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作者:大江 | 时间:2018-11-21 00:30:02 | 阅读:696| 显示全部楼层
口臭,是一种症状,其中存在明显令人不快的呼吸气味。它可能导致受影响的人焦虑。它还与抑郁症和强迫症的症状有关。

口臭的问题可分为真实和非真实病例。在真正口臭的人中,大约85%的病例来自口腔内。其余病例被认为是由于子,鼻窦,喉咙,,食道或胃部的紊乱。很少,口臭可能是由于肝功能衰竭或酮症酸中毒等潜在的医疗条件造成的。非真实病例发生在有人感到口臭但其他人无法察觉的情况下。据估计,这占病例的5%至72%。

治疗取决于根本原因。最初的努力可能包括舌头清洁,漱口水和牙线清洁。暂定证据支持使用含有氯己定或氯化十六烷基吡啶的漱口水。虽然有使用舌头清洁剂的益处的初步证据,但不足以得出明确的结论。治疗诸如牙龈疾病,蛀牙或胃食管反流病等潜在疾病可能有所帮助。咨询可能对那些错误地认为他们有口臭的人有用。

估计口臭率从人口的6%到50%不等。关于口臭是人们在蛀牙和牙龈疾病后寻求牙齿护理的第三大常见原因。随着人们年龄的增长,人们认为它会变得更加普遍口臭被视为社会禁忌,受影响的人可能会受到侮辱。美国人每年花在漱口水上的费用超过10亿美元来治疗这种疾病。

目录
1 症状和体征
2 原因
2.1 口
2.2 鼻子和鼻窦
2.3 扁桃体
2.4 食管
2.5 胃
2.6 系统性疾病
2.7 妄想性口臭
3 诊断
3.1 自我诊断
3.2 测试
3.3 分类
4 管理
4.1 机械措施
4.2 漱口水
4.3 基础疾病
5 流行病学
6 历史,社会和文化
6.1 词源
6.2 替代医学
7 研究
8 参考

体征和症状
口臭是指在呼吸时出现明显令人不快的气味。 它可能导致受影响的人焦虑。 它还与抑郁症和强迫症的症状有关。

原因

在大约90%的真正口臭病例中,气味的来源是口腔本身。这被称为口内口臭,口腔恶臭。

最常见的原因是舌头背面,牙龈线下方以及牙齿和牙龈之间牙龈疾病造成的口袋中产生气味的生物膜。这种生物膜导致产生高水平的臭味。产生的气味主要是由于蛋白质分解成单个氨基酸,然后进一步分解某些氨基酸以产生可检测的恶臭气体。挥发性硫化合物与口腔恶臭水平相关,并且通常在成功治疗后降低。口腔的其他部分也可能有助于整体气味,但不像舌头后部那样常见。这些位置按照流行率下降的顺序排列,牙齿间和牙龈下牙龈,牙齿缺陷,牙齿之间的食物冲击区域,脓肿和不洁牙齿。由单纯疱疹和HPV等病毒感染引起的口腔病变也可能导致口臭。

由于食用某些食物(如大蒜,洋葱,肉,鱼和奶酪),吸烟和饮酒,白天口臭的强度可能会有所不同。由于口腔暴露于较少的氧气[需要医疗引用]并且在夜间不活动,因此唤醒时气味通常更差(“早晨呼吸”)。口臭可能是短暂的,经常在进食,饮水,刷牙,使用牙线或使用专门的漱口水冲洗后消失。口臭也可能持续存在(慢性口臭),这会不同程度地影响约25%的人口。



Normal appearance of the tongue, showing a degree of visible white coating and n.jpg
舌的正常外观,在背部后部显示出一定程度的可见白色涂层和正常的不规则表面。
口腔相关口臭最常见的部位是舌头。舌头细菌产生恶臭化合物和脂肪酸,占口腔相关口臭的80%至90%。通常在舌后背上发现大量天然存在的细菌,在那里它们相对不受正常活动的干扰。舌头的这一部分相对干燥且清洁不良,舌背的复杂微生物结构为厌氧细菌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厌氧细菌在不断形成的食物残渣舌苔,死后的上皮细胞,鼻后滴漏和覆盖下繁殖。细菌,生与死。当留在舌头上时,这种细菌的无氧呼吸可以产生吲哚,粪臭素,多胺的腐烂气味,或挥发性硫化合物(VSC)的“臭鸡蛋”气味,如硫化氢,甲硫醇,烯丙基甲基硫醚和二甲基硫醚。舌头背面产生口臭的细菌不应与舌苔混淆。肉眼看不见细菌,大多数有口臭的人都会出现白色舌苔的程度。可见的白色舌苔并不总是等于舌头后部作为口臭的起源,然而“白舌”被认为是口臭的迹象。在口腔医学中,一般认为白舌是几种医学状况的标志。与正常受试者相比,牙周病患者的舌苔涂片患病率为6倍。与没有口臭的个体相比,该区域的口臭患者也显示出明显更高的细菌负荷。

