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 
偶然发现。超声检查显示脾脏内有高回声肿块。 
 
患者数据 
年龄:65 岁 
性别:女 
 
MRI 
脾血管瘤 
 
 
Coronal 
T2 
 
脾血管瘤 
 
 
Axial 
T2 
 
脾血管瘤 
 
 
Axial T2 
fat sat 
 
脾血管瘤 
 
 
Axial 
DWI 
 
脾血管瘤 
 
 
Axial 
ADC 
 
脾血管瘤 
 
 
Axial T1 
in-phase 
 
脾血管瘤 
 
 
Axial T1 
out-of-phase 
 
脾血管瘤 
 
 
Axial T1 
C+ fat sat 
 
脾血管瘤 
 
 
Axial T1 
C+ fat sat 
 
脾血管瘤 
 
 
Axial T1 
C+ fat sat 
 
脾血管瘤 
 
 
Coronal T1 
C+ fat sat 
 
脾血管瘤 
 
 
Axial T1 
fat sat 
脾脏实质病变,大小约为 20 x 25 毫米,边界不规则,呈分叶状,在 T1W 和 T1FS 上显示低信号,在 T2W 和 T2FS 上显示高信号,无扩散限制,在动脉期和静脉期显示不均匀对比增强,主要在外围,在延迟期填充中心。 
 
还观察到弥漫性肝脂肪变性,在同相时显示高信号强度,而在异相时显示相应的低信号(信号丢失)。 
 
病例讨论 
MRI 特征提示为脾脏血管瘤。 
 
脾血管瘤,又称脾静脉畸形、脾海绵状畸形或脾慢流静脉畸形,被认为是脾脏最常见的良性原发性肿瘤,也是脾脏继单纯性脾囊肿之后第二常见的局灶性病变。 
 
它们通常是偶然发现的,没有症状。脾血管瘤的影像学特征不具特异性;具有类似外观的其他实性脾脏病变包括错构瘤、边缘细胞血管瘤、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转化(错构瘤的纤维化变体)、原发性血管肉瘤和转移。 
 
这些病变是良性的,没有恶性潜能。它们通常不需要治疗,除非有症状或非常大,有很高的出血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治疗通常需要进行脾切除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