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腹腔镜下经胆囊总管探查

作者:大江 | 时间:2020-4-25 00:02:16 | 阅读:797| 显示全部楼层
总览

胆囊结石患者中约有10%存在胆管结石症[1,2]。从历史上一直期望外科医生能够在一个环境中处理这两个问题。如今,许多外科医生都觉得腹腔镜胆总管探查(LCDE)既费时又困难,特别是考虑到与此相关的报销不足。然而,已经开发了许多技术和手段来促进LCDE [4-9]。无需购买昂贵的柔性胆道镜设备即可完成许多此类操作。这些技术包括在给予胰高血糖素后冲洗导管系统,远端胆总管/括约肌扩张和冲洗,气囊导管操作和提篮操作-有或没有透视引导。胆管镜LCDE显然需要投资购买更昂贵的设备,但是从患者的角度来看,这项投资非常值得。

通常,如果可能的话,通过膀胱穿刺法去除胆总管(CBD)结石的侵入性较小的技术要比经导管(胆总管切开术)的方法更可取,因为它具有较低的发病率,更少的手术时间和更少的外科医生压力(即,无在大多数情况下,需要缝合胆总管和/或通过经囊性入路放置T型管)。对于外科医生而言,最重要和最基本的要求是确定哪种方法最适合给定患者。接下来是决策的首选算法的说明,必要的设备,房间设置,最后是最有可能成功的技术操作。

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

术前发现CBD结石时,可以选择进行内镜逆行胆管造影和术前或不进行括约肌切开术(ERC + / S)的抽出,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和腹腔镜总导管探查(LCDE)效率更高,昂贵的方法。成功清除CBD结石以及独立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这两种选择等效。但是,在40–60%的病例中,对怀疑患有CBD结石的患者进行常规的术前使用ERC + / S与正常检查相关,并使患者的ERC + /发病率增加(约8%至15%) S.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发现的胆总管结石在同一手术中最经济有效地去除,但是同时进行或随后的ERC + / S是一种选择,尽管更昂贵,效率更低。将手术转换为“开放式”普通导管探查术或将结石保留在术后进行ERC + / S手术取决于患者的状况,外科医生的能力以及内窥镜专家的当地情况。

术后遇到CBD结石时,大多数情况下最好用ERC + / S进行初步治疗。如果这样做不成功,则可能需要重复进行手术干预(图6.1)。

设备和房间设置

表6.1列出了执行LCDE可能需要的设备。在大多数情况下,只需要少数几个项目。 LCDE设备应位于进行胆道手术的手术室附近的中央位置。这样可以防止医师和护士感到沮丧,并避免了护士不必在整个供应室中翻找找到所需物品的时间。在手术室中,LCDE设备应尽可能放置在靠近医生的单独的Mayo架子上。我发现,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一样,最方便的是站在患者左侧的同一位置(图6.2)。

尽管这些考虑似乎是多余的,但大多数成功的胆道外科医师会同意正确的术前组织可显著促进LCDE。

1.jpg
图6.1 CBD结石的外科手术处理算法

进入公用管道

LCDE的侵入性最小的方法是通过胆囊管。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可通过胆总管切开术完成,但与发病率,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增加有关,这在许多研究中均已证明。可能影响最佳治疗方法的条件包括结石的大小和结石的数量,Calot三角形的解剖结构,胆囊管-总管结的位置,胆囊管的走向,每个导管的直径,结石的位置(例如,肝管与CBD的关系)以及肝门的炎症程度。负面因素比正面因素对获取途径的影响更大。例如,直径> 6 mm的结石和肝内结石最好通过胆总管切开术进行治疗。同样,如果胆囊管直径小于4 mm,则首选胆总管切开术。但是,如果胆总管直径小于6毫米,那么经囊肿入路可能会更安全。如果胆囊管在内侧,后侧或远侧连接总管,则可能需要进行胆总管切开术。如果肝门有严重的炎症,则进入总管可能会更加困难。最后,如果缺乏外科医生的腹腔镜缝合技术,那么不宜进行胆总管切开术(表6.2)。