齿龈
牙龈裂缝是牙齿和牙龈之间的小凹槽,它们存在于健康中,尽管当存在牙龈炎时它们可能会发炎。牙龈缝隙和牙周袋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深度<3mm,后者> 3mm。牙周袋通常伴有牙周病(牙龈疾病)。关于牙周病在引起口臭方面的作用存在一些争议。然而,晚期牙周病是严重口臭的常见原因。来自在牙龈线下方生长的厌氧细菌(龈下)的废物具有难闻的气味,并且临床证明产生非常强烈的口臭。已经显示去除龈下牙石(即牙垢或硬斑块)和易碎组织可显著改善口腔气味。这是通过龈下刮除和根刨和用抗生素漱口液冲洗来实现的。导致牙龈炎和牙周病(牙周病原体)的细菌总是革兰氏阴性并且能够产生VSC。已知甲硫醇是由牙周病和牙龈炎引起的口臭中最大的VSC。呼吸时VSC的水平与牙周袋的深度,口袋的数量以及用牙科探针检查时口袋是否流血呈正相关。实际上,VSC本身可能已被证明有助于炎症和组织损伤,这是牙周病的特征。然而,并非所有牙周病患者都有口臭,并非并非所有口臭患者都患有牙周病。虽然患有牙周病的患者比一般人群更容易患口臭,但口臭症状与舌苔病的严重程度相比,与口腔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性更强。牙周病的另一种可能的症状是味道不好,其不一定伴随其他人可检测到的恶臭。

其他原因
其他不太常见的口内报告原因包括:

深龋病变(牙齿腐烂) - 导致局部食物嵌塞和停滞
最近的拔牙窝 - 填充血凝块,为细菌增殖提供理想的栖息地
齿间食物包装 - (食物在牙齿之间被推下) - 这可能是由于牙齿缺失,倾斜,间隔或拥挤的牙齿,或近似牙齿填充物的轮廓不良造成的。食物残渣被困住,经历缓慢的细菌腐烂和释放恶臭的挥发物。食品包装也可引起局部牙周反应,其特征在于通过用齿间刷或牙线清洁食品包装区域来缓解牙齿疼痛
丙烯酸假牙(塑料假牙) - 不适当的义齿卫生习惯,例如每晚不能清洁和移除假体,可能会导致塑料本身或口腔产生恶臭,因为微生物群会对改变的环境做出反应。塑料实际上是多孔的,并且配合表面通常是不规则的,雕刻以适合无牙口腔解剖结构。这些因素易使细菌和酵母保留,伴随着典型的气味。
口腔感染
口腔溃疡
禁食
应力/焦虑
月经周期 - 在周期中期和月经期间,女性报告VSC增加。
吸烟 - 吸烟与牙周病有关,牙周病是口腔恶臭的第二大常见原因。吸烟还会对口腔产生许多其他负面影响,从牙龈腐烂率增加到癌前病变甚至口腔癌。

挥发性食物 - 例如洋葱,大蒜,榴莲,卷心菜,花椰菜和萝卜。挥发性食品可能在口腔中留下恶臭残留物,这些残留物会受到细菌腐烂和VSC释放的影响。然而,挥发性食品也可能通过血源性口臭机制引起卤虫病。
药物治疗 - 通常药物治疗可引起口腔干燥症(口干),导致口腔内微生物生长增加。

