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情况 
一位绝经前未产妇突然出现持续数小时的剧烈下腹部疼痛。临床检查发现左盆腔内有饱胀感和肿块。腹部MRI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测是初步检查的一部分。患者随后接受了腹腔镜检查。 
 
患者资料 
年龄:25岁 
性别:女 
入院时 
MRI 
 
 
矢状位 
T2 
 
 
 
矢状位 
T1 
 
 
 
矢状位 
STIR 
 
 
 
冠状位 
T2 
 
 
 
轴向位 
T2 
 
 
 
轴向位 
T1 
 
 
 
轴向位 
梯度回波 
 
 
 
冠状位 
T1 C+ 
 
 
 
轴向位 
T1 C+ 
 
 
 
轴向位 
STIR 
左卵巢内有一复杂肿块。肿块由两个不同的部分组成。左侧卵巢内有一个成熟囊性畸胎瘤(皮样囊肿)的特征,以及一个伴有出血特征的独立肿块。 
 
肿块已完全取代卵巢,卵巢组织功能均未存活。肿块大小与子宫相当,压迫膀胱,但未侵犯膀胱。 
 
术中图片 
照片 
 
 
左卵巢 
肿块 
 
 
 
左卵巢节段性出血性 
坏死 
腹腔镜检查中,左卵巢可见一个10厘米的肿块,证实了MRI检查结果:皮样囊肿(成熟囊性畸胎瘤),并伴有左卵巢节段性出血。 
 
病理学 
 
 
40x 
H&E 显像 
 
 
 
40x 
H&E 显像 
 
 
 
40x 
H&E 显像 
 
 
 
40x 
H&E 显像 
 
 
 
10x 
H&E 显像 
左侧卵巢复合体肿块呈囊性结构,内衬鳞状上皮、皮脂腺、毛囊、肌肉组织、呼吸道上皮、唾液腺、软骨、神经胶质组织,以及乳头状脉络丛和角蛋白片。 
 
实性及囊性出血区切片显示弥漫性水肿、充血性出血区、炎症以及血管增厚。 
 
标本中未发现功能性卵巢组织。 
 
病例讨论 
1659年,约翰内斯·斯库特图斯(Johannes Scultetus)报告了首例成熟囊性畸胎瘤病例,当时他正在记录一位死于卵巢肿瘤的年轻女性的尸检结果。该肿瘤于1863年被描述为“卵巢皮样囊肿”。“畸胎瘤”一词源于希腊语“teras”(意为“断奶怪物”)。 
 
在治疗卵巢皮样囊肿时,必须仔细评估保留卵巢与卵巢切除的风险和益处。 
 
直径超过5-6厘米的病变,尤其是累及并扭曲整个卵巢的病变,通常采用卵巢切除术治疗。如果肿瘤已经破坏了卵巢组织,则需要进行卵巢切除术。 
 
该患者出现出血,提示存在未成熟畸胎瘤的可能性。其成熟与否只能通过组织病理学分析来确定。未成熟畸胎瘤通常较大,含有大量实性成分,且更常出现坏死和出血区域——这些特征在成熟囊性畸胎瘤中并不常见。 
 
重要的是,接受单侧卵巢切除术的女性的生殖潜力似乎与双侧卵巢功能正常的女性相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