2.jpg
图6.2瞄准镜操作的外科医生位置

手术细节

导管成像:定义解剖结构并找到结石

荧光镜术中胆道造影(IOC)可以实时扫描导管,提供稳定且可访问的解剖图,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相对容易执行。对于大多数外科医生来说,这是对导管系统进行成像的首选方法。一些外科医生更喜欢腹腔镜超声检查(LUS),但是LUS不会给外科医生留下导管影像,因此在检测肝内结石方面可能不如IOC有效。划定胆囊管的解剖结构及其与CBD的关系对于确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图6.3)。例如,如果胆囊管又长又曲折并且很远地进入胆总管,那么进入胆总管结石将变得更加困难,即使不是不可能。此外,如果胆总管直径小于6 mm,则进行胆总管切开术并将其缝合而不产生狭窄可能会带来更多的误差空间。第4章详细介绍了执行IOC的技术细节。

3.jpg
图6.3术中胆管造影

准备胆囊导管和/或普通导管

当尝试通过胆囊管进行胆道镜操作时,将需要接受直径为9或10 French的柔性镜。如果囊状导管还不够大到无法接受范围,则可以使用钢丝上的机械式分级扩张器或气动扩张器来扩张(图6.4和6.5)。

无论使用哪种类型的扩张器,首先都要将一根导丝(直径为0.028英寸或0.035英寸)穿过锁骨中端口,囊性导管并插入到普通导管中。使用带刻度的扩张器时,通常会首先使用9法式尺寸的导线将导线推入导管中。每个相继较大的扩张器在金属丝上前进,直到导管足够扩展以容纳范围为止。我发现,如果一头9法式的金属丝扩张器起初不会轻易进入胆囊管,则不太可能发生安全扩张至足够大的直径以清除结石(11或12法式)的情况。气动扩张器价格昂贵且不可重复使用,也可以通过导线进入胆囊管。使用螺杆式Levine注射器填充扩张球囊,同时观察视频监视器上的导管变化和附接到扩张器注射器上的压力计上的压力变化。

4.jpg
图6.4将胆管导管插入14号血管导管

5.jpg
图6.5使用金属丝扩张器扩张胆囊管

6.jpg
图6.6将线插入示波器的工作通道可方便导管进入

扩张后,可将导丝取下或留在原处,以便随后将胆道镜引导到导管系统中。当用于引导内窥镜时,将金属丝装入内窥镜工作通道的远端,然后通过金属丝将其推入导管系统(图6.6)。

在困难的情况下,当胆囊管迂回进入CBD,十二指肠外侧和导管附件可能被释放,以“展开”导管系统。在经胆囊镜检查期间,保持胆囊和胆囊管的适当收缩以保持系统尽可能线性也非常重要。通常,这意味着助手在将胆囊底移位到右上肌的同时,手术进行了胆囊镜和/或篮子操作。这不仅可以拉直肝外导管系统,还可以向前移位,从而可以更好地观察腹腔镜。如果不遵循这一关键步骤,则胆囊管和总管会以“手风琴”方式塌陷和起皱,从而消除了任何有效的胆道镜检查的可能性。这是手术医生必须应对的额外紧急情况之一,当最初的胆总管镜检查对CBD的最初看法“没有明显原因”消失时,这是造成挫败感的非常普遍的原因。因此,重要的是要不断检查并重新检查助手,因为他或她对手术外科医生的多任务腹腔镜和胆道镜技术很着迷(图6.7)。