鼻和鼻窦
在这种情况下,离开鼻孔的空气具有与口腔气味不同的刺激性气味。鼻腔气味可能是由鼻窦感染或异物引起的。

口臭通常被认为是慢性鼻 - 鼻窦炎的症状,但是尚未应用金标准口气分析技术。从理论上讲,可能涉及客观和主观口臭的几种可能机制。

扁桃体
关于由扁桃体状况引起的口臭病例的比例存在分歧。有人声称扁桃体是口腔后口臭的最重要原因。根据一份报告,大约3%的口臭病例与扁桃体有关。可能与口臭有关的扁桃体状况包括慢性干酪性扁桃体炎(奶酪样物质可从扁桃体隐窝处渗出),扁桃体结石(扁桃体结石),不常见的扁桃体周围脓肿,放线菌病,真菌性恶性肿瘤,软骨样迷离瘤和炎症肌纤维母细胞瘤。

食管
下食道括约肌,即胃和食道之间的瓣膜,由于食管裂孔疝或GERD可能无法正常关闭,使酸进入食道和气体逃逸到口腔。由于食道中残留的食物老化,Zenker憩室也可能导致口臭。


大多数研究人员认为胃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口臭来源。食道是一个封闭和塌陷的管子,来自胃的连续气体或腐烂物质流动表明健康问题 - 例如回流严重到足以引起胃内容物或胃和食道之间的瘘管 - 这将证明更多严重的表现,而不仅仅是恶臭。

在烯丙基甲基硫化物(大蒜消化的副产物)的情况下,气味不是来自胃,因为它不会在那里代谢

全身性疾病
有一些全身(非口服)医学病症可能会导致口臭,但这些在一般人群中并不常见。这样的条件是:

肝脏肝脏:慢性肝功能衰竭引起的罕见口臭的一个例子。
下呼吸道感染(支气管和肺部感染)。
肾脏感染和肾衰竭。
癌。
三甲基氨基尿(“鱼腥味综合征”)。
糖尿病。
代谢条件,例如导致血液二甲基硫化物升高。
受上述病症折磨的个体通常比单独的口臭显示出额外的,更具诊断性的结论性症状。

妄想性口臭
四分之一寻求口臭专业建议的人夸大了口臭,即口臭,妄想性口臭或嗅觉参考综合症的表现。他们确信他们有口臭,尽管许多人没有要求任何人提出客观意见。口臭可能严重影响约0.5-1.0%的成年人的生活。

诊断
自我诊断
科学家长期以来认为,由于适应环境,闻到自己的呼吸气味通常很困难,尽管许多口臭的人能够在其他人身上发现它。研究表明,口臭的自我评估并不容易,因为我们认为它应该是多么糟糕的先入为主的观念。有些人认为他们因口味不好(金属,酸味,粪便等)而口臭,但味道不好被认为是不良指标。

患者经常通过询问好友来自我诊断。

确定口臭存在的一种流行的家庭方法是舔手腕后部,让唾液干燥一两分钟,并闻到结果。从研究中得出结论,这项测试导致高估,应该避免。更好的方法是用塑料一次性勺子轻轻刮去舌头的后背,并闻到干燥的残留物。现在可以使用化学反应来测试舌拭子上多胺和硫化合物的存在的家庭测试,但很少有研究表明他们实际检测到气味的程度。此外,由于呼吸气味在一天中强度根据许多因素而变化,因此可能需要多次测试。

测试
如果口臭持久,并且排除了所有其他医学和牙科因素,则需要专门的测试和治疗。数以百计的牙科诊所和商业呼吸诊所现在声称可以诊断和治疗口臭。他们经常使用几种实验室方法来诊断口臭:

Halimeter:一种便携式硫化物监测仪,用于测试口腔空气中的硫排放水平(特别是硫化氢)。如果使用得当,该装置可以非常有效地确定某些产生VSC的细菌的水平。然而,它在临床应用中具有缺点。例如,其他常见的硫化物(例如硫醇)不容易记录,并且在测试结果中可能被错误表示。某些食物如大蒜和洋葱会在呼吸中产生硫磺长达48小时,并可能导致错误的读数。 Halimeter对酒精也非常敏感,因此在测试前应避免饮酒或使用含酒精的漱口水至少12小时。该模拟机器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失去灵敏度,需要定期重新校准才能保持准确。
气相色谱法:目前正在推出便携式机器,如OralChroma。该技术专门用于数字测量口腔空气样品(硫化氢,甲硫醇和二甲基硫醚)中三种主要VSC的分子水平。它可以准确地测量呼吸的硫成分,并通过计算机界面以图形形式产生视觉效果。
BANA测试:该测试旨在发现酶的唾液水平,表明存在某些与口臭相关的细菌。
β-半乳糖苷酶试验:发现该酶的唾液水平与口腔恶臭有关。
虽然这种仪器和检查广泛用于呼吸诊所,但最重要的口臭测量(金标准)是由训练有素的专家进行的气味水平和类型的实际嗅探和评分(“感官测量”)。通常以六点强度等级评估气味水平。

