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患有Angelman综合症的五岁墨西哥女孩。显示的特征包括内眦距过宽,双侧内眦赘皮的褶皱,小头,宽口和以及过于快乐的举止;手指变细、皱纹异常和拇指宽的手。
Angelman综合征(AS)是一种主要影响神经系统的遗传性疾病。[2]症状包括小头和特定的面部外观,严重的智力残疾,发育障碍,说话问题,平衡和运动问题,癫痫发作和睡眠问题。[2]孩子们通常性格开朗,对水很感兴趣。[2]这些症状通常会在一岁时变得明显。[2]
Angelman综合症通常是由于一种新的突变而不是从一个人的父母遗传的突变。[2] Angelman综合症是由于遗传自一个人母亲的15号染色体部分缺乏功能。[2]大多数情况下,这是由于该染色体上UBE3A基因的缺失或突变。[2]偶尔,它是由于从一个人的父亲那里继承了15份15号染色体,而没有从他们的母亲那里继承。[2]由于父亲的版本被称为基因组印记的过程失活,因此该基因的功能版本仍未存在。[2]诊断基于症状和可能的基因检测。[3]
没有治愈方法。[3]治疗通常具有支持性。[3]癫痫发作患者使用抗癫痫药物[3]。物理治疗和支撑可能有助于步行。[3]那些受影响的人的预期寿命几乎正常。[2]
AS影响12,000到20,000人中的1人。[2]男性和女性受到同等频率的影响。[3]它以英国儿科医生哈里·安吉尔曼(Harry Angelman)命名,他于1965年首次描述该综合征。[3] [4]一个较老的术语,“快乐的傀儡综合症”,通常被认为是贬义。[5] Prader-Willi综合征是一种独立的疾病,由父亲15号染色体的类似损失引起。[6]
目录
1 症状和体征
1.1 一致(100%)
1.2 频繁(超过80%)
1.3 相关(20-80%)
2 病理生理学
2.1 神经生理学
3 诊断
4 治疗
5 预后
6 流行病学
7 历史记录
8 社会与文化
9 参考
体征和症状
以下文字列出了Angelman综合征的体征和症状及其在受影响个体中的相对频率。[7]
一致(100%)
发育迟缓,功能严重
语言障碍,没有或最少使用单词;接受和非语言沟通技巧高于口头沟通技巧
运动或平衡障碍,通常是步态的共济失调和/或四肢的颤抖运动
行为独特性:频繁笑声/微笑的任何组合;明显的快乐风度;容易兴奋的个性,通常用手拍动;高血压行为;注意力短暂
经常(超过80%)
头围延迟,不成比例的增长,通常在2岁时导致小头畸形(绝对或相对)
癫痫发作,发病时间通常不超过3岁
脑电图异常,特征模式具有大幅度慢穗波
相关(20-80%)
斜视
色素沉着的皮肤和眼睛
舌刺;吮吸/吞咽障碍
多动肌腱反射
婴儿期喂养问题
在行走期间抬起,弯曲的手臂
突出的下颌骨
增加对热的敏感性
宽口,宽齿间距
睡眠障碍
经常流口水,舌头突出
吸引力/迷恋水
过度咀嚼/咀嚼行为
平坦的后脑勺
光滑的手掌
病理生理学
染色体15
Angelman综合征是由正常的母体对15号染色体区域的贡献的丧失引起的,最常见的是通过删除该染色体的片段。其他原因包括该区域的单亲二体,易位或单基因突变。一个健康的人接受两份15号染色体,一份来自母亲,另一份来自父亲。然而,在对Angelman综合征至关重要的染色体区域,母系和父系的贡献以非常不同的方式表达某些基因。这是由于性别特异性表观遗传印记;生化机制是DNA甲基化。在正常个体中,基因UBE3A的母体等位基因[8]泛素途径的一部分被表达,并且父本等位基因在发育中的脑中被特异性沉默。在海马和小脑中,母体等位基因几乎完全是活跃的。如果母亲的贡献丢失或突变,结果是Angelman综合症。 (15号染色体上的一些其他基因是母系印记的,当父系贡献丢失时,通过相似的机制,结果是Prader-Willi综合征。)对Angelman综合征(UBE3A中的缺陷)进行的甲基化试验寻找甲基化在该基因的邻居SNRPN(通过该基因的母体拷贝上的甲基化沉默)。[9]
虽然Angelman综合征可由UBE3A基因中的单个突变引起,但导致Angelman综合征的最常见遗传缺陷是染色体区域15q11-13中~4Mb(兆碱基)母体缺失导致父本印迹中缺少UBE3A表达。大脑区域。 UBE3A编码E6-AP泛素连接酶,其选择性地选择其底物,并且四种鉴定的E6-AP底物对人类中Angelman综合征可能的分子机制没有任何启示。[引证需要]
对不表达母体UBE3A的小鼠的初步研究显示海马记忆形成的严重损伤。最值得注意的是,学习范式存在缺陷,涉及海马依赖的情境恐惧条件反射。此外,在Ube3a - / - 小鼠中,体外海马区CA1的长期突触可塑性的维持被破坏。这些结果提供了体外海马突触可塑性,体内海马依赖性记忆的形成和Angelman综合征的分子病理学之间的联系。
神经生理学
AS中的脑电图(EEG)通常是异常的,比临床预期的更多。[10]这种脑电图有助于AS的鉴别诊断,但不是特征性的。[10] [11]这些患者可见三种不同的发作间期模式。[12]最常见的模式是一个非常大的振幅2-3 Hz节奏,在前额引线中最为突出。其次最常见的是对称的4-6 Hz高压节奏。第三种模式,3-6 Hz活动,由枕骨导线中的尖刺和尖锐波浪打断,与闭眼有关。笑声发作与脑电图无关,将这一特征排除在外是一种奇异现象。[10]
