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T-Lymphoblastic Lymphoma Cells Express High Levels of BCL2, S1P1, and ICAM1, Leading to a Blockade of Tumor Cell Intravasation
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表达高水平BCL2,S1P1以及ICAM1,阻滞肿瘤细胞向血管侵入
领域: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BL),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肿瘤转移
主要发现和研究意义:胸腺淋巴瘤与胸腺白血病密切相关,但目前还不清楚为什么T – LBL患者病变仍然高度局限于纵隔部分,而T-ALL患者病变呈现多部位大规模弥散分布。本研究在斑马鱼模型中证明了T-LBL细胞伴有Bcl-2,S1P1和ICAM1高表达,从而破坏了血管侵入,细胞连接,肿瘤代谢以及自噬。但是PI3K – AKT通路的活化能够逆转上述表型。
背景知识:
T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T-Lymphoblastic Lymphoma, T-LBL)
好发于青少年,男性较多见,原发性者少见,皮损大多为继发性。主要发生于淋巴结,常累及纵隔、骨髓及中枢神经系统,且易演变为白血病。淋巴母细胞性淋巴瘤大多为T细胞性。根据瘤细胞的形态,可分为两种亚型:①曲核型,占65%左右。瘤细胞来源于T细胞,呈不规则圆形,彼此不粘附,胞质少,核膜薄,染色质呈粉尘状,分布均匀,可见中等大或小核仁。核呈脑回状、鸡爪样或花瓣状,核分裂象多见。大片瘤细胞间可有少数散在的反应性巨噬细胞,形成“满天星”图像。瘤细胞也可呈单行串珠状排列,好犯血管壁或血管腔。②非曲核型,此型瘤细胞来源除T细胞外,也可为B细胞或U细胞。瘤细胞形态不一,胞核呈圆或卵圆形,时见小核仁。
T-淋巴细胞白血病(T-lymphoblastic Leukemia, T-ALL)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cell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T-ALL)是以T淋巴细胞增殖为特征的恶性克隆性疾病。大约50%~70%的T-ALL患者可检出核型异常,细胞遗传学的改变已成为T-ALL最重要的诊断指标。近年来,随着荧光原位杂交(FISH)、微阵列-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CGH)以及cDNA芯片等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认识到T-ALL患者的预后与染色体易位、缺失、基因突变等细胞和分子遗传学改变密切相关并取得一定进展。
Bcl-2
Bcl-2蛋白是bcl-2 原癌基因的编码产物,是细胞存活促进因子,属膜整合蛋白,分子量为26kDa, 定位于线粒体、内质网和连续的核周膜。Bcl-2蛋白家族是一个特别的家族,成员中有些促进凋亡,如Bad、Bid 、Bax,有些成员阻止细胞凋亡,如Bcl-2、 Bcl-x、Bcl-w。Bcl-2能够阻止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释放到细胞质,从而抑制了细胞凋亡。
S1P1
磷酸鞘氨醇(sphingosine-1-phosphate,S1P)是一种具有重要生物学活性的溶血磷脂,它作为第一信使与各种免疫细胞膜上相应的G蛋白偶联受体相互作用发挥不同的免疫调节功能。S1P可抑制T细胞的增殖,并抑制活化的CD4+T细胞分泌IFN-γ和IL-4。S1P对T细胞、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NK细胞都具有趋化性,其主要效应是通过其受体S1P1介导调节淋巴细胞再循环和组织分布。S1P对调节性T细胞趋化性弱,是调节性T细胞发挥最佳活性所必需的。新型免疫抑制剂FTY720进入人体后快速磷酸化,形成具有生物学活性的FTY720-P,与S1P相似,是其受体S1P1、S1P3、S1P4和S1P5的真正激动剂,可影响成熟T细胞、B细胞、树突状细胞及调节性T细胞的组织分布与功能活性,具有低毒高效可逆的免疫抑制效应,能够预防异体移植物排斥及治疗自身免疫病。1型1-磷酸鞘氨醇受体(S1P1)是淋巴细胞表面的重要受体。
ICAM1
ICAM-1是血管内皮细胞等产生的一类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粘附分子,除介导免疫、炎症反应及细胞间粘附和连接外,还能传递多种细胞信号,引起细胞内骨架蛋白结构与功能的改变。
PI3K-AKT
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s)信号参与增殖、分化、凋亡和葡萄糖转运等多种细胞功能的调节。 近年来发现, IA型PI3K和其下游分子蛋白激酶B(PKB或Akt)所组成的信号通路与人类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该通路调节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存活, 其活性异常不仅能导致细胞恶性转化, 而且与肿瘤细胞的迁移、黏附、肿瘤血管生成以及细胞外基质的降解等相关。
在PI3K家族中, 研究最广泛的是能被细胞表面受体所激活的I型PI3K。 哺乳动物细胞中Ι型PI3K又分为IA和IB两个亚型, 他们分别从酪氨酸激酶连接受体和G蛋白连接受体传递信号。IA 型PI3K是由催化亚单位p110和调节亚单位p85所组成的二聚体蛋白, 具有类脂激酶和蛋白激酶的双重活性。 PI3K通过两种方式激活, 一
种是与具有磷酸化酪氨酸残基的生长因子受体或连接蛋白相互作用, 引起二聚体构象改变而被激活; 另一种是通过Ras和p110直接结合导致PI3K的活化。 PI3K激活的结果是在质膜上产生第二信使PIP3, PIP3与细胞内含有PH结构域的信号蛋白Akt和PDK1(phosphoinositidedependentkinase-1)结合, 促使PDK1磷酸化Akt蛋白的Ser308导致Akt的活化。 Akt还能通过PDK2(如整合素连接激酶ILK)对其Thr473的磷酸化而被激活。 活化的Akt通过磷酸化作用激活或抑制其下游靶蛋白Bad 、Caspase9、NF-κB、GSK-3、FKHR、 p21Cip1和p27 Kip1等, 进而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以及迁移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