7.jpg
图6.7胆囊底向右膈肌的回缩

胆管切开术

一些作者更喜欢通过胆总管切开术进入普通导管。 当胆囊管不能扩张到足以接受范围镜或最大的胆总管结石通过或怀疑肝内病理时,其他人则采用这种方法。 大多数作者建议采用纵向切口,避免长约1 cm或与最大结石直径一样长的CBD血液供应(图6.8)。 这限制了以后将在关闭胆总管切开术上花费的时间。 在LCDE手术中,常用于开放式总管探查术的固定缝合线是不必要的,并且可能有害,因为在LCDE操纵过程中,缝合线可能会从导管上撕下,从而使随后的总胆管闭合更加困难。 另外,留缝线通常将需要额外的端口和助手来仔细管理它们。

8.jpg
图6.8用球囊导管进行胆囊切开术和结石捕获

灌溉技术

如果怀疑非常小的结石(直径<3 mm),淤泥或括约肌痉挛导致缺乏造影剂流入十二指肠,可以由麻醉师按顺序服用胰高血糖素(1-2 mg静脉注射[IV])减轻括约肌压力。在给药30秒后,应尝试用盐水或造影剂对导管进行胆囊冲洗,以试图将碎屑轻轻地压入十二指肠。该过程用荧光镜监测。该技术通常对于1-2 mm的结石效果很好,但是≥4 mm的结石不太可能从导管中冲洗掉(图6.9)。

球囊操作

为了使用该技术,将标准的4号法式Fogarty球囊导管通过14规格的套管插入腹部,该套管用于执行经皮胆道造影。用与通过胆道造影导管被引入的方式相同的方式,将导管通过胆囊导管被引导通过胆囊导管进入总导管。如果可能,将导管一直推进到十二指肠。以我的经验,当在插入导管的胆囊导管孔上可见导管的10 cm标记时,尖端通常位于十二指肠中。气球充气,轻轻拔出导管,直到在括约肌处遇到阻力为止。此时观察到十二指肠与导管一起移动。对球囊放气,将导管抽出1 cm,然后对球囊重新充气。这应该将其放置在导管的最远端,紧靠括约肌。然后,使用镊子通过上腹部内侧端口从钳中抽出导管,将其通过胆囊导管抽出,使导管与导管平行。重要的是要避免简单地从皮肤水平处将其从插入处拉出,以免损坏胆囊管。通常通过较大的端口之一除去从胆囊管中排出的结石。在罕见的结石移位进入肝近端导管的情况下,导管的冲洗结合手术台位置的改变通常会使结石返回远端导管(图6.10)。

9.jpg
图6.9麻醉师给予胰高血糖素

10.jpg
图6.10通过14号套筒将Fogarty插入腹部

当需要进行胆总管切开术时,将胆总管镜和球囊导管结合使用对于结石无法通过篮筐捕获的结石特别有用,即使在通过胆总管镜的直视下也是如此。提示框插入到示波器旁边(不在示波器通道中)。气球前进经过石头,然后膨胀并抽出,使石头撞击示波器。然后将整个范围镜-气球组合通过导管孔撤回。该技术在处理肝内结石时特别有用。对于肝内结石,由于肝根的直径较小,通常使用3法弗格蒂(Fregarty)。

篮筐动作

取石篮可以在有或没有胆道镜的情况下使用。单独使用时,将篮子插入用于胆管造影的14号套筒。使用通过上腹上腹口引入的钳,通过胆囊管将其推进到总管中。篮进入近端胆总管后立即打开。展开的金属丝不仅为导管提供了“柔软”的远端,而且在导管到达胆管的远端时也提供了增加的阻力。当篮筐位于远侧总管中时,它会以较小的增量来回移动,同时随着篮筐的线被关闭而缓慢地将其撤回。当篮子无法完全关闭时,识别出石头捕获。如前所述,被捕获的结石通过胆囊管被去除,结石从腹部被送出。用这种方法必须格外小心,以免意外地“捕获” Vater乳头。

荧光镜可以用来更精确地定位结石和篮的尖端(图6.11),但是这种技术要求荧光镜的定位应避免干扰钳子在上腹内侧的运动。 这可能难以实现,尤其是在肥胖患者中。

11.jpg
图6.11荧光透视的篮筐操纵。篮穿过腹壁进入

胆道镜

当先前描述的保守措施未能清除总管时,将使用胆道镜技术(视频6.1)。有趣的是,在护理人员准备胆道镜及其附件时,经常采用上述技术。而且,胆道镜甚至没有打开之前,总管也经常被清除。