分类
对于口臭存在两种主要的分类方案,尽管它们都不被普遍接受。

Miyazaki等人。 分类最初于1999年在日本科学出版物中描述,并且后来经过调整以反映北美社会,特别是关于恐怖症。 该分类假定口臭症状的三个主要部分,即真正的口臭,假性口臭和憎恨症。 这种分类被认为是最广泛使用的,但它受到批评,因为它过于简单化,主要仅用于牙医而不是其他专业。

真正的口臭
A.生理性口臭
B.病理性口臭
(i)口里
(ii)口外
假性口臭
口臭恐怖症
Tangerman和Winkel分类于2002年在欧洲被提出。该分类仅关注那些存在真正口臭的病例,因此与Miyazaki等人相比,因其在临床上对牙科的用途较少而受到批评。 分类。

口内口臭
口外口臭
A.血腥口臭
(i)系统性疾病
(ii)代谢疾病
(iii)食物
(iv)药物治疗
B.非血源性口臭
(i)上呼吸道
(ii)下呼吸道
同一作者还提出,口臭可根据气味特征分为3组:

由挥发性硫化合物(VSC)引起的“硫或粪便”,最显著的是甲硫醇,硫化氢和二甲基硫醚。
丙酮引起的“果味”,存在于糖尿病中。
由氨,二甲胺和三甲胺(TMA)引起的“尿样或氨”,存在于三甲基氨基尿和尿毒症中。
基于先前分类尝试的优点和缺点,提出了基于原因的分类:

0型(生理)
1型(口腔)
2型(气道)
3型(胃食管)
4型(血液传播)
类型5(主观)
任何口臭症状都可能是任何组合中这些类型的总和,叠加在所有健康个体中存在的生理气味上。

管理
努力可包括减少细菌数量的物理或化学方法,掩盖气味的产品,或改变产生气味的分子的化学物质。 建议在那些使用烟草制品的人停止。 证据不支持饮食改变或口香糖的益处。

机械措施
刷牙可能会有所帮助。 虽然有证据表明舌头清洁暂时有益,但不足以得出明确的结论。 2006年Cochrane评价发现了初步证据表明它可能会降低气味分子的水平。 使用牙线可能很有用。

漱口水
2008年系统评价发现,抗菌漱口水可能有所帮助。漱口水通常含有抗菌剂,包括氯化十六烷基吡啶,氯己定,葡萄糖酸锌,精油,过氧化氢和二氧化氯。氯化十六烷基吡啶和氯己定可暂时使牙齿染色。

潜在的疾病
如果存在牙龈疾病和蛀牙,建议对其进行治疗。

如果认为口腔外的疾病导致了这个问题,治疗可能会导致改善。

咨询可能对那些错误地认为他们有口臭的人有用。

流行病学
由于几个原因,研究人员很难估计一般人群的口臭发生率。首先,口臭受到社会禁忌和耻辱的影响,这可能会影响个人参与此类研究的意愿或准确报告他们对病情的体验。其次,关于应该使用什么诊断标准和哪些检测方法来定义哪些个体有口臭而哪些没有口臭,没有普遍的一致意见。一些研究依赖于自我报告的口臭估计,并且存在关于这是否是实际口臭的可靠预测因素的争论。在反映这些问题时,报告的流行病学数据变化很大。

历史,社会和文化
最早的已知口臭发生在古埃及,在金字塔建成之前就会制作详细的牙膏配方。公元前1550年Ebers Papyrus描述了基于香,肉桂,没药和蜂蜜治疗口臭的药片。希波克拉底医学主张用红酒和香料漱口来治疗口臭。请注意,含酒精的漱口水现在被认为会加剧口臭,因为它们会使口腔干燥,导致微生物生长增加。希波克拉底语语料库还描述了一种基于大理石粉末的配方,用于女性口臭患者。古罗马医生普林尼写了关于增加呼吸的方法。

