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诊疗方案
一、病例诊断
(一)儿童疑似病例1、流行季节;2、儿童急性发热起病;3、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或胃肠症状;4、有不典型皮疹或口腔溃疡。
(二)临床诊断病例 1、有流行病学接触史或来自疫区;2、急性发热起病,手掌或脚掌部出现斑丘疹和疱疹,臀部或膝盖也可出现皮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的疱疹,疼痛明显;
3、部分患儿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
(三)实验室诊断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即为实验室诊断病例。
1、血清学检验:病人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或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IgG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2、核酸检验:自病人血清、脑脊液、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拭子、脑脊液或疱疹液以及脑、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标本等标本中检测到病原核酸。
3、病毒分离 :自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拭子、脑脊液或疱疹液、以及脑、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标本中分离到肠道病毒。
(四)重症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伴有下列表现之一者,即为重症病例:
1、持续高热不退;
2、肌无力、肢体抖动、抽搐等加重,意识障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脑膜刺激征阳性;
3、面色苍白、心率增快、末梢循环不良、血压异常;
4、呼吸困难或节律不整、紫绀,肺部湿罗音增多或出现肺实变体征;
5、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15×10 9/L)或显著降低(<2×10 9/L);
6、血糖明显升高(>9 mmol/L);
7、胸片异常在短期内明显加重。
二、处理原则
(一)门诊治疗标准
手足口病多数预后良好,如果仅有轻度发热;典型皮疹;一般情况良好者,可以门诊治疗,居家观察,病情变化时随诊。
(二)门诊及社区治疗原则
1、注意隔离,不要去人多的公共场所,避免交叉感染;
2、搞好个人卫生,注意洗手及居家通风;
3、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多饮水;
4、有咽峡炎者用淡盐水漱口,手足疱疹可外用碘伏擦拭皮肤;
5、对症治疗:发热给予物理降温、布洛芬制剂等,慎用阿斯匹林;
6、目前无有效的抗病毒药物,以中西医结合服用中药治疗为主,根据患儿病期、轻重可使用我院协定中药处方;
7、可以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
8、病情出现变化随时到医院复诊;
9、就诊后2-3天内社区医生应电话随访,了解病情、指导康复治疗。
三、收住院标准
(一)发热38度及以上,伴有精神弱、或伴有呕吐者;
(二)神经系统症状:头痛、呕吐、精神萎靡、烦躁/嗜睡、易激惹、无力、抽搐、持物/站立不稳、震颤等;
(三)心肺症状:呼吸困难、胸闷,心慌,呼吸急促,面色苍白、灰暗,紫绀,四肢末梢发凉等;
(四)持续高热,血白细胞明显增高,病情进展迅速;
(五)血压升高或降低,血氧饱和度降低、血糖升高、呼吸急促或节律不整、心率明显增快或减慢,颅内压增高等的患者应转入ICU;
(六)小于3岁的婴幼儿应高度警惕重症倾向。
四、住院病人治疗原则
(一)接触者应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
(二)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尤其是脑、肺、心等重要脏器功能;危重病人特别注意监测血压、血气分析、血糖及胸片;
(三)加强对症支持治疗,做好口腔护理;
(四)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对重要脏器的保护;
(五)有颅内压增高者可给予甘露醇等脱水治疗,重症病例可酌情给予甲基泼尼松龙、静脉用丙种球蛋白等药物;
(六)出现低氧血症、呼吸困难等呼吸衰竭征象者,宜及早进行机械通气治疗;
(七)维持血压稳定,必要时适当给予血管活性药物。
五、危重患儿治疗原则
(一)一般治疗
应卧床休息,消化道隔离,给足够水分和清淡易消化食物。
(二)对症治疗
退热:可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退热(禁用阿斯匹林);
皮疹处理:局部擦痘(安多福);
支持治疗:适当补液,维持水电酸碱平衡。
(三)并发症处理
1、肺炎:加用头孢二代抗生素头孢呋辛;
2、心肌损害:加用维生素C、肌苷、果糖二磷酸钠、磷酸肌酸钠;
3、心衰:加用强心药物;
4、呼衰:机械通气、呼吸支持;
5、脑炎:降颅压脱水,止痉;
6、休克:监测血压,必要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7、DIC:如有依据,及早应用肝素;
(四)激素治疗:酌情选用
(五)静脉用丙球:使用
(六)中药治疗:清热解毒、凉血透疹
(七)抗病毒治疗:无特殊抗病毒药物
(八)监测心电和血氧分压和饱和度。
六、危重患儿实验室检查
(一)入院后急查血常规、急诊生化、心肌酶、血气分析。
(二)常规检查:血、尿、便常规、异淋、血型、PTA、肾功电解质血糖、肝功II、CRP、凝血三项、D-二聚体、ECG、胸片,必要时行胸部、脑部CT。
(三)若有头痛、恶心、呕吐频繁、嗜睡、脑膜刺激征,应行脑脊液检查。
(四)病原学检查
保留血清(2ml)急性期恢复期各一份,大便(5-8g)、咽拭子、疱疹液、脑脊液各一份,统一实验室。
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大多数病例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等特征,多数患者可以自愈。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染的关键。
勤洗手
1. 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 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 [详情]
物品清洁消毒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
保持环境卫生
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出现症状及时就诊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
通风
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消毒
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教育幼儿
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及时报告
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
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患儿口腔内颊部、舌、软腭、硬腭、口唇内侧、手足心、肘、膝、臀部等部位,出现小米粒或绿豆大小、周围发红的灰白色小疱疹或红色丘疹。疹子“四不像”: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不痒、不痛、不结痂、不结疤。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分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1.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阳性。
2.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3.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实验室检查
(一)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病情危重者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
(二)血生化检查。
部分病例可有轻度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病情危重者可有肌钙蛋白(cTnI)、血糖升高。C反应蛋白(CRP)一般不升高。乳酸水平升高。
(三)血气分析。
呼吸系统受累时可有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血氧饱和度下降,二氧化碳分压升高,酸中毒。
(四)脑脊液检查。
神经系统受累时可表现为:外观清亮,压力增高,白细胞计数增多,多以单核细胞为主,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糖和氯化物正常。
(五)病原学检查。
CoxA16 、EV71等肠道病毒特异性核酸阳性或分离到肠道病毒。咽、气道分泌物、疱疹液、粪便阳性率较高。
(六)血清学检查
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CoxA16、EV71等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