脑电图异常可用作定量生物标志物,以“绘制AS的进展和临床结果测量”。[13]
似乎Angelman综合征患者的神经元正确形成,但它们无法正常运作。
诊断
Angelman综合征的诊断基于:
延迟运动里程碑的历史,然后延迟一般发展,特别是言语
不寻常的动作,包括精细震颤,肢体运动不稳定,手部拍打和宽腿,僵硬的步态。
特征面部外观(但并非在所有情况下)。
癫痫史和脑电图追踪异常。
一个快乐的性格与频繁的笑声
通过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CGH)或通过BACs-on-Beads技术在染色体15上缺失或不活动。
该疾病的诊断标准最初于1995年与Angelman综合症基金会(美国)合作建立; [14]这些标准于2005年进行了修订。[15]
癫痫发作是一种后果,但过度的笑声也是如此[16],这是早期诊断的主要障碍。
治疗
退黑激素
目前尚无治愈方法。可以通过使用一种或多种类型的抗惊厥药物来控制癫痫。然而,在确定建立控制所需的抗惊厥药物的水平和类型方面存在困难,因为AS通常与多种癫痫发作相关,而不仅仅是正常癫痫病例中的癫痫发作。许多家庭在经常影响睡眠模式的情况下使用褪黑激素来促进睡眠。许多患有Angelman综合症的人在任何时候最多睡五个小时。轻度泻药也经常用于促进定期排便,并且物理疗法的早期干预对于促进关节活动并防止关节僵硬是重要的。言语和语言治疗通常用于帮助患有Angelman综合征的人及其沟通问题。
患有这种综合症的人通常是喜欢人类接触和玩耍的快乐和满足的人。 AS患者表现出与他人进行个人互动的强烈愿望。沟通起初可能很困难,但随着AS的孩子的发展,有一定的性格和能力使自己被理解。 AS患者倾向于培养强大的非语言技能,以弥补他们有限的言语使用。人们普遍认为,他们对通信的理解远远大于他们回复对话的能力。如果有的话,受影响最大的人不会发展超过5-10个单词。[17]
预测
与Angelman综合征相关症状的严重程度在受影响人群中差异很大。在受影响最小的人中,有些言论和更大程度的自我照顾是可能的。走路和使用简单的手语可能超出了更深刻影响的范围。早期和持续参与身体,职业(与精细运动控制技能的发展有关)和沟通(言语)疗法被认为可显著改善受AS影响的个体的预后(在认知和交流方面)。此外,认为该病症的特定遗传机制与受影响的人的一般预后相关。在光谱的一端,认为UBE3A基因的突变与受影响最小的相关,而15号染色体上的较大缺失被认为与受影响最大的相关。
Angelman综合征的临床特征随年龄而变化。随着成年期临近,多动和睡眠模式改善。癫痫发作频率降低,常常停止,脑电图异常不明显。癫痫症患者通常建议服用药物。经常被忽视的是不良睡眠模式对癫痫发作的频率和/或严重程度的贡献。药物治疗可能值得帮助解决这个问题并改善癫痫发作和睡眠的预后。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有报道称癫痫发作的频率和严重程度在青春期Angelman综合征女孩中暂时升级,但似乎不会影响长期健康。随着年龄的增长,面部特征仍然可识别,但许多AS患者看起来非常显眼因年龄而年轻。
青春期和月经开始于平均年龄左右。人们认为性发育不会受到影响,单一报道的一例女性患有安吉曼综合症,其中有一名女孩也患有安吉曼综合症。[18]
大多数AS患者在白天和晚上都有节制。 Angelman综合征不是退行性综合症,因此AS患者可以通过支持改善他们的生活技能。
穿着技巧是可变的,通常仅限于没有纽扣或拉链的衣服。大多数成年人可以用刀或勺子和叉子进食,并且可以学习执行简单的家务。一般健康状况相当好,寿命接近平均水平。在成人中出现的特殊问题是肥胖倾向(女性更多),脊柱侧凸恶化[19]如果存在的话。在年幼的孩子身上也是积极方面的深情本性也可能持续到成人生活中,在社交中可能会造成问题,但这个问题并非不可克服。
流行病学
虽然没有准确知道Angelman综合征的患病率,但有一些估计。最好的数据来自6至13岁的学龄儿童,居住在瑞典和丹麦的研究,其中将医疗诊所中AS儿童的诊断与8年约45,000名婴儿的诊断进行比较。瑞典的研究显示AS患病率约为1 / 20,000 [20],丹麦研究显示AS患病率最低约为1 / 10,000 [21]。
历史
Giovanni Francesco Caroto的“有木偶的男孩”或“有绘画的孩子”。[22]
在英格兰沃灵顿工作的儿科医生哈里·安吉尔曼(Harry Angelman)于1965年首次报告了三名患有此病的儿童。[4]安吉尔曼后来描述了他对“木偶儿童”这个名称的选择,将这些案件描述为与他在意大利度假时看到的油画有关:
医学史充满了关于疾病发现的有趣故事。 Angelman综合症的传奇就是这样一个故事。近三十年前(例如,大约1964年),三个残疾儿童在不同时间被送进我在英格兰的儿童病房,这纯属偶然。他们有各种各样的残疾,虽然乍一看他们似乎患有不同的病症,但我觉得他们的病有一个共同的原因。诊断纯属临床诊断,因为尽管技术调查今天更加精确,但我无法确定三个孩子都有同样障碍的科学证据。鉴于此,我犹豫是否在医学期刊上写下这些内容。然而,在意大利度假的时候,我碰巧在维罗纳的Castelvecchio博物馆看到一幅油画,叫做一个有木偶的男孩。男孩的笑脸以及我的病人表现出生涩动作的事实让我想到写一篇关于三个孩子的文章,题目是木偶儿童。这并不是一个令所有父母满意的名字,但它可以将三个小病人组合成一个小组。后来这个名字改为Angelman综合症。这篇文章发表于1965年,经过一些初步的兴趣几乎被遗忘,直到八十年代初。
- Charles Williams引用的Angelman [23]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的病例报告首次出现在医学文献中[24] [25]。 1987年,人们首先注意到大约一半的AS患儿缺少15号染色体(染色体15q部分缺失)。[26]
社会与文化
理查德普莱斯的诗集“手持手持(1997)”,“幸运日”(2005年)和“小世界”(2012年)中的许多诗歌都反映了诗人女儿的残疾,她的女儿患有安吉曼综合症。在2011年菲律宾戏剧系列Budoy中,名义上的角色和主角Budoy Maniego(由菲律宾演员Gerald Anderson扮演)被诊断出患有Angelman综合症。
参考:
Winter, Robin M.; Baraitser, Michael (2013). Multiple Congenital Anomalies: A Diagnostic Compendium. Springer. p. 34. ISBN 9781489931092.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017-11-05.
Reference, Genetics Home (May 2015). "Angelman syndrome". Genetics Home Reference.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7 August 2016. Retrieved 28 April 2017.
"Angelman Syndrome – NORD (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Rare Disorders)". NORD (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Rare Disorders). 2015.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13 November 2016. Retrieved 28 April 2017.
Angelman, Harry (1965). "'Puppet' Children: A report of three cases". Dev Med Child Neurol. 7 (6): 681–688. doi:10.1111/j.1469-8749.1965.tb07844.x.
Wilson, Golder N.; Cooley, W. Carl (2000). Preventive Management of Children with Congenital Anomalies and Syndrome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p. 193. ISBN 9780521776738.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017-11-05.
Kumar, Vinay; Abbas, Abul K.; Aster, Jon C. (2013). Robbins Basic Pathology. Elsevier Health Sciences. p. 244. ISBN 978-1437717815.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017-11-05.
Facts about Angelman syndrome (PDF) Archived May 27, 2013, at the Wayback Machine.. Anonymous. Angelman syndrome Foundation (US) website. Retrieved September 29, 2012.
Weeber E, Levenson J, Sweatt J (2002). "Molecular genetics of human cognition". Mol Interv. 2 (6): 376–91, 339. doi:10.1124/mi.2.6.376. PMID 14993414.