中国古代皇帝要求游客在观众面前咀嚼丁香。塔木德将口臭描述为残疾,这可能是合法破坏结婚证的理由。早期的伊斯兰神学强调,牙齿和舌头应该用来自萨尔瓦多植物萨尔瓦多树的siwak,一根棍子清洗。这种传统的咀嚼棒也被称为Miswak,特别是在沙特阿拉伯使用,基本上就像是用树枝制成的天然牙刷。在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国王亨利三世的医生劳伦特·朱伯特称,口臭是由“坠入肺部和心脏的危险m气引起的,造成严重损害”。

在BG Jefferis和JL Nichols的“健康探照灯”(1919)中,提供了以下配方:“每餐后[1]茶匙以下混合物:1盎司氯化钠,1盎司碳酸钾,1和1 - 半盎司的苏打水和三盎司的水。“

在今天,口臭是最大的社会禁忌之一。一般人群非常重视避免口臭,美国消费者每年花费10亿美元用于除臭型口腔(口服)冲洗,薄荷糖和相关的非处方产品。许多这些做法仅仅是掩盖气味的短期尝试。一些作者提出,有关于口臭的进化基础。对令人不愉快的气味的本能厌恶可以用于检测变质的食物来源和其他潜在的无用或有害物质。一般认为体味在人类的配偶选择中起重要作用,并且令人不快的气味可能表示疾病,因此可能是不明智的配偶选择。虽然在最早的医学着作中发现了口臭的报道,但社会耻辱感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可能部分原因是涉及广告压力的社会文化因素。结果,口臭的负面心理社会方面可能已经恶化,并且诸如恐怖症之类的精神病症可能比历史上更常见。有罕见的报道称,由于口臭,无论是否有真正的口臭,人们都会自杀。

词源
口臭这个词源于拉丁语halitus,意思是“呼吸”,希腊语后缀 - 意思是“患病”或“病情”。随着现代消费主义的出现,广告压力与现有的对恶臭的进化厌恶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与Listerine创造口臭一词的普遍看法相反,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产品存在之前,由医生约瑟夫威廉豪在1874年出版的书“呼吸”和“给它带来恶臭的疾病”中创造出来。虽然它只是在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普遍使用,当时营销活动促使Listerine成为“慢性口臭”的解决方案。该公司是第一家在美国生产漱口水的公司。根据魔鬼经济学:

Listerine“......在十九世纪被发明为强效的外科防腐剂。后来以蒸馏形式出售,作为地板清洁剂和治疗淋病的治疗方法。但直到20世纪20年代,它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作为一种解决“慢性口臭”的解决方案 - 这是一个口臭的医学术语.Listerine的新广告以孤独的年轻女性和男性为特色,渴望结婚但被伴侣的腐烂气息所打断。“我能否对他感到满意不管怎么说?“一位少女问自己。直到那个时候,口臭通常不被认为是这样的灾难,但Listerine改变了这一点。正如广告学者James B. Twitchell写的那样,”Listerine并没有做出漱口水那么多口臭。“在短短七年时间里,该公司的收入从115,000美元增加到800多万美元。”

替代药物
根据传统的阿育吠陀医学,咀嚼槟榔和槟榔叶是治疗口臭的一种方法。在南亚,由于混合物的口气清新和刺激性药物特性,在恋人中咀嚼槟榔或槟榔和槟榔叶是习惯。坚果和叶子都是温和的兴奋剂,并且可以在重复使用时上瘾。当咀嚼时,槟榔还会导致牙齿腐烂和牙齿红色或黑色染色。然而,槟榔和槟榔叶咀嚼都会引起癌前病变,如白斑和粘膜下纤维化,并且是口腔和口咽鳞状细胞癌(口腔癌)的公认危险因素。

替代医学的从业者和提供者出售各种声称有益于治疗口臭的产品,包括膳食补充剂,维生素和口服益生菌。口臭通常被认为是“念珠菌过敏综合征”或相关疾病的症状,据称可用抗真菌药物或替代药物治疗真菌感染。

研究
1996年,国际呼吸气味研究协会(ISBOR)成立,旨在促进呼吸气味各方面的多学科研究。 第八届呼吸气味国际会议于2009年在德国多特蒙德举行,第九届会议于2011年在巴西萨尔瓦多巴伊亚举行。

