近消失时,便应考虑拔管问题。一般做法是逐步退出,此法稳 妥,但可能费时较长。另一种方法是逐步以细管代替粗管,待窦道变得细窄,确认无残腔存 在 时一次拔出。若拔管前注入纤维蛋白粘合剂(FG),使充满窦道(能为成纤维细胞生长提供骨 架),则愈合更加迅速、可靠。
  三、特殊情况的引流问题
  1.腹膜后严重感染时,由于该间隙内组织疏松,感染易于扩散,有人将其称为“后腹膜炎 ”(retropertionitis)。此种情况见于重症胰腺炎、十二指肠腹膜后穿孔及腹部火器伤, 由于腹膜后纤维、脂肪组织多,单纯置管引流效果不好,必须尽可能彻底地清创,再放置可 靠、有效的引流。
  2.原发性腹膜炎过去认为是由G+球菌引起,一般不考虑引流。现已查明,G-肠道杆菌 引起的原发性腹膜炎并不少见,有些还是混合性感染。有选择地引流或抽出感染性腹水(1~ 2日1次,每次1000~2000 ml)有利于减少毒素吸收和炎症刺激,对儿童或肝硬化病人都有一 定适用范围。
  3.对于所谓“第三型腹膜炎”,即重症病人或免疫力低下病人有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 S)甚至腹膜炎表现,但腹腔内并无化脓性病灶,或只有少量散在的血清性液体积聚,处理主 要是采取全身性支持、调理,因引流并无益处,反会增加外源性感染的机会,不宜考虑。

[作者简介]黎沾良(1933-),男,教授,博士生导师。
黎沾良(解放军304医院 100037)



    更多相关文档请点击>>感染(2222)无法(2)可以(81)套管(29)有效(273)放置(81)腹腔(307)原则(56)组织(2003)严重(24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Copyright © 2011-2024 东莞市珍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Powered by zhentun.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