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结节性硬化症伴小脑结节

作者:大江 | 时间:3 天前 | 阅读:7| 显示全部楼层
表现
智力低下和癫痫发作。

患者资料
年龄:10岁
性别:男
MRI
1.png
冠状位
T2

2.png
轴向
T2

3.png
轴向
FLAIR

4.png
轴向
T1

5.png
轴向
DWI

6.png
轴向
ADC

7.png
轴向
梯度回波

8.png
矢状位
T1 C+

9.png
轴向
T1 C+
双侧多发室管膜下结节,部分结节呈钙化性,在SWI图像上可见晕染,部分结节在造影后增强。

双侧皮质下结节在FLAIR和T2 WI上呈高信号,伴放射状带征。

左侧小脑楔形异常信号区,T2 WI上呈高信号,FLAIR WI上呈低信号,在SWI上可见晕染,造影后可见横纹状增强。该区域呈回缩状,其尖端朝向第四脑室,与小脑结节一致。可见邻近的流空DVA。

病例讨论
该病例展现出结节性硬化症的典型放射学特征,包括室管膜下结节,部分结节呈钙化性,部分结节呈增强影,皮质结节呈放射状带征。该病例还展现出该病的一个罕见特征:小脑结节,其表现为楔形病变,伴有回缩,在SWI上呈异常信号,增强后呈斑马纹状,并伴有晕染。

小脑结节较幕上结节少见。

小脑结节主要见于11.5岁以上的儿童患者,8岁以下患者中罕见。

已知患有小脑结节的结节性硬化症患者与TSC2基因突变高度相关。

小脑结节通常位于小脑后叶。它们还与小脑萎缩有关,而幕上结节则不会出现这种症状。此外,患有小脑结节的患者,幕上皮质结节、巨细胞星形细胞瘤及相关血管异常的发生率更高。

小脑结节的影像学特征

楔形病变,其尖端朝向第四脑室,可诱发低T1信号、高T2/FLAIR信号和可变的增强(类似于幕上结节)。

小脑结节的两个独特特征是回缩(84%的患者可见)和可变的“斑马纹”增强(51%的患者可见)。

小脑结节会随时间推移而呈现动态变化,其大小可能增大或减小。它们也可能出现钙化或内部囊性变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Copyright © 2011-2025 东莞市珍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Powered by zhentun.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