参考
Kapoor, U; Sharma, G; Juneja, M; Nagpal, A (2016). "Halitosis: Current concepts on etiology,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European Journal of Dentistry. 10 (2): 292–300. doi:10.4103/1305-7456.178294. PMC 4813452. PMID 27095913.
Harvey-Woodworth, CN (April 2013). "Dimethylsulphidemia: the significance of dimethyl sulphide in extra-oral, blood borne halitosis". British Dental Journal. 214 (7): E20. doi:10.1038/sj.bdj.2013.329. PMID 23579164.
Fedorowicz, Z; Aljufairi, H; Nasser, M; Outhouse, TL; Pedrazzi, V (Oct 8, 2008). "Mouthrinses for the treatment of halitosis".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4): CD006701. doi:10.1002/14651858.CD006701.pub2. PMID 18843727.
Loesche, WJ; Kazor, C (2002). "Microbiology and treatment of halitosis". Periodontology 2000. 28: 256–79. doi:10.1034/j.1600-0757.2002.280111.x. PMID 12013345.
Van der Sleen, Mi; Slot, De; Van Trijffel, E; Winkel, Eg; Van der Weijden, Ga (2010-11-01). "Effectiveness of mechanical tongue cleaning on breath odour and tongue coating: a systematic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Dental Hygiene. 8 (4): 258–268. doi:10.1111/j.1601-5037.2010.00479.x. ISSN 1601-5037. PMID 20961381.
Rosenberg, M (2002). "The science of bad breath". Scientific American. 286 (4): 72–9.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0402-72. PMID 11905111.
Rosenberg, M (1996). "Clinical assessment of bad breath: Current concept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ental Association. 127 (4): 475–82. doi:10.14219/jada.archive.1996.0239. PMID 8655868.
Scully C, Rosenberg M. Halitosis. Dent Update. 2003 May;3
Zalewska, A; Zatoński, M; Jab&#322;onka-Strom, A; Paradowska, A; Kawala, B; Litwin, A (September 2012). "Halitosis--a common medical and social problem. A review on patholog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cta Gastro-enterologica Belgica. 75 (3): 300–9. PMID 23082699.
Bosy, A (1997). "Oral malodor: Philosophical and practical aspects". Journal (Canadian Dental Association). 63 (3): 196–201. PMID 9086681.
Nachnani, S (2011). "Oral malodor: Causes,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Compendium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Dentistry (Jamesburg, N.J. : 1995). 32 (1): 22–4, 26–8, 30–1, quiz 32, 34. PMID 21462620.
"Scientists find bug responsible for bad breath". Reuters. April 7, 2008.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May 29, 2010.
"Combat Bad Breath From Throat". Oxyfresh.com. 22 February 2016.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4 October 2016.
Winkel EG (2008). "Chapter 60: Halitosis Control". In Lindhe J, Lang NP, Karring T. Clinical periodontology and implant dentistry (5th ed.). Oxford: Blackwell Munksgaard. pp. 1324–1340. ISBN 978-1405160995.
Quirynen M, Van den Velde S, Vandekerckhove B, Dadamio J (2012). "Chapter 29: Oral Malodor". In Newman MG, Takei HH, Klokkevold PR, Carranza FA. Carranza's clinical periodontology (11th ed.). St. Louis, Mo.: Elsevier/Saunders. pp. 331–338. ISBN 978-1-4377-0416-7.
Scully, Crispian (2008). Oral and maxillofacial medicine : the basis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2nd ed.). Edinburgh: Churchill Livingstone. ISBN 978-0443068188.
Ferguson, M (May 23, 2014). "Rhinosinusitis in oral medicine and dentistry". Australian Dental Journal. 59 (3): 289–295. doi:10.1111/adj.12193. PMID 24861778.
Ferguson, M; Aydin, M; Mickel, J (Aug 5, 2014). "Halitosis and the Tonsils: A Review of Management". Otolaryngology–Head and Neck Surgery. 151 (4): 567–74. doi:10.1177/0194599814544881. PMID 25096359.
Tangerman, A (2002). "Halitosis in medicine: A review". International Dental Journal. 52 Suppl 3: 201–6. doi:10.1002/j.1875-595x.2002.tb00925.x. PMID 12090453.
Tonzetich, J (1977). "Production and origin of oral malodor: A review of mechanisms and methods of analysis". Journal of Periodontology. 48 (1): 13–20. doi:10.1902/jop.1977.48.1.13. PMID 264535.
Tangerman, A; Winkel, EG (March 2010). "Extra-oral halitosis: an overview". Journal of Breath Research. 4 (1): 017003. doi:10.1088/1752-7155/4/1/017003. PMID 21386205.