White HE, Durston VJ, Harvey JF, Cross NC (2006).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SNRPN(correction of SRNPN) gene methylation by pyrosequencing as a diagnostic test for Prader-Willi syndrome and Angelman syndrome". Clin. Chem. 52 (6): 1005–13. doi:10.1373/clinchem.2005.065086. PMID 16574761.
Williams C (2005) "Neurological aspects of the Angelman syndrome" Brain & Development 27: 88–94
Laan, Laura A.E.M.; Vein, Alla A. (2005). "Angelman syndrome: is there a characteristic EEG?". Brain and Development. 27 (2): 80–87. doi:10.1016/j.braindev.2003.09.013. ISSN 0387-7604. PMID 15668045.
Dan, B., Angelman syndrome: Current understanding and research prospects. Epilepsia, 2009. 50(11): p. 2331–2339.
Sidorov, Michael S.; Deck, Gina M.; Dolatshahi, Marjan; Thibert, Ronald L.; Bird, Lynne M.; Chu, Catherine J.; Philpot, Benjamin D. (2017-05-08). "Delta rhythmicity is a reliable EEG biomarker in Angelman syndrome: a parallel mouse and human analysis". Journal of 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 9: 17. doi:10.1186/s11689-017-9195-8. ISSN 1866-1955. PMC 5422949. PMID 28503211.
Williams CA, Angelman H, Clayton-Smith J, et al. (1995). "Angelman syndrome: consensus for diagnostic criteria. Angelman syndrome Foundation". Am. J. Med. Genet. 56 (2): 237–8. doi:10.1002/ajmg.1320560224. PMID 7625452.
Williams CA, Beaudet AL, Clayton-Smith J, et al. (2006). "Angelman syndrome 2005: updated consensus for diagnostic criteria". Am. J. Med. Genet. A. 140 (5): 413–8. doi:10.1002/ajmg.a.31074. PMID 16470747.
Buntinx IM, Hennekam RC, Brouwer OF, et al. (March 1995). "Clinical profile of Angelman syndrome at different ages".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al Genetics. 56 (2): 176–83. doi:10.1002/ajmg.1320560213. PMID 7625442.
Andersen WH, Rasmussen RK, Strømme P (2001). "Levels of cognitive and linguistic development in Angelman syndrome: a study of 20 children". Logopedics, Phoniatrics, Vocology. 26 (1): 2–9. doi:10.1080/140154301300109044. PMID 11432411.
Lossie A, Driscoll D (1999). "Transmission of Angelman syndrome by an affected mother". Genet Med. 1 (6): 262–6. doi:10.1097/00125817-199909000-00004. PMID 11258627.
Laan LA, den Boer AT, Hennekam RC, Renier WO, Brouwer OF (1996). "Angelman syndrome in adulthood". Am. J. Med. Genet. 66 (3): 356–60. doi:10.1002/(SICI)1096-8628(19961218)66:3<356::AID-AJMG21>3.0.CO;2-K. hdl:2066/22929. PMID 9072912.
Steffenburg S, Gillberg CL, Steffenburg U, Kyllerman M (1996). "Autism in Angelman syndrome: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Pediatr. Neurol. 14 (2): 131–6. doi:10.1016/0887-8994(96)00011-2. PMID 8703225.
Petersen MB, Brøndum-Nielsen K, Hansen LK, Wulff K (1995). "Clinical, cytogenetic, and molecular diagnosis of Angelman syndrome: estimated prevalence rate in a Danish county; the disorder predominantly affects Anglo-Saxons". Am. J. Med. Genet. 60 (3): 261–2. doi:10.1002/ajmg.1320600317. PMID 7573182.
Galassi FM, Armocida E, Rühli FJ (September 2016). "Angelman Syndrome in the Portrait of a Child With a Drawing by Giovanni F. Caroto". JAMA Pediatr. 170 (9): 831. doi:10.1001/jamapediatrics.2016.0581. PMID 27380555.
Williams, Charles. "Harry Angelman and the History of AS". Stay informed. US: Angelman Syndrome Foundation.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011-06-30. Retrieved 2011-07-01.
Dooley, JM; Berg JM; Pakula Z; MacGregor DL. (1981). "The puppet-like syndrome of Angelman". Am J Dis Child. 135 (7): 621–4. doi:10.1001/archpedi.1981.02130310027010. PMID 7246489.
Williams, CA; Frias JL (1982). "The Angelman ("happy puppet") syndrome". Am J Med Genet. 11 (4): 453–60. doi:10.1002/ajmg.1320110411. PMID 7091188.
Magenis, RE; Brown MG; Lacy DA; Budden S; LaFranchi S. (1987). "Is Angelman syndrome an alternate result of del(15)(q11q13)?". Am J Med Genet. 28 (4): 829–38. doi:10.1002/ajmg.1320280407. PMID 3688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