胆总管镜以最直接的方式插入到Calot三角(通常通过锁骨中部端口),并在有或没有导线引导的情况下插入胆囊管或胆总管切开术。保持示波器插入的端口朝向胆囊管-总管连接点的方向非常重要。在“战斗的激烈程度”中,外科医生通常会在不知不觉中将镜插入口的尖端从该区域转移到右侧腹部。这确保了胆道镜在进入CBD之前必须至少旋转两个90°,在该位置通常需要做更多的旋转,这使得该操作几乎是不可能的(图6.12a,b)。

当采用经胆囊管入路时,如果观察镜不能横穿胆囊管-胆总管交界处,则沿胆囊和胆总管的侧向边界进一步切开或进行Kocher动作可能会减少进入胆总管的回旋路径。但是请注意,除非胆囊管非常短或延展并且与总管成90°取向,否则通常无法进入近端肝管系统。使用胆总管切开术时,可将瞄准镜对准近端系统或远端胆管(图6.13)。

胆道镜的操作必须准确,极其轻柔地完成,以完成手头的任务而又不破坏昂贵的仪器。 (当后者发生时,通常三级医院经理会认为LCDE不值得,并拒绝提供新的范围。)在皮肤层面,外科医生最初会使用通过上腹内侧端口插入的无创伤性钳来帮助指导范围进入总管。这本质上是用于插入胆管造影导管进行胆管造影的操作类型,因此执行常规胆管造影以进行这种操作很重要(图6.14)。为了扩大共用导管并提供更好的可视化效果,目前通过内窥镜的工作通道注入了盐水。在大多数情况下,进一步的操作需要外科医生用双手在示波器上进行操作。一只手在端口位置控制观察镜主体上的扭转动作,而另一只手握住观察镜头部,并通过位于那里的偏转杆引导观察镜顶端。示波器在进入端口时必须对其进行安全控制,以避免在该点上严重弯曲和损坏示波器(图6.15)。胆道镜和腹腔镜图像必须保持可见,或者在单独的监视器上显示,或者最好在与视频切换器相同的屏幕上显示-作者在1990年引入的技术应用(图6.16)。

12.jpg
图6.12(a)示波器端口方向错误。 (b)正确的示波器端口方向

13.jpg
图6.13胆总管切开术的范围 胆管切开术有助于肝内镜检查,如下图所示

14.jpg
图6.14将瞄准镜插入胆囊管

15.jpg
图6.15小心作用区操作; 注意:外科医生的右手和左手轻柔地操作对于避免损坏示波器极为重要。

如前所述,至少有两个极为必要的考虑因素来促进胆道镜检查的成功:(1)胆囊底必须朝着隔膜移位,否则胆总管会塌陷; (2)胆道镜应通过最直接进入胆总管的端口插入,并且外科医生必须保持端口尖端指向胆总管,而不是横向移位,这通常是由于尝试操作不成功而经常发生的情况。 胆总管中的胆道镜虽然这些概念似乎是合理的,并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但在LCDE期间违反其中一个或两个都并不罕见。 因此,给外科医生传达的信息是要不断地监视这两者,尤其是当“良好”的胆总管镜视图变得“不好”时。

16.jpg
图6.16同时查看两者

外科医生在头部及其在插入口处的插入点处操作内窥镜,以便直接看到石头。外科医生将篮子插入内窥镜的工作通道中并捕获石头,如前所述。听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这需要耐心和勤奋,并持续不断地重复监视上述所有参数:组织牵开,腹腔镜和胆道镜图像的画中画评估,范围操作和篮子捕获操作(图。 6.17)。