Lochner, C; Stein, DJ (2003). "Olfactory reference syndrome: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Journal of Postgraduate Medicine. 49 (4): 328–31. PMID 14699232.
Eli, I; Baht, R; Koriat, H; Rosenberg, M (2001). "Self-perception of breath odor".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ental Association. 132 (5): 621–6. doi:10.14219/jada.archive.2001.0239. PMID 11367966.
Rosenberg, M; McCulloch, CA (1992). "Measurement of oral malodor: Current methods and future prospects". Journal of Periodontology. 63 (9): 776–82. doi:10.1902/jop.1992.63.9.776. PMID 1474479.
Miyazaki, H; Arao, M; Okamura, K; Kawaguchi, Y; Toyofuku, A; Hoshi, K; Yaegaki, K. (1999). "[Tentative classification of halitosis and its treatment needs] (Japanese)". Niigata Dental Journal. 32: 7–11.
Yaegaki, K; Coil, JM (May 2000). "Examination, classification, and treatment of halitosis; clinical perspectives". Journal (Canadian Dental Association). 66 (5): 257–61. PMID 10833869.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013-05-16.
Tangerman, A (June 2002). "Halitosis in medicine: a review". International Dental Journal. 52 Suppl 3: 201–6. doi:10.1002/j.1875-595x.2002.tb00925.x. PMID 12090453.
Aydin, M; Harvey-Woodworth, CN (11 July 2014). "Halitosis: a new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British Dental Journal. 217 (1): E1. doi:10.1038/sj.bdj.2014.552. PMID 25012349.
"Bad breath -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 Mayo Clinic". www.mayoclinic.org. Retrieved 19 January 2018.
Outhouse, TL; Al-Alawi, R; Fedorowicz, Z; Keenan, JV (19 April 2006). "Tongue scraping for treating halitosis". Th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 CD005519. doi:10.1002/14651858.CD005519.pub2. PMID 16625641.
Cortelli, JR; Barbosa, MD; Westphal, MA (2008). "Halitosis: a review of associated factors and therapeutic approach". Brazilian Oral Research. 22 Suppl 1: 44–54. doi:10.1590/s1806-83242008000500007. PMID 19838550.
Tayara, Rafif; Riad Bacho. "Bad breath: What's The Story?".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4 March 2013. Retrieved 13 August 2012.
Hippocratic Corpus
Rosenberg, edited by Mel (1998). Bad breath : research perspectives (2. ed.). Tel Aviv: Ramot Publishing. ISBN 978-9652741738.
Eggert, F-Michael. "Bad Breath is an Ancient Concern!".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5 November 2013. Retrieved 13 August 2012.
Hoover, KC (2010). "Smell with inspiration: the evolutionary significance of olfac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Anthropology. 143 Suppl 51: 63–74. doi:10.1002/ajpa.21441. PMID 21086527.
Grammer, K; Fink, B; Neave, N (Feb 1, 2005). "Human pheromones and sexual attraction". Europe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Gynecology, and Reproductive Biology. 118 (2): 135–42. doi:10.1016/j.ejogrb.2004.08.010. PMID 15653193.
Harper, Douglas. "halitosis". Online Etymology Dictionary.
Halitosis – Definition and More from the Free Merriam-Webster Dictionary Archived 2011-11-15 at the Wayback Machine.. Merriam-webster.com. Retrieved on 2011-10-10
Katz, Harold (January 12, 2011).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Therabreath.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November 25, 2016. Retrieved 2016-11-24.
Levitt, Steven D.; Dubner, Stephen J. (2009). Freakonomics : A Rogue Economist Explores The Hidden Side Of Everything. New York: HarperCollins. p. 87. ISBN 978-0-06-073133-5. OCLC 502013083. Archived from the original on 2011-02-13.
Naveen Pattnaik, The Tree of Life
Norton, SA (January 1998). "Betel: consumption and consequenc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38 (1): 81–8. doi:10.1016/s0190-9622(98)70543-2. PMID 9448210.
Warnakulasuriya, S; Trivedy, C; Peters, TJ (Apr 6, 2002). "Areca nut use: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oral cancer". BMJ (Clinical Research Ed.). 324 (7341): 799–800. doi:10.1136/bmj.324.7341.799. PMC 1122751. PMID 1193475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Copyright © 2011-2024 东莞市珍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Powered by zhentun.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