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报告 
患者有糖尿病昏迷病史,曾接受气管插管10天。拔管后,患者出现呼吸困难,随后接受气管切开术治疗。 
 
患者资料 
年龄:45岁 
性别:女 
CT扫描 
 
 
轴向 
非造影 
 
 
 
矢状面 
非造影 
 
 
 
冠状面 
非造影 
气管切开导管近端气道被边界不清的低密度软组织片/增厚所阻塞,主要累及声门、前庭、声门下区域和气管最远端,并延伸至气管旁区域,与甲状腺叶内侧相邻且不可分离。 
 
环状软骨弓不连续,软骨轮廓变形,并伴有相关小碎片。 
 
左侧甲状腺板轻度不规则。 
 
声门旁脂肪平面消失。 
 
气管切开远端,远端气管通畅。 
 
甲状腺肿大,密度不均一;建议进行超声检查。 
 
病例讨论 
内镜检查显示双侧声带活动受限,固定在中线位置,未见明显的呼吸缝。内镜进一步推进至声门下区域,可见肉芽组织导致声带明显狭窄。 
 
软骨坏死是气管插管罕见但危及生命的并发症,文献中仅有少数病例记录。其发生原因是气管插管对软骨施加过大压力,其中环状软骨最常受累。对于出现上呼吸道呼吸困难并有插管史的患者,应怀疑该病。 CT 成像在诊断检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怀疑环状软骨坏死的病例中。 
 
CT 扫描结果显示环状软骨弓不连续、软骨轮廓变形、软骨溶解、硬化、碎裂以及相关的软组织肿胀,就像本例一样。 
 
环状软骨坏死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免疫功能低下和糖尿病。在本例中,患者患有糖尿病。 
 
早期识别喉软骨坏死对于有效治疗至关重要。良性病变引起的软骨改变可能类似于炎症或恶性病变中的破坏性模式,因此临床背景和病理相关性对于准确鉴别至关重要。气管插管引起的软骨坏死的治疗通常包括皮质类固醇、雾化和物理治疗。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避免全喉切除术或永久性气管切开术等外科手术。 
 
患者接受了类固醇保守治疗,并接受随访以监测声门下肉芽肿的进展。如果出现纤维化,可考虑切除肉芽肿并植入支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