碎石术

自引入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以来,术中电液或激光碎石术的应用受到限制(见第8章)[11-14]。术中碎石术的主要指征仍然是受侵袭性结石,缺乏积极的去除技术,或者结石太大而无法通过胆囊管或胆总管切开术捕获和去除。电动液压碎石机(EHL)比激光模型便宜得多,因此使用频率更高。必须非常小心地使用EHL设备,因为如果EHL探针的尖端未正确贴在石头上,它们可能会造成有害的导管损坏。这些设备通常不用于不受冲击的石头,因为它们会增加胆总管中颗粒的数量,从而使石头和碎片的捕获更加复杂。这与泌尿外科的过程不同,在泌尿外科中,颗粒被冲洗并且更容易从膀胱中去除。

17.jpg
图6.17管理石头捕获的所有方面:左手的示波器位置,篮插入和右手的石头捕获,同时保持石头在视野中

有时,通过示波器的工作通道使用Waterpik(Teledyne,Fort Collins,CO)(一种搏动的盐水射流)可能会有助于从管道壁中释放出石头或碎屑。外科医生将必须配置自己的适配器才能将设备连接到示波器,因为该应用程序没有现成的适配器。

完成胆道学

导管探查后重复进行胆道造影检查,以确保已经完成导管清除并保持导管完整性。如果胆管造影显示残留结石,则外科医生必须决定是否再次进行LCDE,转换为开放性CDE,进行胆道旁路手术或将结石留在原位以用于随后的ERC + /S。

完成胆囊切除术

结扎胆囊管

胆囊管残端在胆总管探查过程中或在完成胆管造影后被固定(图6.18)。如果胆囊管扩张(> 5 mm)或计划进行后续的ERC + / S,则应考虑使用绑扎带(代替夹子或除夹子外)以固定导管,以防止随后的渗漏(图6.19) )。

胆囊切除术

完成胆总管探查和随后的胆管造影后,固定胆囊管,并进行胆囊切除术。 胆囊通过脐部切除,脐带伤口在筋膜层闭合。

18.jpg
图6.18完成胆管造影

19.jpg
图6.19结扎胆囊管

引流布置

经囊性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后通常不使用引流管,但经导管探查后通常使用引流管。如果存在严重的炎症,感染或污染,已进行了胆总管切开术或组织完整性可能令人怀疑的情况,则可能表示引流。如果使用了封闭的系统吸油口,则通过10毫米的端口将其整体插入腹部。近端放置在总管附近,远端通常通过最直接的5毫米端口之一通过腹壁引出。

结果

一般

随着外科医生经验的提高,应该期望大约90%的胆总管结石病例成功清除导管。这与Cochrane对一项仅104名患者的随机研究的评价相反,该研究中LCDE仅成功完成了69%的患者,而ERC成功完成了97%。根据作者的观点,他们拥有超过600个LCDE的经验和97%的清除率,这些评论表明学习曲线或研究人员缺乏经验,因此不应被视为可接受的护理标准。 LCDE在有经验的双手中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被证明与开放手术相似或更好[14,16-19]。

进入路线

在可行的情况下,首选行胆囊导管穿刺术,因为它具有较低的发病率,更短的住院时间和更好的患者满意度。在需要进行胆总管切开术的情况下,需要在腹腔镜缝合中的外科医生专业知识。

手术时间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通常将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所需的时间增加一倍或两倍。在大多数情况下,有经验的手会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增加大约60分钟的时间。

住院治疗

尽管大多数患者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不到24小时即可出院,但接受LCDE治疗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3至7天,具体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合并症,进入途径,是否接受T-放置试管,是否创建了胆道肠吻合术。对于经胆囊胆道镜检查,平均住院时间为1.5天。胆总管切开术的LCDE的住院时间通常比经胆囊入路的住院时间长[4,18]。

发病率和死亡率

在许多随机试验中,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开放手术相当,分别为10%至15%和<1%。

