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 
右上腹疼痛,伴有深度黄疸。 
 
患者资料 
年龄:60岁 
性别:男 
超声检查 
 
 
肝内胆管根部弥漫性扩张。 
 
胆囊扩张,内容物浓稠(胆囊肝化)。 
 
肝总管扩张,直径约1.8 cm。 
 
3T MRI 磁共振胆管造影 (MRCP) 
MRI 
 
 
冠状位 
T2 
 
 
 
轴位 
DWI 
 
 
 
轴位 
T2 
 
 
 
轴位 T2 
脂肪饱和度 
 
 
 
冠状位 2D 
厚层 
 
 
 
冠状位 
3D 
 
 
 
冠状位 
重 T2 
肝内胆管根部弥漫性扩张。 
 
肝总管显著扩张(约1.8 cm),管壁轻度增厚(约1.3 mm),光滑,远端急剧变细。 
 
胆囊扩张,壁增厚。 
 
胆总管显影不全/未显影。 
 
胆囊管扩张,低位插入,远端突然切断。 
 
胰腺弥漫性肿大,DWI 示高信号,局部T2 影轻微高信号。胰管光滑,管径正常。 
 
双肾可见多灶性圆形/楔形高 DWI 区域。 
 
右肾皮质囊肿。 
 
十二指肠局部壁增厚。 
 
CT 
 
 
轴向 
非造影 
 
 
 
轴向C+动脉期 
 
 
 
轴向C+动脉期薄层 
 
 
 
轴向C+门静脉期 
 
 
 
轴向C+门静脉期薄层 
 
 
 
轴向C+延迟期 
 
 
 
冠状面C+门静脉期 
 
 
 
矢状面C+门静脉期 
肝内胆管根部扩张。 
 
肝总管扩张(约19.8毫米)和胆囊管扩张(约12毫米),管壁轻度增厚强化,远端突然中断。 
 
胆总管未显影,在其预期位置可见增强的、轮廓光滑的条索状结构,从远端肝总管/胆囊管延伸至十二指肠,提示胆总管增厚强化,管腔闭塞(冠状面、矢状面)。 
 
胆囊扩张,内容物相对于肝实质呈略低密度(胆囊肝化),壁厚。 
 
胰腺弥漫性肿大,呈香肠状,胰周可见低密度晕。主胰管口径正常。 
 
双肾(轴向、冠状面、矢状面)可见多灶性小低密度区,提示肾小管间质性肾炎。右肾皮质小囊肿。 
 
脾静脉严重细弱,管壁增厚,提示血管炎(轴向、冠状面),脾脏轻度肿大,直径约13.2 cm,下肠系膜静脉扩张/充血。此外,左肾静脉远端细长,超出肠系膜上动脉水平,提示血管炎,近端扩张,左腰静脉引流,但无胡桃夹综合征的明确体征。 
 
十二指肠壁轻度增厚(轴向、冠状面、矢状面),疑似十二指肠憩室。 
 
腹腔动脉、近端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均有轻度软组织包裹,无动脉闭塞。 
 
胰周淋巴结和主动脉旁淋巴结肿大。 
 
右结肠静脉、中结肠静脉和胰十二指肠静脉扩张,侧支扩张。 
 
肠壁增厚,在升结肠和直肠更明显。 
 
回盲瓣扩张,回肠轻度扩张,充满液体,并有粪便征。 
 
病例讨论 
IgG4 相关疾病 (IgG4-RD) 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其特征是由表达 IgG4 的浆细胞诱导的多种器官纤维炎症浸润。 
 
IgG4 相关性硬化性胆管炎,也称为自身免疫性胆管病,是 IgG4 相关疾病谱的一部分,但也可单独发生。它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是不同的疾病。 
 
本病例的放射学特征高度提示为伴有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AIP) 的 IgG4 相关性硬化性胆管炎 I 型。肾脏、肠管、血管和淋巴结也受累,高度怀疑为 IgG4 相关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 (TIN)。根据胆管造影表现和狭窄部位,IgG4 相关性硬化性胆管炎可分为四种类型。 IgG4相关性硬化性胆管炎1型的特征是胆总管下段狭窄(本例中,胆总管全长狭窄,这可能是由于胆囊管插入位置较低所致),且常伴有自身免疫性胰腺炎。 
 
鉴别诊断包括: 
 
胰腺癌:可出现双管征,无胰腺炎征象,亦无血管炎征象 
 
胆管癌:轮廓通常不规则,无胰腺炎征象,亦无血管炎征象 
 
慢性胰腺炎 
 
遗憾的是,本例病例目前尚无进一步的临床或影像学随访。 |