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45例重度创伤病人ICU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大江 | 时间:2014-10-1 14:49:53 | 阅读:579| 显示全部楼层

       曹浩强 费建国 倪全法 孔凡创

  我院ICU 1995年2月~1998年10月共收治重度创伤病人45例 , 抢救成功率为75.5%。现就其治疗过程和疗效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 般资料:本组45 例 ,男37例,女8例;年 龄 5 ~ 78 岁 。根据Kirpatrick 创伤指数(TI)[1]评分,本组18~37 分,平均 27 分,均达重度创伤(≥18分)标准。其中颈椎骨折2 例,多处骨折2 例,颅脑损伤8 例,腹部闭合伤13例,胸腹联合伤20例。伴误吸22例。急诊在全麻下施行相应外科治疗,术毕35例因呼吸循环功能不稳直接入ICU ;另10例术毕意识清醒,呼吸循环平稳送回病房,于术后12~32 h 因呼吸循环功能异常转入ICU,接受加强治疗。
  2. ICU 治疗过程: 所有病人均行机械通气,监测心率(HR) 、心电图(ECG)、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 呼气末CO2 分压(PetCO2)、血气、电解质及尿量的变化。对无误吸的23例行间歇正压通气(IPPV ):潮气量(VT)8~12 ml/kg,呼吸比(I∶E)为1∶1.5~2。当吸入氧浓度(FiO2)<0.6 时,17 例SpO2>96%, PetCO2 4.67~6.0 kPa(1 kPa=7.5 mm Hg), 动脉氧分压(PaO2)> 12.67 kPa。然后逐渐行间歇指令通气加压力支持(SIMV+PS)。当支持压<0.47 kPa、 呼吸频率(RR)<24次/min时, 试行脱机,观察2~3 h ,确认SpO2、PaO2、PetCO2、HR和MAP等恢复正常,拔除气管导管。其中6例(病房转入)行IPPV后,SpO2<90%, PaO2<8 kPa, 提高FiO2 仍无效,同时胸部X线片示双弥漫性渗出改变,考虑并发ARDS,加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 0.984 ~ 1.968 kPa, 2例逐渐好转并脱机,4例死于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有误吸的22例加用压力控制(PC)+PEEP,并用等渗盐水灌洗肺,9例脱机成功。另13例加用反比通气(PC-IRV)治疗,9 例顺利脱机。有误收的22例中发生MODS 9例,其中4例死亡。
  在呼吸支持过程中,对于清醒或烦躁不安的37例病人辅用咪唑安定或异丙酚镇静催眠,对 14 例发生人机对抗病人使用非去极化肌松剂万可松。同时,依据监测结果行循环支持,12 例病人使用微泵输入多巴胺或多巴酚丁胺2~2.5 &mu;g.kg-1.min-1 。采用 &chi;2检验行统计学处理,当P<0.05时为有显著性差异。

结  果

  治愈34例,治愈率75.6%;死亡11例,死亡率24.4%。其中3例入ICU 24 h内死于重度颅脑损伤。全组13 例发生MODS,并发率为28.9%。8例死亡,占MODS的61.5% 。从病房转入10例病人,5 例死于MODS ,病死率50.0%(5/10), 与直接收入ICU病死率17.1%(6/35)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 误吸与未误吸MODS发生率分别为40.9%(9/22)和17.4%(4/23),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讨  论

  本结果显示,直接转入ICU病人其生存率明显高于病房转入病人。因此,外科医师要了解和掌握好向ICU转送患者的时机。过迟接受ICU治疗不仅会增加治疗和治疗过程的复杂性,而且显著增加了死亡率。
  病人在ICU治疗过程中,选择适当的通气方式,对病人全身的氧供非常重要。应根据病情和SpO2、PetCO2、PaO2等指标及时选择呼吸机参数和调整通气方式。临床上除常规使用IPPV、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高频喷射通气(HFJV)等通气方式治疗急性呼吸衰竭和ARDS 外,近来也使用PEEP 和PC-IRV治疗ARDS 。PEEP可防止呼气末肺泡萎缩,进而提高功能余气量(FRC),改善肺顺应性,减少肺内分流,提高PaO2。PC+IRV 选择I∶E,可以1∶1~4∶1。因为这种I∶E是反生理的,它主要提高氧合,降低气道峰压,在ARDS中有一定治疗意义[2]。本组采用PC+PEEP通气和PC-IRV,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在呼吸机治疗的同时,应持续监测SpO2、PetCO2、PaO2 ,及时判断使用机械通气的效果。笔者采用最新美国产i-STAT微型血气、生化分析仪,实行床边检测Hb、 Hct、Na+、K+、Cl-和血气等,为准确及时判断病情和疗效提供了可靠依据。呼吸机的撤离要及时,但又不能过急。当全身情况稳定、RR<25 次/min、无效腔/潮气量(VD/VT)<0.6、血气在正常范围时,使用间歇指令通气(IMV)过渡或同步呼吸过渡,或经皮囊吸氧过渡,一般均可成功撤机。在进行积极呼吸支持情况下,循环维持应同步进行。对于重度创伤病人在初步纠正低血容量休克后,应根据监测参数及时调整输入液体的质和量。合理选择血管活性药物,对于重度创伤病人的后期治疗也很有必要。重度创伤病人由于术后伤口疼痛,各种导管的不适以及紧张、焦虑和机械通气等均可引起强烈的应激反应和人机对抗,从而加重原发疾病,增加代谢和氧耗。此时可适当选用镇静镇痛药和肌松剂,减少病人氧耗,使机械通气更易进行。另外,预防感染、加强营养支持、改善肠道功能和防止应激性溃疡,也是ICU中不可缺少的治疗步骤。

(本文编辑:付培蓉)■

作者单位:曹浩强(嘉兴市第二医院外科 314000)
     费建国(嘉兴市第二医院外科 314000)
     倪全法(嘉兴市第二医院外科 314000)
     孔凡创(嘉兴市第二医院外科 314000)

参考文献

[1]许国忠.创伤性休克的治疗.辽宁医学杂志, 1995, 9:114-115.
[2]杜新建,席修明,陈浩辉.外科危重患者急性呼吸衰竭的预防和治疗.普外临床,1996, 11:104-105.



    更多相关文档请点击>>分析(5230)效果(1001)治疗(16426)外科(659)临床(7288)创伤(238)通气(169)呼吸(705)ICU(99)病人(225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Copyright © 2011-2025 东莞市珍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Powered by zhentun.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