未来

在开展腹腔镜胆道手术之前,预计进行胆囊切除术的外科医生会在90%的时间内完成切除胆囊和清除结石的整个系统的工作。大多数腹腔镜手术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作为治疗胆囊疾病的首选外科手术方法,这一要求在很大程度上被忽略了。采取这种立场的原因有很多,但是由于一阶段手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和CBD结石摘除术)已被证明优于二阶段手术,ERCP的有效性受到越来越严格的审查+ / S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费用,住院时间和患者满意度方面。

如今,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引入已经过去了20年,手术的技术方面已经以各种形式被广泛发表,包括这一种,并通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得到了验证。二十一世纪的胆道外科医生有责任发展在一种情况下治疗由胆结石引起的良性胆道疾病的专业知识,在90%的病例中不需要第二次手术,就像作者在引入微创手术之前所做的那样。

参考文献
Choledocholithiasis Comprehensive Surgical Management
1.Nahrwold D. The biliary system. In: Sabiston X, editor. Textbook of surgery. Philadelphia: WE Saunders; 1986.

2.Way LW, Admirand WJ, Dunphy JE. Management of choledocholithiasis. Ann Surg. 1972;176:347–59.

3.Beal J. Historical perspective of gallstone disease. Surg Gynecol Obstet. 1984;158:181–9.

4.Petelin J. Laparoscopic approach to common duct pathology. Surg Laparosc Endosc. 1991;1:33–41.

5.Hunter J. Laparoscopic transcyst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Am J Surg. 1992;163:53–8.

6.Carroll BJ, Phillips EH, Daykhovsky L, Grundfest WS, Gersham A, Fallas M, Chandra M.        Laparoscopic choledochoscopy: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the common duct. J Laparoendosc Surg. 1992;2:15–21.

7.Jacobs M, Verdeja JC, Goldstein HS. Laparoscopic choledocholithotomy. J Laparoendosc Surg. 1991;1(2):79–82.

8.Quattlebaum JK, Flanders HD. Laparoscopic treatment of common bile duct stones. Surg Laparosc Endosc. 1991;1(1):26–32.

9.Appel S, Krebs H, Fern D. Techniques for laparoscopic cholangiography and removal of common duct stones. Surg Endosc. 1992;6:134–7.

10.Fink AS. To ERCP or not to ERCP? That is the question. Surg Endosc. 1993;7:375–6.

11.Birkett D. Technique of cholangiography and cystic-duct choledochoscopy at the time of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for laser lithotripsy. Surg Endosc. 1992;6:252–4.126        J. B. Petelin and T. Mayfield

12.Fletcher D, Jones RM, O’Riordan B, Hardy KJ.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for compli-cated gallstone disease. Surg Endosc. 1992;6:179–82.

13.Dion YM, Morin J, Dionne G, Dejoie C.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and choledocholithia-sis. Can J Surg. 1992;35:67–74.

14.Arregui M, Davis CJ, Arkush AM, Nagan RF.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combined with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and stone extraction or laparoscopic choledochoscopy and electro-hydraulic lithotripsy for management of cholelithiasis with choledocholithiasis. Surg Endosc. 1992;6:10–5.

15.Dasari BV, Tan CJ, Gurusany KS, Martin DJ, Kirk G, McKie L, et al. Surgical versus endo-scopic treatment of bile duct stones.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13;(9):CD003327.

16.Rhodes M, Sussman L, Cohen L, Lewis MP. Randomised trial of laparoscopic exploration of common bile duct versus postoperative 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graphy for common bile duct stones. Lancet. 1998;351:159–61.

17.Petelin  J.  Surgical  management  of  common  bile  duct  stones.  Gastrointest  Endosc. 2002;56(6):S183–9.

18.Petelin JB. 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lessons learned from >12 years’ experience. Surg Endosc. 2003;17:1705–15.

19.Phillips EH. Laparoscopic transcystic duct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outcome and costs. Surg Endosc. 1995;9:1240–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Copyright © 2011-2025 东莞市珍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Powered by zhentun.com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